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历年考试真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续利用,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无偿使用所导致的过度开发和巨大浪费,以及由于缺乏财政资源而无力补偿和恢复被损害的自然资源已经使自然资源的后续利用受到极大影响,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实行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可以减轻甚至避免上述负面影响。 34.【解析】水事纠纷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过程中因为当事人之间利益、职权的冲突而产生的纠纷。 水资源的 短缺是发生水事纠纷的根本原因。 水事纠纷不仅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而且往往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的降低。 因此依法解决水事纠纷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工作。 【答案】 (1)地区之间发生水事纠纷的,应当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有关各方必须遵照执行。 在水事纠纷解决前,未经各方达成协议或者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在行政区域交界线两侧一定范围内,任何一方不得修建排水、阻水、取水和截 (蓄 )水工程,不得单方面改变水的现状。 (2)单位之间、个人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发生的水事纠纷,应当 协商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在处理水事纠纷时,有权采取临时处置措施,有关各方或者当事人必须服从。 四、论述题 35.【解析】 2020 年 SARS 在华夏大地肆虐,给人民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危害,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引发这场灾难的原因在于我国广 东人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所致。 科学研究者从果子狸身上提取到了SARS 病毒,而 SARS 病毒正是通过人们滥食野生动物传播到人类社会。 这场灾难印证了一个早已存在的事实 —— 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已严重危害到人类。 SARS 的肆虐,给了人们一个认真审视自己不文明陋习的机会,其中一条,就是全国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禁食野生动物之声,修订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呼声也非常强烈。 同时,野生动物保护法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距今已有十五年,目前生存在野外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都在减少,有的已濒临灭绝,因此,必须用新的立法思想和更加严格、明确的法 条来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答案】 (1)重点将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不能脱离良好的生存环境,过去只注重保护野生动物,而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重视不够。 (2)对保护野生动物的补偿要纳入中央公共财政。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野生动物伤了人,踩了庄稼,完全由地方政府对老百姓进行补偿。 现实情况是,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野生动物很少,生物多样性也不丰富;西部野生动物很多,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政府难以承担频繁发生的野生动物伤人、踩踏庄稼的补偿费用。 由于得到的补偿难以弥补损失,老百姓对保护 野生动物积极性不高,甚至发生过老百姓伤害偷吃庄稼的野生动物的事件。 因此,中央公共财政应当承担部分对受损老百姓的经济补偿。 (3)野生动物保护也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把政府扶植和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保护野生动物,不仅要发挥政府的积极性,还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包括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参与保护野生动物。 (4)全面保护野生动物。 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国家要制定有益的野生动物保护名录,这实际上反映了过去我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片面的认识,要以保持生物 多样性为指导方针,全面地保护野生动物。 (5)将国际公约国内化。 我国早已加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际公约,并通过制定国内法的方式使生物多样性公约予以国内化、法律化。 因此,只要在中国境内违法交易野生动物都是不允许的。 (6)加强对野生动物制品的管理。 保护野生动物,不仅在于禁止人们滥食野生动物,还要强化对野生动物制品,如皮革的管理等。 36.【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权相关知识点。 加强国家对环境的管理,维护环境质量,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即实行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 近年来国外学者为了给公众参与环境与资源管理 找到理论依据,因而提出了环境权理论,这些学者认为:每一个公民都有在良好的环境下生活的权利,公民的环境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 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公民的环境权,但是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体现在一系列的相关法律中。 【答案】 (1)公民的环境权。 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 但在《宪法》、《环境保护法》、《民法通则》等有关法律的规定中,体现了维护人民良好生活环境的精神。 (2)我国公民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按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与形式, 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公民可以广泛参与国家的环境管理。 (3)我国公民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我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都对公民享有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作了规定,充分体现了对公民环境监督权的保护。 (4)由于立法、司法以及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公民的环境权还没有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我国应当进一步以明确立法的形式来实现对公民环境权的切实保护,完善各个执法环节,提 高执法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等,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 五、案例分析题 37.【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等有关法律制度的规定。 环境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即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或者原告只需提出受到损害的事实证据,如果被告否认承担民事责任,则需要提出相反的证据。 我国法律规定:在因环境损害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中,被告人否认的,由被告人负举证责任。 无过错责任,是指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 害承担赔偿责任。 我国法律规定,环境污染的损害赔偿实行无过错责任制。 【答案】 (1)周某在诉讼中不应再向法院提交其他相关证据。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或者原告只需提出受到损害的事实证据,如果被告否认承担民事责任,则需要提出相反的证据。 在因环境损害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中,被告人否认的,由被告人负举证责任,在本案中应当由石化染料厂和硫酸厂承担举证责任。 (2)石化染料厂的辩解没有道理。 因为我国法律规定,环境污染的损害赔偿实行无过错责任制。 无过错责任,是指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 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因此石料厂排放的废水 pH 值符合排放标准,但是根据无过错责任原则,石料厂仍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硫酸厂的辩解没有道理。 因为我国排污费制度,是指对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根据规定征收一定费用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向国家缴纳了排污费并不能免除硫酸厂由于排污给公民造成经济损失的民事赔偿责任。 38.【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其中主要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即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和各项规划,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建设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三同时制度,即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 (包括小型建设项目 )、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许可证制度,即凡是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经主 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可以从事该项活动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答案】 (1)该化学厂违反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即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和各项规划,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建设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该厂扩建的加工精制 3硝基、 4氨基苯酚 (NAP)工艺和设备属于对环境会产生影响的工程,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动工建设。 (2)该化学厂违反了三同时制度,即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 (包括小型建设项目 )、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该化学厂扩建加工精制 3硝基、 4氨基苯酚(NAP)工艺和设备,但是污染防治设施没有相应予以改造,违反三同时制度。 (3)该化学厂违反了许可证制度。 即凡是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可以从事该项活动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该厂在扩建 有关设备以前并在未向环保局申报,获得许可证。 全国 2020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228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 1 分,共 18 分 ) ,低位营养级的生物所提供的能量,上一位营养级生物通常只能利用其 ( ) 2.“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 者,死无赦”出自 ( ) 《王制》 《田律》 《伐崇令》 D.《韩非子内储说上》 ,第一个因跨国界污染引起环境责任的案例是 ( ) ,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 ) 1987 年向联合国提交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研究报告是 ( ) A.《我们共同的未来》 B.《内罗毕宣言》 C.《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 ( ) ,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 ( ) ,其生态学依据主要是( ) A.“物物相关”律 B.“负载有额”律 C.“相生相克 ”律 D.“能流物复”律 ,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 ( ) ,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行为 ( ) “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这种表述源于 ( ) 年《宪法》 年《环境保护法 (试行 )》 年《宪法》 年《环境保护法》 《水土保持法》规定,对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防护林 ( ) 质的采伐 13.《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 ( ) ,不得收费 ,应当防止产生污染 ,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651501339,通过后付款。 ,错误的是 ( ) ,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以及全民所有制单位与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 理 、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以及全民所有制单位与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争议,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15.《海洋倾废管理条例》规定,倾倒未列入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低毒或者无毒的废弃物,应当事先获得 ( ) 染防治制定的第一个专门行政法规是 ( ) A.《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件》 B.《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C.《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D.《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 ) ,养殖、捕捞、加工并举 18.《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对般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是 (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