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步行功能训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缺血发作 3周后)  运动诱发的低血压( 15mmHg)  缺血 ST段压低 2mm  低量级运动诱发心肌缺血  运动后持续缺血  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自发、诱发)  运 动 方 式  运 动 量 ( 强度、 时间、频率)  注 意 事 项  运动试验: 最高强度指标 安全系数 最大心率、最大摄氧量、最大代谢当量  无氧阈方式  代谢当量 ( METs 梅脱 )  年龄预计方式  靶心率法  主观劳累计分方式 概念: 运动中无氧代谢代替有氧代谢时的摄氧量 相当于 60%最大摄氧量或 60%70%最大心率 可达最佳训练效果 , 同时运动的危险最低 安全 : 强度> AT → ← 改善心肺功能: 接近 AT — 明显改善,无不适感 < AT — 无效 > AT — 有害 方法: 气体代谢仪(无创)、乳酸法(有创) 血乳酸 ↑ 儿茶酚胺 ↑ 血 K+↓ 运动性猝死 + 概念: 1MET = 每公斤体重 、 每分钟 安静坐位代谢水平的倍数 + 用途: 确定运动强度 评定康复心脏功能水平 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特点: 不受 β受体阻滞的影响 运动试验与日常生活中能量供需关系 定量联系 靶心率(次 /分) = 180 年龄(岁) 例: 50岁,身体好,平常有一定运动 靶心率(次 /分) = 180 50 =130 脉搏计数(测停止运动头 510秒的脉搏) 心率表:运动总时间、目标心率运动时间 能量消耗(热卡)、报警系统 在 1216级的范围内运动 相当于最大氧耗 70%( AT 附近) B记分 自我理解的用力程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