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诊断培训讲义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时间 波形与振幅 Q波 (四) ST段 (五) T波 方向 振幅 (六) QT间期 (七) U波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 一、右房肥大 心电图表现为 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 ≥ , P波的宽度并不增加,在 II、 III、 aVF导联表现最突出,称为 “ 肺型 P波 ” ,常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右心房肥大 二、左房肥大 心电图表现为 P波增宽,常呈双峰型,双峰间期 ≥ ,以在 V1导联上最为显著,典型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 “ 二尖瓣型 P波 ”。 P波幅度改变在 I、 II、aVL导联明显。 V1的 P波终末部的负向波变深, Ptf超过。 左心房肥大 三、左房及右房双房肥大 心电图可见既异常高大,又增宽呈双峰型的 P波,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双侧心房扩大 四、左室肥大 心电图诊断标准为: (一)左室高电压的表现 V5或 V6的 R波 V5的R波 +V1的 S波 (男性)或(女性)。 2、I导联的R波 , aVL的R波 波 +III导联 S波。 左心室肥大 五、右室肥大 心电图特征为: (一) V1(或 V3R)导联 R/S≥1。 (二) V1的 R波 +V5的 S波 (重症可 )。 (三)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 90176。 (重症可 110176。 )。 (四) aVR导联 R/S或 R/q≥1 (或R)。 (五)少数病例可见 V1导联呈 QS、qR型(除外心肌梗塞)。 (六) STT改变,右胸前导联(如 V1) T波双向、倒置, ST段压低。 符合上述阳性指标越多,以及超出正常范围越大者,诊断的可靠性亦越大。 右心室肥大及心肌劳损 六、左室、右室双侧心室肥大 当左、右心室均发生肥大时,有可能因两侧心室的综合心电向量互相抵消而呈现大致正常的心电图,以致难以显示心室肥大,或仅表现为左室肥大的图形而掩。心电图诊断培训讲义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223。 受体阻滞剂可使症状明显改善 一、非心律失常 2.心脏神经症 ▲ 多见于青年女性,心脏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 ▲ 可伴有失眠、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神经 衰弱表现,在焦虑、情绪激动等时易出现 ▲ 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 ST段下移及 T波 低平或倒置 ▲ 223。 肾上腺素能受体反应亢进综合征,可行心得安 试验鉴别 一、非心律失常 3.药物源性及其他原因: 拟交感活性药物(麻黄碱
ACS患者 抗心肌缺血治疗 IIa 类 1. 在充分应用 阻滞剂和硝酸酯的基础上,如无禁忌证存在,给予 口服长效钙拮抗剂治疗反复发作的心肌缺血。 (C) 2. 所有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后病人都需给予 ACEI。 (B) 3. 对加强的内科治疗无效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严重心肌缺血,或冠脉造影前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予主动脉内球囊泵反搏支持。 (C) IIb 类 1.
哮鸣音或干罗音(支气管痉挛) 严重者紫绀 交替脉、 脉压减小 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体循环淤血为主的综合症 右心衰竭的症状 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 腹胀 腹痛 尿少 夜尿 体重增加 右心衰竭体征 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肝肿大、压痛 水肿、胸水、腹水 右心舒张期奔马律 右心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胸骨左 3 4肋间、剑下 ) 严重者紫绀
140160次 /分,应选用 什么药物。 心房扑动的治疗 :直流同步电复律 :电击无效或洋地黄中毒 :钙拮抗剂 β 受体阻断剂 洋地黄 : IA, IC: 先合用减慢心率的药物 III: 用于 CHF, 冠心病 心房纤颤 阵发性房颤 持续性房颤 孤立性房颤 急性房颤 慢性房颤 急性房颤的治疗 (控制心室率) , β 受体 阻断剂,钙拮抗剂 CHF, 低血压: : 急性房颤的治疗 (转律)
义: 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 异位 起搏点 提前发出的激动 基本特点: ( 1)基本节律 ( 2)提前搏动 ( 3)代偿间歇 (一)室性早搏 1. 早搏波: QRS波群,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 时限 T波与 QRS波群的方向相反 2. P波: 早搏的 QRS波群前无与其相关的 P波 其后少有逆行的 P’波 三. 代偿间歇: 完全性 *室性早搏 二联律 * *室性早搏 二联律 *
室性心动过速 *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1. 心电图特点: 一系列增宽畸形的 QRS波群,以每 310个心搏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方向 发作持续数秒到数十秒,可自行终止 极易复发,或转为室颤 2. 常见病因: 先天性长 QT综合症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低钾、低镁 药物所致,如奎尼丁等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 扑动与颤动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