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核策划实施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所谓的实 际,应包括有没有、做没做、做得怎样依次递进的三个方面。 c)坚持独立、公正的原则 审核判断时应坚决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包括来自受审核方的、审核员感情上的等等影响判断独立、公正的因素,自始至终维护、保持审核判断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不能因情面或畏惧而私自消化不合格项。 d)坚持 三要三不要 原则 即:要讲客观证据,不要凭感情、凭感觉、凭印象用事;要追溯到实际做得怎样,不要停留在文件、嘴巴 (回答 )上面;要按审核计划如期进行,不要 不查出问题非好汉。 当按抽样方案审核后无不合格项时,就应采取 无罪推定 的原则,转到下 一个审核项目上去。 10. 3. 2客观证据的收集 审核员应首先把精力放在收集有关客观证据上面。 收集客观证据的方式可能有: a)与受审核方人员的面谈; b)查阅文件和记录; c)现场观察和核对 (对活动和周围的工作与条件的观察 ); d)对实际活动及结果的验证; e)数据的汇总、分析、图表和业绩指标; f)来自其他方面的报告,如顾客反馈、外部报告和中间商的评价; g)相关抽样方案的水平和确保对抽样和测量过程实施质量控制的程序。 与职能之间接口有关的信息应注重收集。 收集到的客观证据形式有: ○ 1存在的客观事实; ○ 2被访问人员关于本职范围内工作的陈述; ○ 3现有的文件、记录等。 对收集的客观证据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 客观证据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适用的客观证据 (即审核证据 )越多越好,过多过滥的客观证据反而会湮没真正需要的关键信息; b)客观证据必须是有效的,如所提供的文件和记录应经过法定批准或签字,应是实际使用执行的,应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期间有效的,应是反映当前实际 情况的,客观证据应尽量靠近审核日期; c)应注意核查客观证据之间的相关性及一致性,从两个以上相关的客观证据之间发现问题或线索; d)应注意核查证据 的真实性,受审核方提供的证据有可能夹杂着不真实的信息,因此,要注意核查,如询问有关人员、观察实际结果等; e)应收集能确定审核目标是否可以达到的客观证据。 只有经验证的客观证据才可作为审核证据。 10. 3. 3现场审核记录 在提问、验证、观察中,审核员应作好记录,记下审核中听到、看到的有用的真实信息,这些记录是审核员提出报告的真凭实据。 10. 4 不合格项报告 不合格项报告是对现场审核得到的审核发现进行评审并经受审核方领导确认的对不合格项的陈述,是审核报告的一部分,是审核组提交给委托方或受审核方的正式文件。 不合格项的含义 审核所述的不合格项是指 未满足规定的要求。 这里的规定要求主要有: a)标准要求 (如 ISO900l标准要求 ); b)文件规定 (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和质量计划或技术性文件和管 理性文件 ); c)合同规定 (与顾客签订的销售合同,与供方签订的采购合同等 ); d)社会要求 (包括法律、法规、法令、条例、规章规则以及环境保护、健康安全、能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等应承担的义务 ); e)其他规定,如最高管理者的要求,常识性要求 (不一定形成文件 ); f)顾客投诉。 不合格项的判定以 ISO 900l: 2020标准明示的要求和顾客的投诉为依据,对隐含要求的不合格项可以观察形式表述或在审核报告中适当描述。 . 2 不合格项的类型 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中遇到的不合格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a)文件的不合格项。 包括文件与要求不符合、规定没有实施、实施没有效果三种情况; b)设备的不合格项。 生产或测量监控设备不符合保证质量的技术状态的要求; c)产品的不合格项。 产品 (包括采购产品半制品、成品等 )不符合技术规范或顾客要求或社会要求; d)人员的不合格项。 审核内容涉及的具体岗位人员不符合标 准或文件或国际操作应达到的素质和培训要求; e)其他的不合格项。 审核涉及到环境、时间、信息、资源等对资源有影响的因素 ,尽管文件未规定,但与常识性要求不符合的项目。 这样的分类便于突出重点采取纠正措施。 10. 4. 3 确定不合格项原则 (1)规定与实际核对的原则 在审核时应坚持实际与规定核对的原则,不合格项必须是在规定范围内经过核对的、建立在客观证据上的审核发现。 未经核对的不能判为不合格项;客观证据 不充分的不能判为不合格项;超出规定范围的,不宜提出不合格项。 (2)以客观证据为依据的原则: 凡依据不足 的不能判为不合格项。 对那些受审核方有意见分歧的不合格项可通过协商或重新审核来决定。 10. 4. 4 不合格项的分级与评定 内部审核可根据自己需要和标准进行分级。 分级的目的在于正确客观地得到审核结论。 不同的审核对象会出现不同的分级方法,如产质量保审核是以缺陷的严重性进行分级,分为致命缺陷 (A 级 )、严重缺陷(B 级 )、一般缺陷 (C 级 )和次要缺陷 (D 级 )。 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则以不合格的严重性进行分级,如第三方体系审核时分为严重不合格和一般不合格两种。 通过分级可带来两点好处,一是可突出重点,把力量用在纠正和预防关键的和系统的不合格或缺陷上;二是可按不同的等级给以不同的权数,将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用数据进行综合评价。 如产质量保审核 A级缺陷分为 100, B级缺陷分为 50,C级缺陷分为 10, D级缺陷为 1。 通过对缺陷加权计算和数学处理,得出质量指数 I,以此得出综合评价结论。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可按严重性分成严重不合格、一般不合格、轻微不合格、观察项四级: (1)严重不合格项 严重不合格通常是指系统性失效或缺陷。 主要判断标准有: a)质量管理体系与约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或文件的要求严重不符。 如 关键的控制程序没有得到贯彻,缺少标准规定的要求等; b)造成系统性失效的不合格 (可能需要由多个一般不合格去说明 )。 如在用测量监控设备大部分未按周期进行校准 (检定 ),不合格品的处置大部分未按规定要求进行评审和记录等; c)造成区域性失效的不合格 (可能需要由多个一般不合格去说明 )。 如某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未覆盖到应实施的某车间或该车间根本未按标准要求组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所有的产品中有某个产品未按标准进行质量控制等; d)可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合格项。 如压力容器的焊接达不到规定要求,船舶的焊缝没有按规定进行 X 光探 伤,家用电器没有进行绝缘、耐压试验,按错误的图纸进行加工等,这些都直接危及到产品、人身安全,或会给组织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损害组织声誉; e)违反法律、法规的不合格项。 (2)一般不合格项;一般不合格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