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级经济管理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第一单元一、单项选择题1.c2(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稳定货币的政策。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通货膨胀的形成除了货币供应过多这一直接原因以外,还存在许多错综复杂的深层原因。 因此,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引发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除了坚持稳定的货币政策以外,还要综合运用财政政策、收入政策、税收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多管齐下,共同治理通货膨胀。 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个关键。 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 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 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财政收支的长期平衡,避免或减少财政赤字。 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 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很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达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通常采用“双紧”政 策对于减少总需求,控制通货膨胀有明显的效果。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由于通货膨胀是社会总供求失衡的结果,因此在治理 通货膨胀时必须从两个方面 同时入手:一 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在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增加供给不能单纯依靠增加投资,而应当下决心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控制需求和增加有效供给治理通货膨胀,还必须与调整产品、产业结构结合起来。 通货膨胀一收与结构失调连在一起,因此,在实施控制需 求、 增加供给的各项措施时,必须下决心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在紧缩长线产品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短线产品的 生产。 不加区 别地搞全面紧缩、实行“一刀切”,只能见效于一时,而不能从根本上治理通货膨胀。 在实际工作中,结构调整比总量紧缩难度大得多,需要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和坚定不移的信心与勇气。 (4)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 除了控制需求、增加供给、调整结构之外,还有一些诸如限价、减税、指数化等其他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①限价政策。 就是通过行政、法律等手段人为地限制工资及各类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上涨幅度,从而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率过度上升的目的。 限价政策的主要手段有:通过制定反托拉斯法以限制垄断高价。 制定“工资一价格指导线 ”。 管制和冻结工资、物价。 运用税收手段。 ②减税政策。 主要是通过降低税率以刺激投资、刺激产出,通过总供给的增加来消除通货膨胀。 ③指数化政策。 指主要经济数量(如收入、利率等 )与通货膨胀率挂钩的政策。 物价指数上涨,各经济变量相应增加,从而消除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的不良影响,防止继续发生通货膨胀。 总之,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治理通货膨胀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治理措施需相瓦配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第七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A 3. D 4. A 5. D 6. A 7. C 8. B 9. C 10. A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 2. ABC 3. ABC 4. ABCD 5. ABC 6. ABCD 7. ABC 8. ABC 9. ABC 10. 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lO.√ 四、简答题 1.答:货币政策目标一般可以概括为五项:稳定物价、充分就 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 其矛盾性主要表现在: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目标间通常存在着一种此高彼低的交替关系;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既统一,又矛盾,二者同时实现的概率很小; (3)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在于二者并存的条件事实上不存在; (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是因为随着经济增长会增加进口,导致贸易逆差,引起国际收支失衡。 2.答:当代金融创新的主要表现在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创新和金融组织结构创新。 当代金融创新的成因是: (1)经济思潮的变迁; (2)需求刺激和供给推动; (3)对不合理金融管制的回避; (4)新科技革命的推动。 五、论述题 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实现的: (1)通过金融运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如提供货币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提供信用促进资金融通和利用、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便利经济运作等。 (2)通过金融的基本功能促进储蓄并将其顺利转化为投资,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如通过 吸收存款和发行有价证券、向国外借款等为经济发展组织资金来源;通过发放贷款、贴现、票据、购买有价证券等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供给等。 (3)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为节约交易成本,促进资金融通,便利经济活动,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 (4)通过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直接为经济发展作贡献。 金融业产值的快速增长,直接增加了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 202042 06经管《国际金融概论》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D 4. C 5. C 6. B 7. A 8. B 9. B 10. D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 2. ABCD 3. BD 4. AC 5. AD 6. CD 7. ABCD 8. ABC 9. AB 10. ABC 三、判 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答:导致一个国家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 因很多,其中主要有: (1)经济周期因素; (2)经济结构因素; (3)国民收入因素; (4)货币价值因素; (5)偶发性因素; (6)不稳定的国际资本流动。 2.答:国际储备的作用包括以下几条: (1)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2)充作干预资产,维持本国货币稳定; (3)作为偿还外 债的保证。 五、论述题 答:国际收支失衡有两种:逆差和顺差。 其失衡的影响也分为两方面: (1)逆差的影响: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一般会引起本币汇率下浮,如逆差严重,则会使本币汇率急剧跌落。 该国货币当局如不愿接受这样的后果, 就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抛售外汇和收进本币。 这一方面会消耗外汇储备,甚至会造成外汇储备的枯竭,从而严重削弱其对外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则会形成国内的货币紧缩形势,促使利率水平上升,影响本国经济的增长,从而引起失业的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率的相对与绝对下降。 从国际收支逆差形成的具体原因来说,如果是贸易收支逆差所致,将会造成国内失业的增加,如果是资本流出大于资本流入所致,则会造成国内资金的紧张,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2)顺差的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可以增大其外 汇储备,加强其对外支付能力,但也会产生如 下的不利影响。 第一,一般会使本币汇率上升,而不利于其出口贸易的发展,从而加重国内的失业问题。 第二,国际收支顺差引起的外汇供给增加,将使本币供应量随之增长,加重通货膨胀。 第三,国际收支顺差有可能将加剧国际摩擦,因为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意味着有关国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 第四,国际收支顺差如形成于出口过多所形成的贸易收支顺差,则意味着国内可供使用资源的减少,因而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A 4. B 5. C 6. A 7. B 8. D 9. A 10. B 二、多项选择题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