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诊断与危险度分层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IIa介导的纤维蛋白原交联性血小板聚集 GP IIbIIIa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 斑块破裂 易损斑块破裂后的血栓形成 ACS诊断 • 根据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肌标志物诊断患者是否 ACS、有无心肌坏死或死亡的危险性 ACS病史 • 病史中有无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家族史中有无早发冠心病。 结合其他检查诊断 ACS ACS诊断 30%以上的 AMI患者未被临床诊断 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未接受合理治疗 无典型症状的 MI患者预后差 妇女和老年人通常症状不典型 ACS临床特点 缺血性心脏病主要症状是 胸痛: 确定疼痛的程度、性质、位置、持续 时间、 有无放射 询问相关 症状 : 有无恶心、呕吐、出汗 呼吸困难、头晕、晕厥、心悸、疲劳 反复的胸痛不常见 ACS患者容易疲劳 通常 AMI有持续、严重的胸部不适 和明显的相关症状 ACS临床特点 心绞痛 劳累、应急、寒冷环境易诱发 症状通常持续时间< 10分钟 偶尔持续时间超过 20分钟 通常症状在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 25分钟后缓解 危险因素 • 年龄 40岁 • 男性 • 绝经后妇女 • 有家族史 • 吸烟 • 高胆固醇 • 肥胖 • 久坐的生活方式 • 糖尿病 • 高血压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用于无症状冠心病诊断价值 有限 急诊部利用危险因素 预测 MI或 ACS价 值有限 男性,糖尿病和家族史对 ACS预测价 值 有限 女性,急诊胸痛患者危险因素没有 预测 价值 体格检查 体检区分 ACS和其他非心脏病患者无帮助 患者抑郁、痛苦、不舒服、面色苍白、发绀和呼吸窘迫影响体检 生命体征 心动过缓常见于下壁心肌梗塞 前壁心肌梗塞少见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 血压明显波动提示病情危重 心 音 S1 和 S2心音减弱提示心肌收缩力减弱 S3 心音在 1520% AMI出现,提示心力 衰竭 S4 心音见于长期高血压或心功能失常者 新出现的收缩期杂音提示乳头肌功能不全 室间隔缺损。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诊断与危险度分层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烧或心率加快等心室舒张期充盈加速时明显,无病理意义。 舒张早期奔马律是指病理性的第三心音而言,是舒张早期血液极快的充盈到扩大的心室引起室壁的振动或振动房室瓣所产生的声音,常见于严重的心肌损害、左心衰竭、瓣膜关闭不全、大量左至右分流等。 病人左侧卧位用钟型听诊头在心尖部听诊最清楚,是一种低调的声音。 如果是右心病变则应在胸骨左下缘听诊最清楚,病理性第三音即使心率不快临床上也趋向于称为奔马律。
ormal CKMB升高水平同 ACS患者 6个月 死亡率关系 Alexander JH et al. Circulation. 1999。 Suppl 1:1629. % % % % % % (n=5,681) (n=1,098) (n=294) (n=302) (n=249) (n=211) Normal 12* 23* 35* 510* 10* CKMB 水平
和胸腹水。 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的下垂部位,经常卧位者以腰骶部为明显,能起床活动者以脚、踝内侧较明显,常于晚间出现,休息一夜后可消失,颜面部一般不肿。 病程晚期可出现全身性水肿。 水肿为对称性、凹陷性,胸水以双侧为多见,如为半侧则多位于右侧;腹水多发生于病程晚期,如有三尖瓣关闭不全,腹水可较早出现。 听诊时胸骨左缘第 3~ 4肋间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三尖瓣还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性杂音
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期并发症。 术后即可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过饱,鼓励多饮水,加速造影剂排泄。 术后 4小时拔除动脉鞘管。 24小时后瞩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起床,下蹲动作缓慢,不要突然用力。 特别是大便时。 一周内避免抬重物,防止伤口再出血。 术后继续口服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并注意肝功及血凝变化。 三 . 心导管射频消融术( RFCA)
片 ,qd 速尿片 20mg,Bid 瑞舒伐他汀 10mg,qN 阿司匹林片 , qN 氯吡格雷片 75mg,qd 其它:心活素、洋地黄、硝酸酯类、降糖 治疗转归( 10天后) 心慌、胸闷症状减轻,能平卧位休息 超声复查胸水消失 心脏彩超: LVDd:72mm,LVEF:36% 肾功: BUN:,Cr:eGFR:30ml/min/ m2 CIN风险评分量表
传导阻滞。 高血压病人术前应该用抗高血压药物,控制血压在适当水平,否则术中、术后心肌缺血的机会增多。 一般不主张术前停用抗高血压药物。 停用抗高血压药物可能导致麻醉过程中血压的大幅度波动,结果引起氧耗量增加而心肌缺血。 临床上考虑到利血平的降压机制,对长期服用利血平及含有利血平的复方降压药的病人,仍需停用 7~10天,期间更换其他种类的降压药继续降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