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基础案例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期两年的培训 ,培训分为三个阶段 . (1)汇丰银行将新录用的管理人员带到香 港 ,让他们在香港的分行里接受业务培训 .安排他们在不同的业务部门之间轮岗 ,主要目的是让这些未来的管理人员熟悉银行的各项业务规程及操作 ,管理要求 ,使他们对银行的业务有大体的了解与总体的把握 .这一阶段大约持续一年 . (2)完成业务知识培训之后 ,汇丰银行将安排这些人员到位于英国伦敦的总行进行培训 .英国伦敦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 ,素有 金融城 之称 .在这里 ,受训人员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银行界人士 ,学习各种有关银行管理的案例 ,从而培养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及银行界高层管理者应具备的修养与知识 .同时 ,由于汇丰银行将派往其他国家 与地区的受训人员也送到伦敦培训 ,所以在这里可以接触到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优秀人才 ,取长补短 ,提高个人素质 .这一阶段大约持续半年 . (3)结束伦敦的熏陶后 ,汇丰银行将这些受训人员调回香港 ,在当地营业所从事相关业务操作 ,并作为这些营业所的经理助理从事有关管理工作 .这是为将来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做准备 .这一阶段大约也持续半年 . 经过以上两年的培训 ,受训人员基本能掌握银行的有关业务 ,学会从客观上把握 ,处理相关问题 ,培养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为今后从事的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汇丰银行的中高层人员选拔培训工 作已形成了一种制度 ,每一位由学校进入银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均需接受这样的选拔 ,培训 .这一制度对于短时间内培养一批有才能 ,有朝气 ,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至关重要 .在中国 ,它已为拓展中国业务选拔培养了 50 多位管理人员 ,这批人才为汇丰银行开展中国大陆业务作出了贡献 . [分析提示 ] 人才培训是商业银行人才开发的重要环节 ,是银行智力投资的重要方面 .商业银行人才培训的目的是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银行经营管理所需的各种人才 ,以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人才培训分为不同的种类 ,有新职员入行培训 ,现有员工的岗位培训等 .银行应该注意新职员的 入行培训 ,以建立一支富有朝气 ,有干劲 ,有能力的后备人才队伍 .这方面 ,我国银行应向外资银行学习 . [思考题 ] ,培养工作是否值得 有何不足之处 ,培养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做法对中国银行业的人才培养有何借鉴作用 案例 8:花旗银行在日本的成功 花旗银行在日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其融资部门 .和数百家日本的贸易公司 ,制造商 ,保险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 ,这个商业化的融资机构首次在东京对客户推出 24 小时全天服务 ,营业额达 10 亿美元 .花旗银行也 是首批推出日元利率互换的银行之一 ,这也为在东京建立外汇交易市场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此外 ,花旗银行在货币期权交易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 .花旗银行根据对客户提供的服务类别以及应用非传统还是传统的业务服务方式来对其新创设的金融业务进行划分 .在进行传统业务的过程中 ,花旗银行总是辅以其特有的专门技术和其他分支的成功经验 ,以确保其在新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花旗银行的复合货币账户 —— 简称 复合货币 —— 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这一业务原为花旗银行在香港的分支机构所创 ,经过其日本机构修改后 ,适应了当地的需求 .这种复合货币账户不但使客 户在六种自由货币中随意选择进行存款 ,还可以代为客户保管黄金 .此外 ,花旗银行在日本还推出其他一些创新的金融业务和服务 ,包括信函和电话通知账户 ,使用客户的本国语言为客户提供服务 ,以及根据客户多币种账户存款的收支情况自动调整授信额度等 .近几年来 ,花旗银行又在日本市场推出了被称为 一揽子 的业务和一种叫做 高度安全 的业务 ,作为一种可以避免损失的担保存款业务 .它除能确保客户原有的日元资金不因汇率变动而损失外 ,还可使客户的资金在运动中实现最大的价值 .1990 年 ,花旗银行又在当地进一步拓展其日元和外币存款业务 ,尽可能增 加存款者的收入 .花旗银行在日本的金融创新是没有局限性的 ,位于东京奥地麦齐的花旗银行弗莱格奇波分行有一个自动出纳系统 ,可随客户用英语 ,日语两种语言办理支付现钞 ,转账和接受存款等项业务 ,闭路电视显示屏遍布于分行的各个角落 ,随时向客户提供利率 ,汇率以及有关银行业务与服务方面的信息 .花旗银行在日业务的 30%是通过电话办理的 .经过一年的调查 ,银行意识到 ,越来越多的客户愿意用打电话的方式代替直接到银行办理业务 ,于是开办了电话办理业务 ,并广泛地宣传客户可以免费使用长途电话来办理业务 ,这项业务吸引了大量的客户 .同时 ,通过电 话和信函手段办理业务使一年中到银行办理业务的人数减少了 30%.客户愿意与超越传统营业方式的银行进行业务往来的愿望为花旗银行带来了不少益处 .首先 ,它利于花旗银行在整个日本市场推广其业务 ,寻觅新客户 ,而不像以前那样只在东京地区设立机构 ,拓展业务 .其次 ,它使花旗银行以比传统银行网络更低廉的运营费用来吸引和服务于客户 . 另外 ,花旗银行成功地将它应用于世界各地的信用卡业务的处理方式加以修改 ,介绍到日本以满足当地的需要 ,花旗银行因引入此项业务而迅速占有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在这一过程中 ,花旗银行充分利用了它所持有的现存和潜 存客户的内部资料 ,并通过信函与这些客户建立联系 ,吸引新客户 .花旗银行通过信函方式拓展业务取得的成功 ,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所占有的这些资料 .这个被称为西蒂贝丝的资料管理系统 ,掌握着那些潜在的客户的姓名 ,地址以及其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有一半以上的日本家庭资料被纳入这一信息系统 .由于这些资料的内容总是不断地根据客户对银行业务推广信函的最新反应加以修正 ,因而银行可以按照客户对某项业务的关切程度来建立他们的档案资料 .通过这种方式 ,银行可以获得更多的客户信息并降低运营费用 .花旗银行深入的市场调查也是其在日本业务不断拓展的 关键 .在他们进行的调查中 ,一些注意了解客户对开立账户手续的满意程度 ,另一些则调查客户对诸如电话服务中心所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 ,还有一些则试图了解为何有些客户停止使用他们的账户或仅仅保持低水平的收支业务 .花旗银行还建立了所谓服务的 监视系统 ,这一系统既有助于更有效地实施内部管理 ,也可以确保提供更好的服务使客户满意 .目前 ,总共有 50 多个这样的 监视系统 在进行工作 ,监视的项目包括诸如客户排队等待办理业务的时间长短 ,客户使用银行各种线路打入电话是否遇到麻烦 ,以及客户对银行提供账户说明是否及时地反映等 . [分析提示 ] 在金融自由化的条件下 ,银行失去了法规垄断保护的特权 ,环境的变化使银行完全丧失了传统的市场主导地位 .为了生存和发展 ,现代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 ,研究服务对象 ,市场的需求 ,从而发展自己的客户关系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商业银行提供的有形产品与无形服务属于链式结构 ,互不分隔 ,具有叠加性 .产品和服务的无形性使商业银行的营销业具有无形性 ,其营销的重点应该是 :树立忠实 ,可信 ,安全 ,实力雄厚的形象 ,通过信息渠道加强与客户的联系 ,建立高效的服务网络 ,通过信息沟通和服务使客户知道银行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 ,银行也 能知道客户需要做什么 . [思考题 ] (世界最难进入的市场之一 )确立了什么样的金融发展战略方针 ,其面向消费者价值取向的主要特征与中国企业经常提倡的 以人为本 的经营方针有何异同 案例 9:保持适宜资本充足率 ,防范风险 日本幸福银行破产案 日本金融再生委员会 1999 年 5月 23 日正式宣布 ,总部设立在大阪的地方银行 —— 幸福银行破产 ,由政府接管 .这是自日本金融破产法案生效以来第二家 宣告破产倒闭并由金融再生委员会委任破产管理人的地方银行 .金融当局说 ,在稽核幸福银行的账户后发现 ,截至 1998年 9 月 ,该银行资本亏损达到 569 亿日元 ,包括所持的证券的亏损。 到 1999 年 3 月底 ,自有资金率只有%.幸福银行有 50年的历史 ,在日本国内有 110家分支机构 ,2020多名员工 .过去三年一直亏损 ,日本金融监管部门曾要求该银行立即增加资本 ,该银行总裁江川笃明也提出动用私人财产挽救银行 ,但该银行终究还是逃脱不了倒闭的厄运 . [分析提示 ] 同其他企业一样 ,商业银行的资本是银行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 ,要办银行首先要有资本 .一般企业的资本通常占其资产总额的 50%以上 ,而商业银行的资本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一般都不到 10%,企业资本是其维持生产经营的主要物质条件和支撑力量 ,而商业银行的资产经营主要不是依靠资本来支撑 ,而是依靠存款负债 .这就决定了银行资本和企业资本的区别 .银行资本的功能主要有 :当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和发生流动性危机时保护未保险的存款人。 以充足的保证金弥补未预料的亏损 ,维持公众对银行的信心 ,提高银行的信誉。 购置房产设备 .由于资本能有效地保证存款安全 ,抵御风险损失 ,从而最终有利于社会经济和金融秩序的稳定 ,因 而各国银行管理当局无不十分重视资本充足程度的管理 .一般来说 ,银行经营管理者总是倾向于使用较少的资本千方百计地扩展资产业务 ,以获得较大的股权收益率 ,其必然结果是增大银行的经营风险。 而银行管理当局则更重视银行系统的稳定和保护存款者的利益 ,因而要求商业银行提高资本比率 ,以保证银行业务经营的稳健 .《巴塞尔协议》将银行的资本划为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两类 ,并且规定银行的核心资本比率为 4%,全部资本比率为 8%.我国的《商业银行法》第 4章第 39条第 1款规定 ,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八 ,第 8 章第 75 条第 2 款规定 ,未遵守 资本充足率 ,存贷比例 ,资产流动性比例 ,同一借款人贷款比例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其他规定的 ,由中国人民银行责令改正 . [思考题 ] ,意味着什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的资本充足率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率一致 ,说明了什么 案例 10:增加资本金 ,化解银行风险 1,美国的货币中心银行增资以抵御坏债带来的风险 1982 年 ,世界经济的衰退导致发展中国家出口 猛烈下降 ,进而致使其偿债发生困难 .美国银行持有的第三世界的债务超过了 1000 亿美元 ,债务国大多数是拉丁美洲国家 ,特别是巴西和墨西哥 .花旗银行 ,制造商汉诺威银行 ,美洲银行 ,大通曼哈顿银行 ,化学银行 , ,银行家信托以及芝加哥银行等 ,都是对第三世界的大贷款者 .1982 年 ,当对第三世界国家违约的忧虑与日俱增时 ,人们担心美国的银行体系会因此而崩溃 ,因为 ,许多货币中心银行所持有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债务量大大超过了它们的资本金 .在管理者的鼓励下 ,货币中心银行将核心资本从1981年占资产的 %增加到现在的 7%以上 .此外 ,这些银行一直把一部分收入提存以增加它们的贷款损失准备 ,用来弥补这次债务危机的损失 .尽管在第三世界债务上遭受的损失是巨大的 ,大大地降低了它们尤其是大的货币中心银行的盈利 ,但由于增加了资本金 ,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增强了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银行体系还是经受住了风暴 . 2,日本政府为避免银行危机向 15家银行注入公共资金 在 泡沫经济 破灭后 ,从 1992 年开始 ,由于不动产价格下跌和企业破产增加 ,呆坏账问题愈演愈烈 ,日本各银行累计处理呆坏账已经超过 49 亿日元 .同时 ,日本的股市不断下跌 .泡沫经济 的破灭 ,使银行 所持的股票贬值 ,银行利润急剧下跌 ,从而使银行增资处于不利的地位 .为了防止大银行的倒闭 ,协助它们改善业务 ,日本众议院于 1998年 10月 13日通过了第二部分的银行改革法案 ,准备拨出 60 万亿日元的税款支撑疲软的银行 .这是日本政府致力于避免银行危机的最后努力 ,也是 90 年代日本第二次动用公共资金处理不良贷款 .银行改革法案的要点如下 :① 银行若自认为资本不足 ,必须向一个独立委员会申请拨出公款融资 .② 银行若要政府注资 ,必须收购一家亏损的银行或需要资金 ,预防信用紧缩危害整个经济 .③ 银行的资本与资产比率超过 8%,政府可根据某些 条件在这家银行投资 ,购买优先股。 资本与资产比率介于 4%一 8%的银行 ,政府可注资购买优先股。 若资本与资产比率介于 2%一 4%,政府可购买这家银行的普通股或优先股 ,但银行董事会必须辞职 ,分行数目也必须削减 ,海外分行则关闭。 若资本与资产比率低于 2%的银行 ,将暂时将其国有化并关闭 ,然后跟另一家银行合并并减小营业规模 .它倒闭后若会危害当地经济 ,政府将施以援手 .④ 接受公款援助的银行 ,必须动用本身储备金和利润来弥补坏账 .⑤ 独立委员会将发表银行业整顿报告书 ,公布银行遵守条件的情况 .⑥ 金融监管厅将制定具有约束力的准则 ,强制银行 根据准则评估贷款的性质 .⑦ 在个别的辅助预算案中 ,政府将增拨出 43万亿日元处理银行危机 .根据 12日通过的一系列法案 ,25万亿日元将注入财务健全的银行 ,18万亿日元则充作清理倒闭银行的基金 .另外 ,拨出 17 万亿日元设立保护存户基金 .1999年 3月 12日 ,日本金融再生委员会正式同意向 15家银行注入公共资金 .到 1999年3月末 ,申请注入公共资金的 15家银行计划处理的呆坏账规模约 ,加上 1998年 9月中期因股价低迷而出现的新增损失 万亿日元 ,因此各银行为维护足够的自有资本充足率需要的资金总额约为 .此次日本政府向 15家银行注入的公共资金总额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