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和胸腹水。 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的下垂部位,经常卧位者以腰骶部为明显,能起床活动者以脚、踝内侧较明显,常于晚间出现,休息一夜后可消失,颜面部一般不肿。 病程晚期可出现全身性水肿。 水肿为对称性、凹陷性,胸水以双侧为多见,如为半侧则多位于右侧;腹水多发生于病程晚期,如有三尖瓣关闭不全,腹水可较早出现。 听诊时胸骨左缘第 3~ 4肋间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三尖瓣还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性杂音;还可出现颈静脉收缩期搏动和肝脏扩张性搏动;长期严重右心衰竭还可有紫绀。 并发症 • 肺心病可出现以下并发症: – ( 1) 肺性脑病 • 是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 , 肺性脑病是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 、 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 、 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综合症 , 应引起十分重视。 – ( 2) 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 ( 3) 心律失常 • 多表现为房性早搏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 4) 休克 • 肺心病发生休克的原因有感染 、 上消化道出血 、 严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 但肺心病所致休克并不常见。 – ( 5) 消化道出血。 – ( 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辅助检查 • ( 一 ) 血液检查 • ( 二 ) 血气分析 • ( 三 ) 心电图 • ( 四 ) X线检查 • ( 五 ) 超声心动图 • ( 六 ) 其他检查 心电图 • 按 1977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 主要条件: – 额面平均电轴大于或等于+ 90度。 – V1R/S≥1. – 重度顺钟向转位( V5R/S≤1)。 – Rv1+ Sv5。 – aVR R/S或 R/Q≥1。 – V1— V3呈现 QS、 Qr、 qr(须除外心肌梗塞) – 肺型 P波: P波电压 ≥;或电压 ≥,呈尖峰型;或低电压时 P波电压 1/2波,呈尖峰型; P电轴 ≥+ 80176。 • 次要条件: – 肢体导联普遍低电压; – 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低热( 38176。 C以下),白细胞增高( ),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各种心律失常。 四、诊断要点 只要患者具备有胸痛、心电图异常且有动态改变,心肌损伤标志物增高且有动态演变三者中任何两项表现便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五、不典型心梗的特点 胸痛不典型:程度不重,或只表现为气促、低血压、休克等;有些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下颌部疼痛或左肩痛等。 心电图不典型:非 Q波心肌梗死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司与施工单位订立工程合同,应由业委会出具委托书,并写明工程的支付约定,按合同规定经业委会正、副主任签字和公司总经理签字认可后从维修资金中支付。 .按规定维修资金应按幢、按门牌号立账,按单元立分户账。 .服务中心 应将每年的维修资金筹集、使用及分摊情况年终结算后归档。 .维修资金使用项目: —— 物业日常维修; —— 物业专项维修、更新; —— 物业中、大修; ——
性水肿多先见于下肢,呈凹陷性水肿,重症者可波及全身,下肢水肿多于傍晚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失。 (4)紫绀 :右心衰竭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紫绀。 (5)神经系统症状:可有神经过敏,失眠,嗜睡等症状。 (6)心脏体征:主要为原有心脏病表现。 全心衰竭:可同时存在左、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也可以左或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为主。 此病人是全心衰患者,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ormal CKMB升高水平同 ACS患者 6个月 死亡率关系 Alexander JH et al. Circulation. 1999。 Suppl 1:1629. % % % % % % (n=5,681) (n=1,098) (n=294) (n=302) (n=249) (n=211) Normal 12* 23* 35* 510* 10* CKMB 水平
烧或心率加快等心室舒张期充盈加速时明显,无病理意义。 舒张早期奔马律是指病理性的第三心音而言,是舒张早期血液极快的充盈到扩大的心室引起室壁的振动或振动房室瓣所产生的声音,常见于严重的心肌损害、左心衰竭、瓣膜关闭不全、大量左至右分流等。 病人左侧卧位用钟型听诊头在心尖部听诊最清楚,是一种低调的声音。 如果是右心病变则应在胸骨左下缘听诊最清楚,病理性第三音即使心率不快临床上也趋向于称为奔马律。
IIa介导的纤维蛋白原交联性血小板聚集 GP IIbIIIa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 斑块破裂 易损斑块破裂后的血栓形成 ACS诊断 • 根据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肌标志物诊断患者是否 ACS、有无心肌坏死或死亡的危险性 ACS病史 • 病史中有无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家族史中有无早发冠心病。 结合其他检查诊断 ACS ACS诊断 30%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