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中语文课件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斜红叠翠 ” 使用借代手法 , 以 “ 红 ” 代花 , 以 “ 翠 ” 代叶 , 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 “ 斜 ” 字 , 写出花朵娇柔多姿 、 毫不呆板之态 ,一个 “ 叠 ” 字 , 则强调了叶片繁茂的长势。 参考答案: “ 红 ” 、 “ 翠 ” 点明了花叶的色彩 , 以 “ 红 ”借代花 , 以 “ 翠 ” 借代叶 , 含蓄而形象。 “ 斜 ” 、 “ 叠 ” 描写花叶的形态 , “ 斜 ” 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 , “ 叠 ” 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高考总复习 语文 (2)解题指津: 体会思想感情 , 既要立足诗歌文本本身 (下片 “ 真香妙质 , 不耐世间风与日 ” ), 又要知人论世 (注解提示的相关背景 ), 还要了解一点我们的文化传统 (如自屈原 《 离骚 》开创的香花美人之喻的文化传统 )。 解析: 通过注释知道向子是被免了官职的 , 作者的伤感之情自然与此有关 , “ 香花 ” 不耐 “ 风和日 ” , 香花喻君子 ,而摧残香花的 “ 风 ” 、 “ 日 ” 则隐喻朝中奸佞的权臣 , 则可答出词中隐含的伤感之情。 参考答案: 既有对自然 “ 风与日 ” 摧残百花的 , 又有对社会 “ 风与日 ” 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高考总复习 语文 2. (2020年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 , 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 ]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 , 青山欲截江流住。 侬也替江愁 , 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 , 江住侬船泊。 毕竟笑山孤 , 能留侬住无。 高考总复习 语文 (1)简析 “ 片帆如鸟落 , 江住侬船泊 ” 中 “ 住 ” 字的含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上阕说 “ 侬也替江愁 ” , 下阕说 “ 毕竟笑山孤 ” ,“ 愁 ” 与 “ 笑 ” 是否矛盾。 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总复习 语文 (1)解析: 炼字题。 字不离句 , 要回归语句中 , 看 “ 住 ”字在语境中到底说的是什么 “ 住 ” , 为何 “ 住 ” , 词人为何要说 “ 住 ” , 说 “ 住 ” 的效果是什么。 参考答案: “ 住 ” 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 , 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2)解析: 欣赏词中情绪。 当然不矛盾。 关键要回答出“ 为什么 ”。 因为所谓的 “ 愁 ” 只是表象 , 意在反衬后面的“ 喜 ”。 只要在不同语境中分别答出了 “ 愁 ” 和 “ 喜 ” 的对象 ,那么二者的统一就是自然的了。 参考答案: 不矛盾:从 “ 愁 ” 到 “ 笑 ” , 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 作者先为青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 , 而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 , 故笑。 高考总复习 语文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 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 “ 入 ” 字和 “ 摩 ” 字的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的活动描写之中。 结合全诗 , 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总复习 语文 (1)解析: 答题步骤:第一步 , 指出该字 , 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 , 简要分析:展开联想 ,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 或表达了什么感情。 参考答案: “ 入 ” 字表现出黄河的生气 , “ 摩 ” 字突出了山峰的高峻 , 使原来不动的山河有了动感 , 突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解析: 答题步骤:第一步 , 调动积累 , 读品诗 (词 ),理解内容 , 分析情感。 第二步 , 有机整合 , 准确表述。 参考答案: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河山的雄阔壮丽 , 饱含热爱之情 , 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 “ 泪尽 ” 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 “ 望 ” 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 , 一个 “ 又 ” 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高考总复习 语文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 (其三 ) 潘大临 ① 西山通虎穴 ② , 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 , 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 ③ , 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 , 归船雨打篷。 【 注 】 ① 潘大临 (约 1057~ 1106):字 邠 老 , 黄州 (今湖北黄冈 )人 , 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 西山:在湖北鄂州西 ,山幽僻深邃。 ③ 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高考总复习 语文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 , 请找出来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诗看 , 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 此诗写安闲栖息的白鹭用了一个 “ 拳 ” 字 (结合注释理解 “ 拳 ” 的意思 ), 极尽妙处;写高飞云端的鸿雁 , 因天空辽阔 , 用了一个 “ 退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