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泸沽湖风景区污水处理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在中国西南地区非常有特色,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泸沽湖进行 污水处理项目的示范,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项目概况 项目建设目标 对泸沽湖风景区的主要排污区域的污水进行有效处理,使得污水处理率达到 80%以上。 污水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20 的一级 B 标准。 同时对荷兰政府赠款项目技术执行单位的集成技术进行工程化应用,对中国西部小城镇污水处理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建设规模 根据《凉山州泸沽湖风景区污水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污水处理设施总体布局的方案比选结论,针对凉山州泸沽湖风景区的主要排污区域:泸沽湖镇镇区、旅游 接待区(古拉村)、博树摩梭凉山州泸沽湖风景区污水处理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 章 总论 6 村落自然保护区(阿六村、布树村、伍支落、落洼村)的污水处理工程,宜采用三站方案,即将泸沽湖镇镇区、旅游接待区(古拉)、阿六村污水合并处理,在母支村西面修建污水处理站;伍支落和布树的污水合并处理,在伍支落西面修建一污水处理站;落洼村修建一污水处理站,共 3 个污水处理站(站),不需设中途泵站。 详见污水管网系统平面图(方案三)。 母支污水处理站: 收集处理泸沽湖镇镇区,旅游接待区(古拉)及阿六村的污水。 处理规模:近期( 2020 年) 1000 立方米 /日 ; 远期( 2020 年) 2020 立方米 /日。 伍 支落污水处理站 :收集处理布树、伍支落的污水。 处理规模:近期( 2020 年) 400 立方米 /日 ; 远期( 2020 年) 600 立方米 /日。 落洼污水处理站: 收集处理落洼的污水。 处理规模:近期( 2020年) 200 立方米 /日 ; 远期( 2020 年) 400 立方米 /日。 总投资 万元,其中母支污水处理站投资为 万元,伍支落污水处理站投资为 万元,落洼污水处理站投资为 万元。 污水处理运行费用为 万元,其中:母支污水处理运行费用 万元 /年,折合 元 /m3; 伍支落污水 处理站运行费用为 万元 /年,折合 元 /m3; 落洼污水处理站运行费用为 万元 /年,折合 元 /m3。 凉山州泸沽湖风景区污水处理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 章 总论 7 凉山州泸沽湖风景区污水处理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 章 城镇概况 8 第 2章 自然概况 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 泸沽湖镇位于为东经 100176。 53′,北纬 27176。 43′,盐源县西北部,西南面与云南省宁蒗县洛水镇接壤,东北面与县内盖祖乡前新乡挨邻。 全镇幅员面积 283 平方公里,属高山地貌,地势呈北高南低的高山盆地。 土壤以红棕壤为主。 最低海拔 2668 米,最高海拔3300 米,平均海拔 2944 米,镇政府所在海拔 2700 米。 镇政府所在地多舍距盐源县城 118 公里,离宁蒗县 城 72 公里,除八家村和直普的雪地落社海拔在 3290 米外,其他的木垮、多舍、海门、博树、山南、舍垮等村社海拔在 2970 米左右。 境内有山垮河、直普河、母古落河等山溪。 泸沽湖镇辖 35 平方公里。 气候 泸沽湖镇属于高原区大陆性暖温带气候。 年平均气温 ℃,12 月平均气温为 ℃, 7 月平均气温为 ℃,年极端最低气温℃以下。 年降水量为 953 毫米,多集中在 6- 9 月,占全年降水量的 81%,干温季分明。 年均日照时数 2584 小时,常年无霜期 200天左右,累年日平均稳定通过积温( 10℃)为 2830 小时。 冰 雹和洪涝灾害是泸沽湖镇的主要自然灾害。 水文 泸沽湖是一个外流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湖面海拔 凉山州泸沽湖风景区污水处理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 章 城镇概况 9 米。 湖泊略呈北西一东南走向。 湖泊集水面积 平方公里。 泸沽湖东通四川打冲河,后注入前所河,最后注入雅砻江。 流入湖的山泉主要有三家村附近山溪、小鱼坝山溪、洛水行政村附近大鱼坝山溪。 除上述泉水外,湖水主要靠雨水补给。 泸沽湖的集水面积不大,入湖河道都十分短小,较大的有由东岸汇入的山垮河和南岸汇入的三家村河。 临时性的沟溪汇水和区间坡面漫流是湖水补给的一种主要形式。 泸沽湖是一个产流条件较好、湖水补给比较 充沛,而水量损耗又相对较小的一个半封闭湖泊。 泸沽湖是一个高原深水湖泊,平均水深为 米。 湖水最大透明度为 12 米, PH值在 ~ 之间,矿化度 , 淡水总硬度 ,属饮水。 湖区水质达到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 Ⅰ 类水质标准。 泸沽湖平均水位为海拔 米,湖水平均水位变幅 ,则可以推算出泸沽湖最高洪水位为 米。 土壤 泸沽湖流域地区周围,亚热带森林云南松林广为分布,气候在水平地带上虽属于南温带,但由于群山环抱,受深水湖泊的影响,形成了较特殊的小区气候特征,而且有北 亚热带与南温带的过渡色彩。 因此,流域地区的生物气候土壤带可作如下划分: 2800 米以下:兼有北亚热带与南温带特点的云南松林红壤带; 2800~ 3600 米:南温带针阔混交林棕壤带; 3600 米以上:温带冷杉林暗棕壤带。 凉山州泸沽湖风景区污水处理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 章 城镇概况 10 洪涝灾害 泸沽湖镇地下水位低,地表水缺乏。 但由于地形陡,遇连降暴雨时,地表水将以片流形式迅速汇入冲沟,并携带悬砂飘砾,可能形成短时间、小范围内的小型泥石流灾害。 地形平缓段则会因排水不畅而形成洪涝灾害。 地震减灾 盐源地区是地震多发地区,县域分布在全省第六地震带上。 该地震带南北长约 70km, 东西宽约 40km,震源深度一般在 1529km。 该地震带西止长柏乡。 据县志记载 1466~ 1990 年间,县域先后发生5 级以上地震 22 次。 社会经济 人口及劳动力 2020 年,泸沽湖城镇范围内总人口约为 1 万人,其中泸沽湖镇镇区人口 2391 人,其中城镇人口 1591 人,住宿学生 800 人;旅游接待区(古拉村) 312 人,阿六村 239 人,布树村 249 人,伍支落322 人,落洼 322 人。 另外当年泸沽湖镇风景区接待游客量约为 7万人次 /年。 除镇政府 25 个行政人员和 71 个非农业人口外,其余全是农业人口,人口密度为 39 人 /平方 公里。 剩余劳动力 553 人,其中全年外出打工的有 186 人,季节性外出打工的有 144 人。 凉山州泸沽湖风景区污水处理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 章 城镇概况 11 泸沽湖镇农业生产以种植玉米、土豆、大豆、荞子、白瓜子等品种为主,畜牧业主要养殖牛、马、羊、猪和鸡。 人均占有粮食 361公斤。 农户现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出售鸡、鸡蛋、羊和白瓜子,少数农户上山挖取中药材、采集菌类换钱。 另外,泸沽湖边住户有的靠打银鱼出售获取收入。 人均纯收入 528 元。 电力 泸沽湖镇在长柏乡境内有一座 750 千瓦的水电站,目前还有 2个村及 43 个社未用上电。 供水现状 泸沽湖镇现有 供水 500 m3/d 给水泵站一座,实际供水 400m3/d,主要供镇政府所在地的多舍村用水。 但是一方面泵站设备简陋,净水效果差,水质得不到保证,雨季水混浊度高;另一方面取水口以上集雨面积小,水量少,在枯水季节还同下游农业生产用水发生矛盾。 现供水系统不能保证全镇的供水。 此外,约有 1/3 泸沽湖镇居民采用自备水井取水,但水井中水质较差。 泸沽湖镇以外的村落只能靠附近出露的少量泉水或打井取水来解决人、畜用水。 由于环境条件决定,用水水质和枯水季节的水源得不到保证。 排水现状 来自当地居民及其旅游设施所排放的生活污水未 经处理通过房凉山州泸沽湖风景区污水处理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 章 城镇概况 12 屋边或道路边的明沟、暗渠直接排到泸沽湖或者雨水冲沟中,造成雨污混流,影响了泸沽湖的水质。 目前已经导致泸沽湖靠近村落岸边的水体严重污染,并且出现了富营养化趋势。 城镇给排水规划 城镇给水规划 按照《泸沽湖风景区(四川片区)总体规划》的要求, 泸沽湖风景区的供水方式应采取近期以“大集中、小分散”的原则,分片供水;远期采用多水源并网供水,以提高供水的保障率。 近期镇区及宾馆区利用现供水站供水 (日供水能力 500T),采取措施修建水源调节水库,以提高供水保障率。 其他村落以山泉和水井(机井和压水井)水源供 水。 远期从直普村白草坪引溶洞水源向各村落及镇区供水。 城镇排水规划 按照《泸沽湖风景区(四川片区)总体规划》的要求,一方面集中处理产生污水量较大的公共设施。 将宾馆集中安排在泸沽湖的下游,古拉村东侧的旅游接待区。 该区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安排污水管道系统,采用中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污水就近河中排放,远期可与镇区污水合并进行处理,经处理后的污水排放至海门桥一带湖中。 另一方面, 采取“村外截洪、村内截流、生物降解、汲水灌溉”的生态治理污水的模式处理分散,小规模性的村落污水。 村落外沿山脚截洪沟将山上的雨水直接引入湖 中。 村中地表污水汇集凉山州泸沽湖风景区污水处理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 章 城镇概况 13 于低洼处,形成池塘,塘中种植水生植物,对污水进行沉淀和降解,并定期将塘中积水泵到山坡,灌溉农田。 泸沽湖是一个高原深水湖泊。 最大水深 米,水深超过 50米的湖区约占全湖面积的一半,平均水深为 米,居我国深水源的第三位。 湖水库容量为 亿立方米。 湖水最大透明度为 12 米,PH值在 ~ 之间,矿化度 , 淡水总硬度 ,属饮用水。 湖区水质达到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 Ⅰ 类水质标准。 泸沽湖水质演变趋势 泸沽湖水源 主要为雨水汇集,另外湖泊西北部泸源崖下有一出水洞,向湖中补给泉水。 流入湖中的河溪主要有山垮河、三家村河与小鱼坝山溪、大鱼坝山溪、落水村山溪。 湖泊出水在湖区东部,湖水通过草海入打冲河,最后汇入雅袭江。 出湖水量与入湖水量相近,每年 6~ 10 月份向外排水,汛期流量达 3~ 5m3/s。 1~ 5 月份湖水基本无外泄, 10~ 12 月份排流量甚小。 湖水平均水位变幅。 另外,泸沽湖库容量大,且 蓄水量常年变化不大。 泸沽湖是一个典型的交换流量小的半封闭湖泊,其环境纳污能力(环境容量)非常有限,一旦受到污染很难恢复。 泸沽湖位置偏远 ,交通条件不好,受到外界影响较小,加之流凉山州泸沽湖风景区污水处理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 章 城镇概况 14 域范围相对集中,从来没有受到过生态性灾难,高原湖泊原貌得以保持至今。 但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人的增加,风景区内服务设施大量建设,产生大量污水直排湖区,同时景区内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泸沽湖近岸边已经收到污染,局部区域出现明显的富营养化。 图 21 泸沽湖近岸边富营养化状况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泸沽湖风景区是中国高原湖泊中的瑰宝,景区中蕴涵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自然环境资源。 目前泸沽湖风景区旅游资源正在开发,然而现有区内基础 设施非常不完善,特别是污水管网及相关设施几乎为零。 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实质改善,泸沽湖水环境将遭受严重破坏。 ( 2)泸沽湖风景区水质保护要求 依据《四川省主要河流环境功能区划》川环科发 [1997]564 号文,泸沽湖适用功能类型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20)中凉山州泸沽湖风景区污水处理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 章 城镇概况 15 Ⅰ类。 沿湖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需限期治理,其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20 一级 A 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1996)的一级标准,并由当地县级环保部门根据环境容量要求从严控制。 ( 3)保障当地居民身体健康 目前, 泸沽湖风景区污水通过明渠和暗沟直接排放到受纳水域中,由于未经过处理,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并同污水溢流入湖泊或者渗入地下水。 居民通过自备水井或湖中取水,饮到被污染了的水,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完善的排水管道,生活污水被散排到屋前屋后,滋养蚊蝇,干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城镇的环境卫生,也降低了当地的旅游价值。 ( 4)区内生态资源和摩梭文化资源的保护要求 当前,湖区周边生活污水仅通过明渠和暗管直接排放到泸沽湖水体中去,减小了维系湖区生态系 统的环境承载力,增大了整体区域生态平衡的不稳定性,也间接地干扰了摩梭人的生存环境。 只有及时地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将湖区周边村落的生活污水收集起来处理达标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