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中语文课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凝议上将士功状 , 重贵喟然曰: “ 大将陷没 , 而吾曹计功 , 何面目也。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解析 : (1)几个重点词语:贷 , 借;劳 , 犒劳; “ 没 ”通 “ 殁 ” , 死亡;鬻 , 卖;以 , 目的连词 , 来。 (2)几个重点词语:议 , 建议;上 , 上奏;状 , 情形;吾曹 , 我们;面目 ,脸面。 答案 : (1)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 , 死后 , 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2)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 , 李重贵叹息说:“ 大将陷敌阵亡 , 而我们却计算功劳 , 有什么脸面呢。 ” 高考总复习 语文 3. (2020年北京卷 )用斜线 “ /”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孟子曰: “ 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 ” 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 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 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取材于苏轼 《 仁说 》 ) 答案: 吾尝学射矣 /始也心志于中 /目存乎鹄 /手往从之 /十发而九失 /其一中者 /幸也。 一法不修 /一病随之 /病尽而法完 /则心不期中 /目不存鹄 /十发十中矣。 高考总复习 语文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晋文公攻原 , 裹十日粮 , 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 , 击金而退 , 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 , 曰: “ 原三日即下矣。 ” 群臣左右谏曰: “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 , 君姑侍之。 ” 公曰: “ 吾与士期十日 , 不去 , 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信 , 吾不为也。 ”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 “ 有君如彼其信也 , 可无归乎。 ” …… 吴起出 , 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 诺。 ” 令返而御。 吴子曰: “ 待公而食。 ” ……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 , 待父母而学者也 ,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 , 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 , 子而不信其母 , 非以成教也。 ” 遂烹彘也。 高考总复习 语文 (1)有君如彼其信也 , 可无归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起出 , 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 “ 诺。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欺子 , 子而不信其母 , 非以成教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 , 怎可不归附他呢。 (2)从前吴起外出 , 遇到了老友 , 就留他吃饭。 老友说:“ 好啊。 ” (3)母亲欺骗儿子 , 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 , 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高考总复习 语文 5. 把文中划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朱 )昭叱曰: “ 汝辈背义偷生 , 不异犬彘 , 尚敢以言诱我乎。 我唯有死耳。 ” 因大骂引弓射之 , 众走。 凡被围四日 , 城多圮坏 , 昭以智补御 , 皆合法 , 然不可复支。 昭退坐厅事 , 召诸校谓曰: “ 城且破 , 妻子不可为贼污 , 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 , 胜则东向图大功 , 不胜则暴骨境内 , 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 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 , 告之曰: “ 朱昭与其徒将出战 ,人虽少 , 皆死士也。 ” 贼大惧 , 以利啖守兵 , 得登城。 昭勒众于通衢接战 , 自暮达旦 , 尸填街不可行。 (1)凡被围四日 , 城多圮坏 , 昭以智补御 , 皆合法 , 然不可复支。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总复习 语文 (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 , 自暮达旦 , 尸填街不可行。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总共被围四天 , 城墙多处毁坏 , 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抵于敌兵 , 全都中规中矩 , 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 (2)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 , 从傍晚直到天明 , 尸体塞满街道 , 无法通行。 高考总复习 语文 6. (1)用 “ /”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访 练 兵 简 卒 欲 宣 力 中 原 慨 然 有 平 河 洛 之 志 善 于 抚 纳 士 众 皆为 致 死 闻 敦 有 不 臣 之 心 访 恒 切 齿 敦 虽 怀 逆 谋 故 终 访 之 世 未 敢 为 非 (2)翻译下面画横线的句子。 吴平 , 因家庐江寻阳焉。 访少沉毅 , 谦而能让 , 果于断割 , 周穷振乏 , 家无余财。 为县功曹 , 时陶侃为散吏 , 访荐为主簿 , 相与结友 , 以女妻侃子瞻 …… 访威风既著 , 远近悦服 , 智勇过人 , 为中兴名将。 性谦虚 , 未尝论功伐。 或问访曰: “ 人有小善 , 鲜不自称。 卿功勋如此 , 而无一言 , 何也。 高考总复习 语文 ① 时陶侃为散吏 , 访荐为主簿 , 相与结友 , 以女妻侃子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人有小善 , 鲜不自称。 卿功勋如此 , 而无一言 , 何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总复习 语文 答案: (1)访练兵简卒 /欲宣力中原 /慨然有平河洛之志 /善于抚纳士众 /皆为致死 /闻敦有不臣之心 /访恒切齿 /敦虽怀逆谋 /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2)① 当时陶侃担任闲官 , 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 , 与他结为好友 , 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② 人们往往有一些优点 , 很少不自己称赞自己的 , 你的功劳那么大 , 却没有说一句 , 这是为什么呢。 高考总复习 语文 7. 用斜线 “ /”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杨 朱 过 于 宋 东 之 逆 旅 有 妾 二 人 其 恶 者 贵 美 者 贱 杨 子 问 其 故 逆 旅 之 父 答 曰 美 者 自 美 吾 不 知 其 美 也 恶 者 自 恶 吾 不 知 其 恶 也 杨 子 谓 弟 子 曰 : “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 , 焉往而不美。 ” (取材于 《 韩非子 说林上 》 ) 解析 : 断句时应整体理解句意 , 把握句子结构 , 了解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如虚词 “ 其 ” 、 “ 故 ” 、 “ 也 ” , 提示人物说话的 “ 曰 ” , 是断句的重要依据。 答案 :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 /有妾二人 /其恶者贵 /美者贱 /杨子问其故 /逆旅之父答曰 /美者自美 /吾不知其美也 /恶者自恶 /吾不知其恶也 /杨子谓弟子曰 高考总复习 语文 8.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况 , 吴人 , 恃才少所推可 , 因谑之曰: “ 长安百物皆贵 ,居大不易。 ” ……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 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 ,又皆幼君 , 仕情顿而索寞。 ① 况 , 吴人 , 恃才少所推可。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既复用 , 又皆幼君 , 仕情顿而索寞。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斜线 “ /”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政 姊 荣 闻 人 有 刺 杀 韩 相 者 贼 不 得 国 不 知 其 名 姓 暴 其 尸 而 县 之 千 金 乃 于 邑 曰 其 是 吾 弟 与 嗟 乎 严 仲 子 知 吾 弟 立 起 如 韩 之 巿 而 死 者 果 政 也 (《 史记 刺客列传 》 ) 高考总复习 语文 (1)答案: ① (顾 )况 , 是吴地人氏 , 自恃有才华 , 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 (或诗人 )。 ② (白居易 )被重新任用后 , (由于 )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 , (所以 )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2)解析 :。广东省高中语文课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答案: (1)何时可掇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2)茕茕孑立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高考总复习 语文 6. (2020年全国卷 Ⅰ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子曰: “ 知 者 不 惑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 论语 子罕 》 ) 尔来四万八千岁 ,
琴系统的设计论文程序原理图 .经济管理已审核 0202004 10某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 _secr 02020 04 10单闭环直流调速 .经济管理已审核 02020 04 10★深云村循环经济项目可行报告 .经济管理已审核 02020 0410新设备接入地区电网继电保护专业工 (变电站 ) .经济管理已审核 02020 04 10汽车的防滑控制系统 .经济管理已审核 0202004
ould do nothing. 39。 Everyone39。 s losing money these days,39。 he said. He started to plain about this wicked world but was interrupted by a knock at the door. A girl came in and put an envelope on
斜红叠翠 ” 使用借代手法 , 以 “ 红 ” 代花 , 以 “ 翠 ” 代叶 , 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 “ 斜 ” 字 , 写出花朵娇柔多姿 、 毫不呆板之态 ,一个 “ 叠 ” 字 , 则强调了叶片繁茂的长势。 参考答案: “ 红 ” 、 “ 翠 ” 点明了花叶的色彩 , 以 “ 红 ”借代花 , 以 “ 翠 ” 借代叶 , 含蓄而形象。 “ 斜 ” 、 “ 叠 ” 描写花叶的形态
倡:倡导 D. 王试 度 其功 度:衡量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解析 : C项的 “ 倡 ” 为形声字 , 从人 、 昌字 , 本义为“ 唱歌的艺人 ” , 有引申义为 “ 歌唱 ” , 也可理解为通“ 唱 ” , 原文是说 “ 讴癸唱起歌来 , 走路的人停下来观看 ,筑墙的人不感到疲劳 ” , 将 “ 倡导 ” 放到语境中是不合文意的。 答案 : C 解题指津 : 进行语境推断。
____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 , 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总复习 语文 (1)解析: 由于两词的作者出发点和爱情观不尽相同 , 因此两词的情感迥异:此词感情悲伤 , 认为见面的欢喜抵不上原来的离愁 , 随着离别又添了新的哀愁 , 感情侧重于相见前后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