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治及护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期并发症。 术后即可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过饱,鼓励多饮水,加速造影剂排泄。 术后 4小时拔除动脉鞘管。 24小时后瞩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起床,下蹲动作缓慢,不要突然用力。 特别是大便时。 一周内避免抬重物,防止伤口再出血。 术后继续口服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并注意肝功及血凝变化。 三 . 心导管射频消融术( RFCA)  RFCA是通过心导管将射频电流引入心脏内,以消融特定部位的心肌细胞,消除病灶,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  射频电流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导入心脏组织后,在局部产生组抗性热效应,导致不可逆的干燥性坏死。  发作频繁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房室折返性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预计综合征,心房颤动等。 术前术后护理同上。 但是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备皮范围除会阴,腹股沟外,另加前胸,颈部。 术后复查心电图,观察有无房室传导阻滞。 四 .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是用封堵器堵闭缺损部位,达到类似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 创伤小,安全性高。  适应症 1 动脉导管未闭( PDA) 最窄直径大于 2毫米,年龄大于 6个月,体重大于 4公斤。 2 房间隔缺损( ASD) 缺损直径大于 5毫米,小于 36毫米。 年龄大于三岁。 3 室间隔缺损( VSD)。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