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中国古代史分章节(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9)在历史上,以图 8 所示地区为中心,兴起了强大的 秦 国。 秦实现全国统一,但二世而亡。 ( 3)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秦国强盛的原因。 ( 8 分) 答: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的一系列措施,促进秦国经济发展;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 4)简述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所采取的政策 措施。 ( 6 分) 答: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货币; 统一国轨,修驰道。 ( 5)指出导致秦朝速亡的经济原因。 ( 6 分 ) 答:徭役繁重,赋税沉重,生 产不能正常进行 4. (05 全国三 39)材料一:《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是水草,冬温夏凉,直畜牧。 ”匈奴歇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 材料二: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旋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 材料三:对来到敦煌的西域各族人,仓慈“皆劳(慰劳)之”,对想赴洛阳者,“为封(签发)过所(通行证)”,对在敦煌进行贸易者,由官方主持结价、交易,并“使吏民护送道路”;禁止当地豪族强买强卖。 回答:( 1)材料一中所 说的“亡我祁连山”是由于什么具体历史事件导致的。 ( 6 分) 答:汉(武帝)派霍去病击匈奴,匈奴退出河西走廊。 (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 6 分) 答:由畜牧业转为农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仓慈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 8 分) 答:促进通商,保证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西域各族与内地的友好交流。 5. (05 上海历史 28)匈奴的西迁与汉人的南移 材料一:在欧洲,有人认为今天的一部分匈牙利人是西迁的匈奴族后裔。 这些匈牙利人的长相与一般欧洲人明显不同:他们的民 歌曲调与我国陕北、内蒙相似;他们也像陕北人一样吹唢呐和剪纸,甚至说话的尾音也有点相似。 材料二: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北方人口南迁。 科学家试图用“基因解码”的方法研究北方移民如何改变南方人的遗传结构,并已得到初步的研究成果。 问题:( 6 分) ( 1)匈奴西迁开始于哪个朝代。 原因是什么。 ( 2 分) 答:东汉或汉朝;窦宪打败北匈奴或汉军打败匈奴。 ( 2)中国古代史中原始地区有过哪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 ( 3 分) 答:汉代末年、魏晋时期、唐代中后期、宋金对峙时期。 ( 3)上述两则材料用了民俗调查、基因分析等 研究方法,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用哪些方法研究人口迁徙问题。 ( 1 分) 答:文献查阅(家谱、言志、专著)、实物(碑刻)、实地调查等。 ( 2020 年上海)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不同区域的文明,产生了不同特征的法系。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 7分) ( 1)写出图中 A、 B两个区域的法系名称。 ( 2分) 答案: A— 英国法系; B— 罗马法 或大陆法系。 ( 2)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一个国家的民情、民风、民俗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法律特征。 传统中华法系具有怎样的特征。 决定这一法系特征的思想文化背景又是什么。 ( 2分) 答案:以礼入法,礼刑结合;儒家思想或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 3)如何认识传统中华法系的解体。 中华法系的解体对以后中国法制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3分) 答案 :西方列强入侵,西方法律思想传入。 此后,中国进入了立法的新时期。 第三章:三国、两晋、南北朝 .( 01全国 4)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A.鲜卑 B.匈奴 C.羌 D.氐 .( 01全国 5)曾有六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今天的 A.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 . (01广东 4)下列少数民族,最初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的是( ) A.匈奴 C.契丹 D.女真 . (01广东 5)下列事件中,没有中原王朝皇帝直接参与的是( ) A.白登之围 B.淝水之战 C.靖康之变 D.土木之变 .( 01江西 3)下列各项中,在选官方面体现了大族特权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 02上海历史 4) 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A 鲜卑 B 匈奴 C 羯 D 氐 . ( 02苏粤 4) 十六国时期,汉族在北方建立的政权是 A.南凉 B.北凉 C.前凉 D.后凉 .( 03全国 16)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 B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 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 一直延续到北宋 1.( 04广东 3)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 要原因是 ,起到推动作用 、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2.( 04全国一 16)系统总结 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汜胜之书》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1. (05上海 5)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勣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 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 A.商鞅变法 B. 王安石变法 C. 孝文帝改革 D.张居正改革 2. ( 05 江苏 3)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六朝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 A 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B.寺院经济衰落 C.城市中出现了柜坊 D。 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3.( 05全国一 17)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 A.慷慨苍凉 B.朴实恬淡 C.缠绵婉转 D.浮艳华丽 4.( 05全国三 12)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建立起首都的神仙体系。 其中吸收了 A.佛教教义 B.法家思想 C.黑子学说 D.《神灭论》的观点 ( 2020年上海)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分析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曹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曹操“克绍”的关键之役是 A、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 2020年上海)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 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 2020年天津卷) 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表现的是 A.吴、蜀的丝织 业闻名全国 B.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C.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 D.青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 第四章:隋唐 . ( 01江西 5)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 A. 东晋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 (02全国 15)自唐至清,长期作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的城市是 A 扬州 B 泉州 C 明州 D 广州 . (02全国 16)唐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A 市舶使 B 总税务司 C 澎湖巡检司 D 理藩院 . (02全国 17)下列各项,属于我国古代学习、吸收了外国经济文化成果的是 ①《缀术》 ②唐乐 ③熬糖法 ④班田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 02上海历史 5) 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 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 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 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 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 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 ( 02苏粤 5) 唐太宗时蒙古高原一带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 B.突厥 C.回纥 D.吐蕃 . (03 春季 12)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打破了门第限制 B. 削弱了皇权 C. 有利于选拔人才 D. 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 (03上海历史 22)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 “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 s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 这 位学生正确地回答 A. Li Er B. ZhuangZhou C. Meng Ke D. Xun Kuang [答案]D [解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本是战国时荀况最先提出,唐朝魏征曾引用这句话来劝谏唐太宗。 1. (04春季 12)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制订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 C.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D.推行了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统治方法 3.( 04广东 2) 唐初府兵制赖以推行的经济制度是 法 4. ( 04全国三 12)下列关于唐长安城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宫殿宏伟,街道整齐 ②注重城市绿 化,建有排水设施 ③突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没有区域限制 ④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 04天津 13)对开发我国东北地区作出贡献的 少数民族首领是 6.( 04北京 12) “ 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时吐蕃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清代重修。 ‘ 布达拉 ’ ,梵语意为佛叫教圣地 ”。 对上文蕴含信息归纳完整的是 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 ② 唐蕃和亲 ③ 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 ④ 藏族文化在祖国和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7.( 04全国二 13)广州是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这条“海上丝绸之路” A.取代陆路“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唯一的对外商路 B.是通向日本,朝鲜的主要商路 C.最远可抵达非洲东海岸 D.可到达波斯湾 8.( 04全国二 20)前往日本传播唐文化的高僧是 A.玄奘 B.义净 C.鉴真 D.法显 9.( 04全国四 12)隋唐时期,中日往来的主要港口城市是 A.广州 B.明州 C.泉州 D.扬州 10.( 04全国四 13)日本大化改新期间向唐朝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①政治经 济制度 ②建筑样式 ③中国姓氏 ④儒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 04广东 4) 唐代中日交通的主要港口城市是 12. ( 04全国一 17)作品有“诗史”之称的唐代诗人是 13.( 04江苏 3) 唐朝僧一行的突出贡献是在天文历法方面,他制订了 A.《大衍历》 B.“太初历 ” C.“十二气历 ” D.《授时历》 1.( 05全国二 13)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 这一段是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2. (05 上海 1)“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 ” —— 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 C.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 D.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 3.(05春季北京 12)唐初规定:“凡水、旱、虫、霜灾害, „„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 ”该项规定出自 4.( 05全国二 14)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 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唐代 D.南宋 5.( 05天津 19) A. ①谷物加工 ②汲水 ③耕地 ④耕地 B . ①耕地 ②汲水 ③ 耕地 ④灌溉 C. ①耕地 ②汲水 ③耕地 ④谷物加工 D . ①谷物加工 ②耕地 ③耕地 ④灌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