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1(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或蜂窝特别大。 原因: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土浇筑不畅通;2)未按施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产生漏振;3)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4)混凝土中有泥块、木块等杂物掺入;5)未按规定下料,一次下料过多,振捣不到。 预防:1)难于下料的地方,可采用豆石混凝土浇筑;2)正确的振捣严防漏振。 3)防止土块或木块等杂物的掺入;4)选用合理的下料浇筑顺序;5)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缝隙夹层:现象: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缝隙或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原因:1)浇筑前,未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2)捣实不够;3)浇筑前垃圾未能清理干净。 预防:1)混凝土浇筑以前,认真清理模板内的垃圾杂物,并处理好施工缝表面;2)浇筑过程中,要振捣密实;同时防止木块等杂物掉入混凝土中。 3)冬期施工时要制定冬期施工预防措施,防止冰雪的夹层。 缺棱掉角:现象:梁柱板墙和洞口直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原因:1)混凝土浇筑前木模板未湿润或湿润不够;2)混凝土养护不好;3)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4)拆模时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预防: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2)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3)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 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4)加强成品保护露筋: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混凝土表面。 原因:1)浇筑混凝土时,垫块发生位移或数量太少;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4)保护层小或该处混凝土漏振;5)木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前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 预防:1)浇筑混凝土前,认真检查,保证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2)钢筋密集时,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3)浇水润湿木模板。 烂根:现象:混凝土柱、墙、基础浇筑后,在距地面50~100mm高度内出现粗糙、松散,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内部呈多孔性,基本上时砂浆,无石子分布其中,强度低,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经不起外力冲击和磨损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2)振捣时间过长,造成离析;3)混凝土的沁水没有排除。 预防:1)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不能过大,以减少沁水性及良好的保水性;2)掺加加气剂或减水剂;3)控制振捣时间;4)采用真空吸水工艺等。 酥松脱落:现象:混凝土结构构件浇筑脱模后,表面出现酥松、脱落等现象,表面强度比内部强度低很多。 原因:1)木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润湿不够;2)炎热刮风天,混凝土脱模后,未浇水养护;3)冬期浇筑混凝土时,没有采取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