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诊断培训讲义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心房 f波的频率为350~ 600次 /分,心室律绝对不规则。 QRS波一般不增宽,若是前一个 RR间距偏长而与下一个 QRS波相距较近之处,出现一个增宽变形的 QRS波,是房颤伴有室内差异传导。 心房颤动 (三)心室扑动与颤动(室扑、室颤): 室扑的心电图特点是无正常 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频率达 200~ 250次分,心脏失去排血功能。 室扑常不能持久,不是很快恢复,便会转为室颤而死亡。 往往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 心电图上 QRS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频率达 200~ 500次分。 心室扑动与颤动 五、传导阻滞 心脏传导阻滞按发生的部位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就阻滞程度可分为 I度(传导延缓)、 II度(部分激动发生漏搏)、 III度(传导完全中断)。 就变化过程,可分为永久性、暂时性、交替性及渐进性。 (一)窦房传导阻滞 普通心电图机尚不能直接描记出窦房结电位,故 I度窦房阻滞不能观察到, III度窦房阻滞难与窦性静止相鉴别。 只有 II度窦房阻滞出现心房、心室漏搏间歇,这一长间歇恰等于正常窦性 PP的倍数。 此称 MorbizII型,较易诊断。 II度窦房传导阻滞 (二)房室传导阻滞 I度房室传导阻滞:主要表现为 PR间期延长,在成人若 PR≥ ,则可诊断为I度房室传导阻滞。 I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 ) II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 P波后 QRS波脱漏,分两种类型。 I型, 亦称 Morbiz I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 P波规律地出现, PR间期逐渐延长(通常每次的绝对增加数多是递减的)。 直至一个 P波后脱漏一个QRS波群,漏搏后传导阻滞得到一定恢复, 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称为文氏现象。 II度房室传导阻滞( I型) II型, 又称 Morbiz II型,表现为 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部分 P波后无 QRS波群。 II度房室传导阻滞( II型) 连续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 QRS波群脱漏者,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例如 3∶1 、 4∶1 房室传导阻滞等。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P波与 QRS波毫无相关性,各保持自身的节律,房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