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中语文课件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之梦吴越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 ③ 因 造玉清宫 , 伐山取材 (《 雁荡山 》 ) ④ 恩所加则思无 因 喜以谬赏 (《 谏太宗十思疏 》 ) 解析 : ①② 句 “ 因 ” 的后面分别是名词 “ 河 ” 、 代词 “ 之 ” ,它们在句中表凭借 , 是介词; ③④ 句 “ 因 ” 的后面分别是动词“ 造 ” 、 “ 喜 ” , 在句中理解为连词的 “ 因为 ”。 规律小结 : “ 因 ” 在句中用于名词 、 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时 , 它是介词;如果 “ 因 ”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 , 就是连词。 因为介词常与名词 、 代词 、 名词性短语等构成介宾短语 , 而连词是不能的。 高考总复习 语文 5. “ 者 ” 作代词 、 助词的辨别 ① 夺项王天下 者 必沛公也 (《 鸿门宴 》 ) ② 廉颇 者 , 赵之良将也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③ 灭六国 者 , 六国也 (《 阿房宫赋 》 ) ④ 今 者 有小人之言 , 令将军与臣有郤 (《 鸿门宴 》 ) 解析 : ①③ 的 “ 者 ” 不能去掉 , 是代词。 因为这种 “ 者 ”只有与形容词 、 形容词短语 、 动词 、 动词短语 、 主谓短语 、 数词在一起 , 才能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 , 才能指代有关的人 、 事 、物。 例 ②④ 的 “ 者 ” 可以去掉 , 是助词。 因为这种 “ 者 ” 在句中只起表示提顿 , 表示设问的作用 , 去掉它并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 所以翻译时也不必译出。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规律小结 : “ 者 ” 字能去掉的就作助词 , “ 者 ” 不能去掉的就作代词。 高考总复习 语文 6. “ 相 ” 和 “ 见 ” 的辨别 虚词 词性 类别 解释 举例 相 副词 表示共同 共同、一起 (其妻与其妾 )相泣于中庭 表示交相 互相、相互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表示单相 (偏指一方 ) 相当于“我”、 “你”、“他”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我 ) 久久莫相忘 (你 ) 好自相扶将 (他 ) 表示递相 一个接一个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表示偏指 相当于“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我 ) 见 副词 表示被动 被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高考总复习 语文 “相 ” 和 “ 见 ” 都可以作副词 , 而且有一个共同的用法 ,即偏指一方 , 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区别 , “ 相 ” 可以偏指第一 、第二 、 第三人称 , 而 “ 见 ” 只可以偏指 “ 我 ”。 有效地复习文言虚词 , 除了以上方法外 , 还应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虚词词汇。 在了解高中课本所出现的全部虚词的前提下 ,再重点掌握 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复习时尽量去梳理虚词在课文中出现过的所有义项和用法 , 认真归纳总结 , 把握规律 , 以便举一反三 , 类化迁移。 高考总复习 语文 高考总复习 语文 真题体验 说明:下面有些题目中出现的文言材料 , 均依据解题需要 , 从相关选项的语句在原文所处的语境中截取。 1. (2020年北京卷 ) [A]有自山泽来者 , 必归宋清氏 , 清优主 之 …… 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 , 不害清 之 为富也。 [B]市人 以 其异 , 皆笑之 , 曰: “ 清蚩妄人也 …… 视之落然者 , 清不 以 怠遇其人 , 必与善药如故。 [C]或曰: “ 清 其 有道者欤。 ” …… 清诚以是得大利 , 又不为妄 , 执 其 道不废 , 卒以富。 [D]求者益众 , 其应 益 广 …… 一旦复柄用 , 益 厚报清。 高考总复习 语文 下列各组语句中 , 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清优主 之 不害清 之 为富也 B. 市人 以 其异 , 皆笑之 清不 以 怠遇其人 C. 清 其 有道者欤 执 其 道不废 D. 求者益众 , 其应 益 广 一旦复柄用 , 益 厚报清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解析 : D项均为副词 , 更加。 A项 “ 之 ” , 前者是代词 ,它们 , 代指药物;后者是助词 , 取消句子独立性 , 不译。 B项 “ 以 ” , 前者为动词 , 认为;后者为介词 , 因为。 C项“ 其 ” , 前者为副词 , 表揣测语气 , 大概 、 或许;后者代词 ,他的。 答案 : D 高考总复习 语文 2. (2020年山东卷 ) [A]道人乃耳语甫曰: “ 此所谓八阵图也 , 童子亦欲学 之乎。 ” [B]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 、 金公声知事急 , 遂言甫 于 朝。 [C]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 , 金公 以 御史为参军 , 而甫为京营副总兵 , 然实无兵予甫 , 听 其 召募。 高考总复习 语文 下列各组句子中 ,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童子亦欲学 之 乎 不如须臾 之 所学也 B. 遂言甫 于 朝 当其欣 于 所遇 C. 金公 以 御史为参军 以 勇气闻于诸侯 D. 听 其 召募 其 皆出于此乎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解析 : C项 “ 以 ” , 均为介词 , 凭借 、 凭 …… 的身份。 A项 “ 之 ” , 前者代词 , 代指 “ 八阵图 ” ;后者助词 , 用在主谓之间 ,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项 “ 于 ” , 都是介词 , 表对象 , 前者译为 “ 向 ” , 后者译为 “ 对 ”。 D项 “ 其 ” , 前者代词 , 他 , 代指申甫;后者语气副词 , 大概。 答案 : C 高考总复习 语文 3. (2020年浙江卷 ) [A]叟曰: “ 先圣之言 , 精义入神者 , 其 唯 《 易 》 乎。 ” [B]祖思习常 , 待叟不足。 叟聊与叙温凉 , 拂衣 而 出。 [C]叟闻之 , 即赴丹阳 , 启申其美 , 遂得免 焉。 复还 于 蜀。 下列各组句子中 ,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其 唯 《 易 》 乎 天之苍苍 , 其 正色邪 B. 拂衣 而 出 倚歌 而 和之 C. 遂得免 焉 风雨兴 焉 D. 复还 于 蜀 且贰 于 楚也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解析 : B项 “ 而 ” 皆为连词 , 表修饰 , 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A项 “ 其 ” , 前者为副词 , 表反诘 , 译为 “ 岂 、 难道 ” ;后者连词 , 表选择 , 译为 “ 或者 、 还是 ”。 C项“ 焉 ” , 前者为语气词 , 后者为兼词。 D项 “ 于 ” 均为介词 ,前者译为 “ 到 、 到达 ” ;后者介入对象 , 译为 “ 对于 ”。 答案 : B 高考总复习 语文 4. (2020年湖南卷 ) [A]权偪人主而上不疑 , 势倾群臣 而 下不忌。 [B]孔明移军 且 至 , 仲达谲言曰: “ 亮若勇者 , 当出武功依山而阵。 ” [C]彼见其规矩法度 , 出于其所不能为 , 恍然自失 , 不觉其言之发 也。 [D]可以观其真情矣。 论者不此 之 信 , 而信其谲 , 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高考总复习 语文 下列各组句子中 , 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势倾群臣 而 下不忌 爽籁发 而 清风生 B. 孔明移军 且 至 不者 , 若属皆 且 为所虏 C. 不觉其言之发 也 翳桑之饿人 也 D. 论者不此 之 信 , 而信其谲 然而不王者 , 未 之 有也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解析 : B项 “ 且 ” 均为副词 , 将。 A项 “ 而 ” , 均为连词 ,前者表转折 , 却;后者表承接 , 就。 C项 “ 也 ” , 前者为助词 , 用于因果句尾 , 表示解释;后者句末语气词 , 表判断。 D项 “ 之 ” , 前者为助词 , 宾语前置的标志 , 不译;后者代词 , 指代 “ 不王者 ”。 答案 : B 高考总复习 语文 5. (2020年江西卷 ) [A]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 而 阵。 武康为公令 于 军曰:“ 至阵而乱行者 , 斩。 ” [B]平生少玩好 , 不以名位骄人。 而所得禄赐 , 多散 之 亲党。 [C]彼其心所以事君 , 当如此也 , 惜 乎 朝廷无一忠臣。 高考总复习 语文 下列各组句子中 , 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 而 阵 拔剑切 而 啖之 B. 武康为公令 于 军 不求闻达 于 诸侯 C. 而所得禄赐 , 多散 之 亲党 均 之 二策 , 宁许以负秦曲 D. 惜 乎 朝廷无一忠臣 宜 乎 百姓之谓我爱也 解析 : C项 “ 之 ” , 前者助词 , 不译;后者指示代词 ,这。 A项 “ 而 ” , 连词 , 都表承接。 B项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