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政治冲刺背诵核心考点梳理省纸22页打印(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物,包括杰出历史人物和反动历史人物。 ( 3) 杰出人物 : 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阶层利益 ,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代表人物。 ( 4) 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 ①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② 历史人物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 ③ 甚至对历史事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④ 历史人物及其作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制约。 43,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六) ★★ ( 1) 群众观点 基本内容: ① 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③ 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 ④ 虚 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 2) 群众路线 :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4, 社会形态 (七) 社会形态 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45,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七) ① 决定性 : 社会运动具有必然性、规律性,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② 主体选择 性 : 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 ③ 主体的选择有前提并受规律制约,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不能改变人类历史的总体进程。 ④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目的性与合 规律性的统一。 46, 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七)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使社会形态的更替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 ( 1) 纵向 上:① 统一性是社会形态运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更替; ② 多样性是不同的民族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地向前发展。 ③ 跨越的方向、跨越的限度是受总体历史进程制约的。 ( 2) 横向上 , 同类社会形态既有共同的本质,又有各自特点。 47,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七) ① 社会发展进程的决定性、统一性表明 : 总趋势是前进的 ② 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选择性、多样性表明 : 具体道路 是曲折的。 ③ 社会发展的前进性是指社会形态向前发展,包括社会形态的质变和量变。 ④ 社会发展过程的曲折性是指社会前进总趋势中的局部的 “ 回复 ” 和暂时的 “ 倒退 ”。 ⑤ 曲折前进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4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改革 :同一社会形态中,调整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实现社会形态的自我完善。 ①改革是社会发展中经常出现的、具有相当普遍性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形式。 ②社会改革是走向社会革命的一个步骤,是革命的前提和准备; ③在革命后,改革是巩固革命 成果、完善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④改革和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两种方法和手段,互相补充 ⑤改革是一种“制度创新”,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是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49,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背熟) (七) ★★★ ( 1) 人的本质 : 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本质,即人的社会性。 ( 2) 人的属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① 人的自然属性 是指人的生物性和生理方面的属性; ② 人的社会属性 是人在从事物质生产、社会交往等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社会性。 ③ 社会属性才是人的特殊本质所在。 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性。 ( 3) 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 ① 人的价值 即人对人自身的意义,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以满足人自身的需要 ② 人的社会价值 : 个人的创造活动对于社会需要的满足,即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③ 人的个人价值 : 个人通过自己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即社会对个人需要的尊重和满足。 ( 4)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目的。 以人为本 ,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0, 人的自 由及其实现 (背熟) (七) ★★ ( 1) 自由 : 指从受束缚下解放出来 , 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 其含义有 ① 自由是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础上的,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 ②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这是指人的意志自由 ③ 自由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这是指人的行动自由, ( 2) 自由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状态,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就是人类的解放。 ( 3) 人的发展 是指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个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 4) 人的发展三个方面 : 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 ( 5) 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的社会形态。 ( 6)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三个阶段 ① 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 ② 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 ③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阶段。 6 二二 、 马马 克克 思思 主主 义义 政政 治治 经经 济济 学学 核核 心心 考考 点点 1,导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 是劳动价值论) (一) 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 古典政治经济学 和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②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 (决定) 、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 物质资料的生 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政经研究 出发点。 ④ 经济规律 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 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 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根本任务是 揭示经济规律 )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马克思政经的枢纽) (二) ★★ ① 商品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 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② 使用价值 : 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 商品的自然属性; 具体劳动创造 ③ 价值 :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 商 品的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创造 ④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 生产资料的价值是 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⑤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 ⑥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 具体劳动 ,形成使用价值 ,另一方面是 抽象劳动 ,创造价值。 3,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二) ① 商品的价值是 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商品的价值 量 是 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量。 ② 价值的质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③ 价值的量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的数量。 简单商品经济的 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④ 商品的价值量只能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 ⑤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 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二) ★ ① 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劳动生产率是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 ②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③ 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二) ★★ 货币之所以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是因为 金银的天然特性适合充当货币 ① 货币 是商品交换过程自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 货币的本质 :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③ 货币的职能 : 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④ 货币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2 是基本职能。 6,货币流通规律 (二) ★★ ① 货币流通 :货币作为商 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叫做货币流通。 ② 货币流通规律 ,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③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数量 *价格 /货币流通速度(同一单位货币平均周转次数) ④ 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产生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赊销商品价格总额 +到期支付总额 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了解) 7,纸币和信用货币 (二) ① 纸币 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是金属货币的代表, 自身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主要 执行流通手段 和 支付手段 的职能。 可按汇率兑换,还可充当储蓄手段,但是不能充当储藏手段。 纸币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 ② 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在纸币广泛而大量流通的同时,出现了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 有银行券、支票、期票、汇票等形式。 信用货币体现着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信用关系。 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二) ① 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② 通货膨胀 :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金属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③ 通货紧缩 :纸币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 要的金属货币量,导致纸币升值、物价下跌现象 ④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经济的正常发展。 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二) ★★ ①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②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10,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 ① 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 ② 现实的交换活动中,由于受供求关系影响 ,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相反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 表现形式。 11,市场机制 (二) ① 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市场机制 核心是价格机制。 ② 市场机制 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 12,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 (二) ★★ ① 自发调节资源配置; ② 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 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13,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 (二) ① 科学的理论本质上是 不断发展的理论。 ②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运用这一理论揭示了资 本主义经济中诸多现象的本质。 ③ 列宁继承劳动价值论,分析了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 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结合新情况运用劳动价值论,做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解释。 14,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二) ① 分工的发展、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使生产过程中,价值由 “ 总体工人 ” 共同创造价值。 ②“ 总体工人 ” 包括直接生产工人,科技劳动者,和管理劳动者。 7 ③ 创造精神财富,特别是科技财富的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1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三) ( 1) 劳动力 是 特殊商品 , 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 特点。 ( 2)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 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 ① 人身自由 ② 一无所有 ( 4)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① 维持劳动者 自身生存 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② 劳动者 繁衍后代 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③ 劳动者 接受教育 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培训出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 5) 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包含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 6)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 泉。 ( 7) 劳动力的使用能为他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 1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 (三) ( 1)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 ①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 ② 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 ( 2)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对于工人来说,是一种经济强制性的劳动。 17,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三) ★ ① 不变资本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转移自己价值,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 ② 可变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③ 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 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 依据。 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分配等理论奠定了基础。 18,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① 土地、设备、原材料等要素 是商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和劳动结合生产出使用价值。 ② 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它们是工人的活劳动的吸收器,是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 ③ 本身不创造价值,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07政治冲刺背诵核心考点梳理省纸22页打印(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1969 年,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硕士以及澳洲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建筑学学士。 现任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并拥有洛杉矶 zellnerplus 建筑设计公司。 Peter不仅是一位建筑师,更是作家及策展人,他曾出版过《混合空间》等一系列在建筑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图书。 同时,他还是“ Sign as Surface”的策展人,在纽约的艺术空间聚集了很多建筑、艺术展览。 harlie Koolhaas
ave had a very larg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ouples who get divorced. 6 After 1969 and the Divorce Law Reform Act we had a very rapi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divorces. The rate increased
13. 经济困难 5. 曲辕犁 17. 新航路 12. 洋务派 19.英国 工业化 13. 民族资本发展 21. 经 济危机 21. 关贸总协定 23. 布雷顿 2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5. 凯恩斯主义 29.中国的现代化 14 14. 报纸在 中国 29.先秦土地 2 30.苏中体制 17 27.新中国农业 12 27 罗斯福新政 15 必修三 2.儒家思想 1. 甲骨文 10.宗教改革
元纤维分布于胞体和突起内 E.根据突起多少将神经元分为三类,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假单极神经元 8.人体正常染色体数目为( ) A. 44 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 B. 22 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 C. 22 对常染色体 ,一对 Y 染色体 D. 23 对常染色体,一对 X 染色体 E. 23 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 9.下列哪一种结构与维持细胞的形态无关。 ( ) A.微体 B.微丝
,他是在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交代了自己的罪行的。 “根据 ”不能跟 “看 ”搭配,可改为 “从 ” ,反而可能使我们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给工作和学习带来损失。 把 “反而 ”改 “就 ”,跟 “如果 ”搭配 ,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 ,它不只是各部分简单相加,而是实现事物各部分的或各方面的本质联系。 不只是 …… 而且是 …… 不是 …… 而是 …… 此处用后者 B、关系可能用错 (或意思
⑶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⑷ 曹公,豺虎也。 ⑸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⑹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⑺ 此天子气也。 ⑻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如: ⑴ 宁信度,无自信也。 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⑶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⑷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⑸“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 ,夫子之谓也。 ⑹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