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锂电池金属全封闭清洁回收工艺及应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项目建设内容 8000吨 /年废锂电池金属全封闭清洁回收工艺及其应用。 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 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常州今创博凡能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今创集团的下属子公司,占地 15000平米,固定资产投资 6000万元,总投资额约。 公司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为基础,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力量为依托,以科学的生产管理和严格品质控制为保证,主要生 产电积钴、电池级四氧化三钴以及硫酸钴、氯化钴等钴盐系列产品,年产量达到 1500吨钴金属量,此外还有副产品 1200吨电积铜。 公司产品主要针对二次充电电池的严格要求设计、生产和检验的,完全满足合金产品的质量要求,可广泛应用于二次充电电池、航空航天、电机电气、机械、陶瓷、通讯、化工等行业。 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深受客户信赖,具有很强的产品竞争力。 公司重视与地方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建立了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江苏省贵金属深加工技术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为技术支撑的课题研发组,配以本公司的技术骨干和市场开发 人员,分层次解决技术和产业化过程中工程与市场问题。 小试研究在大学实验室,共同完成实验室技术的攻关。 此外,本公司还配有技术开发工程师和市场开发工程师,与课题组一起完成工程设计和应用任务,同时具备新产品的市场开发能力和经济分析能力。 工程师群体的任务是负责对高校合作取得的实验室技术进行中试转化与市场接轨工作,完成工程应用,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全套产业化技术。 进行批量生产和市场销售,完成市场接轨、成果鉴定与评价,取得相关的技术水平证明。 通过近三年 的建设,本公司具备了从高校教授到市场运作的工程师的一支涵盖技术、管理、市 场的专业化队伍,专业涉及化学、材料、机械、自动化、市场营销和质量管理等,具备产业化设计和技术开发能力,覆盖工艺、工装、市场和 质量全部专业,总人数达到 38人,是本公司的创新技术体系主体力量。 目前公司已成立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技术中心,中心名称 是 废旧锂离子电池金属再生利用技术中心。 项目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自然资源的不断消耗,环境友好的锂离子电池被开发出来并得到广泛使用。 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体积小、质量轻、能量高、低污染、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已成为移动电话、 数码产品、便携式 DVD等目标市场的绝对主力产品。 2020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约 ,占全球份额的 %;到 2020年,产量已高达 ,占全球份额的 %,仅次于日本。 目前,我国已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最大生产、消费和出口国。 然而,巨大的电池生产消费带来了数目惊人的废电池。 虽然相对于一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物质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还是有很大危害的。 据报道,美国已将锂离子电池归类为一种包括易燃性、浸出毒性、腐蚀性、反应性等有毒有害性的电池,是 各类电池中包含毒性物质最多的电池。 长期以来,我国未对大量废弃的锂离子电池进行特殊处理,其主要进行填埋处置。 虽然现在也有一些企业开始了废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处理,然而由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 , 目前锂电池回收率还很低,不到 2%,给环境造成巨大威胁和污染,同时对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分析表明 : 锂离子电池平均含钴 12%~ 18% , 锂 1. 2%~ 1. 8%, 铜 8%~10% , 铝 4%~ 8% , 壳体合金 30%。 以钴为例,一个重约 40g的电池,含金属钴约 6g(大约占 15% ),按每年报废 1亿只计,其中可回收的钴约为 600吨,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钴含量较钴精矿中含量还要高。 可见,实现废锂离子电池的资源化回收,能有效缓解我国金属资源的短缺问题。 再生处理废旧锂离子电池能获得多种金属及其盐,根据目前该类产品的市场行情,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推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利用废锂离子电池回收提取有色(稀贵)金属 和生产产品的企业将享受国家税收优惠。 并且在《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 [2020]163号)中废锂离子电池被列入重点收集范畴,要求进行资源化再生或无害化处理处置。 这些政策均体现 了国家鼓励废电池回收的政策导向。 因此 ,如何在治理“电池污染”的同时 , 实现废旧电池有色金属资源尤其是钴的综合循环回收 , 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目前,已经工业化应用的废旧锂离子电池处理技术主要有两类:①全湿法浸出处理技术;②火法煅烧与湿法浸出相结合处理技术。 湿法浸出处理主要包括电池破碎或剥离、酸浸出 (盐酸、硝酸、硫酸等 ) 和分离 (沉淀、络合、萃取等方法 ) 等过程。 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建厂速度快、利润高、工艺灵活等优势。 其操作条件温和,浸出温度一般小于 80 ℃,但浸出液成分复杂,分离步骤较多。 传统湿法处理工 艺较复杂、资源回收率低和二次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其被广泛推广。 火法与湿法相结合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破碎或剥离 (或直接进行焚烧 ) 、焚烧或热处理和湿法浸出分离等过程。 其特点是工艺相对简单,回收利用效率高,但一次性投资大、能耗较高,技术要求和运行成本都比较高。 同时,焚烧过程产生的烟气中可能产生二恶英类以及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态污染物、烟尘和重金属污染物,需要配备专门的烟气净化处理设备,大大增加了废电池处理的成本。 在各种工艺中,酸浸加有机溶剂萃取是目前废弃电池回收处理工艺较为成熟的技术,其对设备的要求和处理成本 与火法技术相比,都有很大的降低,同时也没有烟气净化的问题。 但要想达到较高的效率,通常都需要进行多级萃取与反萃,这大大增加了工艺的复杂程度,使流程加长。 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必须进行专门的处理以达标排放。 另外,萃取剂价格昂贵。 以上这些因素都使废弃电池处理的经济性降低,而产生的大量废水若不进行适当的处理,将造成二次污染。 由此可见,无论采用何种工艺都各有利弊,关键是要完善现行成熟工艺,实现废锂离子电池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处置,以获得更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此项目属于今创博凡能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江苏技术师范 学院的产学研成果,并已通过了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鉴定,鉴定结果:国际先进;同时此项目已获得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 投资的 意义 ( 1)原料丰富:作为处理对象的废锂离子电池原料丰富。 自 1990年日本索尼公司将锂离子电池商品化以来,凭借其优越的性能,迅速占领二次电池市场,逐渐取代传统充电电池。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性能日臻完善,在“ 3C”市场,锂离子电池已占据明显优势,并且其应用正在迅速扩大。 在未来,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拓宽,预计我国锂离子电池生产以年均 15%的增长率持续发展。 从现在的市场应用现状与将来的发展趋势来看,锂离子电池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所有的电池都有寿命,或者自身性能变差被淘汰,或者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而废弃。 因此,锂离子电池的废弃量将相当可观。 2020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 超。 假设平均每个用户三年更换一次手机,全球移动用户更新手机的周期平均在 2年左右,每年会有至少 2亿部手机被淘汰。 这意味着我国每年大约会有 4亿块手机电池(按 1部手机配 2块电池计算)废弃。 我国锂离子电池废弃量由此可见一斑。 本项目拟回收来自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的废料和来自用户使用后的废旧锂电池,按金 属价格的 55%65%回收,以保证回收量满足生产需求。 ( 2)效益显著:根据锂离子电池的材料组成分析,其中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 以手机电池为例,其中含有 15%的钴、 14%的铜、 %的铝、 25%的铁、%的锂。 而 2020年,钴、镍、铜、铝的市场价格分别达到了 315000、 312600、6688 21964万元 /吨。 钟海云等通过对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废料铝钴膜回收处理生产草酸钴。 结合市场行情,估算了处理 1 t铝钴膜的成本为 ,销售收入 ,纯利。 将 1 t铝钴膜换算为锂离子电池的 量约为 5 t,若将锂离子电池中其它材料的价值与增加的加工费用抵消 ,则可推算处理 1 t锂离子电池可获纯利。 若建立一个年处理量为 3000 t的工厂 ,可获纯利 2730万元。 由此分析,回收利用废锂离子电池,将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 3)工艺成熟:废弃锂离子电池再生处理技术的研究开始于 20世纪 90年 代中后期,在借鉴成熟的矿石冶炼工艺的基础上,针对废锂离子电池的特殊性,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工艺已日趋完善,并已经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 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以石墨为负极、 LiCoO2为正极的锂离子电池,这是当前使用最多 、最早进行商品化生产的锂离子电池。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废锂离子电池的处理过程都做了详细的研究,包括放电、拆解等处理,以及各种再生工艺,如选矿技术、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等。 其中湿法冶金技术因其优势明显已成为研究和应用的主要方面。 如法国的 SNAM公司、英国的 AEA电源技术公司、美国的 TOXCO公司等。 本项目采用“碱溶 — 酸浸 — 萃取 — 电沉积 /浓缩结晶”工艺,该工艺中各技术在国内外均已做过广泛深入研究,并有实际应用经验,成果有保证。 ( 4)竞争优势: 从 目前的废锂离子电池回收现状来看, 湿法冶金的金属回收技术与工艺在国内绝大 部分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达到 工业化 大 生产规模的尚属空白。 并且 现有的处理技术存在较多的问题和缺陷, 如 流程复杂 、回收率低 、产品单一、污染严重、回收成本高等。 本项目 采用全封闭清洁回收工艺 在清洁环保和高值化利用上 将 有 所 创新,金属回收率 高、 清洁环保 、成本低 、 利润高,在同类企业中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项目投资的成果及效益 项目实现产业化后,可提供就业岗位 300个,并与多家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挂牌为实习实训基地。 研究的主要结论 通过市场、技术、经济等分析,本报告认为: 该项目属于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可得到国家的资金扶持,因此该项目是可行的。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生产规模 吨 /年 2 产品方案 锂钴再生料 吨 /年 1500 3 年操作时间 小时 7200 4 主要原材料消耗 废锂电池 t/a 8000 5 公用工程及动力消耗 直供水 t/a 1500 耗电量 kwh/a *106 6 三废排放量 废气 吨 /年 废水 吨 /年 1500 废渣 吨 /年 38 7 装置定员 人 199 生产人员 人 178 管理人员 人 21 8 总占地面积 亩 25 9 全厂建筑面积 m2 16044 10 项目建设总投资 万元 15000 建设投资 万元 6000 建设期贷款利息 万元 0 流动资金 万元 9000 11 年总成本 万元 29662 12 年销售收入 万元 36000 13 年利润总额 万元 5261 14 年 利税总额 万元 6338 15 销售利润率 % 16 销售利税率 % 17 年投资利润率 % 18 年投资利税率 % 19 投资回收期 年 存在问题及建议 原料和产品的价格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影响至关重要,因此经营过程对原料和产品价格变化要有足够的敏感。 2 市场预测 锂电池的发展概况 锂电池自 1990年商品化以来,因其具有电压高、质量轻、比能量大、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工作温度范围宽,环境污染少等优点,迅速占领二次电池市场,逐渐取代传统的充电电池,在移动电 器、电动汽车技术、大型发电厂的储能电池、 USP电源、医疗仪器电源及宇宙空间等领域均有重要作用。 随着移动便携式设备的快速发展,锂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目前锂电池的应用领域主要为手机和笔记本电池市场, 2020年全球锂电池的应用中,手机和笔记本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和 %,在便携摄像机、数码相机和 PDA三者中的应用也超过了 10%。 而在中国, 90%以上的锂电池应用领域仍然为手机市场。 随着各种性能优异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材料相继出现,使得锂电池性能越来越好,产量也显著增长,在小型二次充电 电池领域锂电池的市场份额逐年增加,产量已经超过镍镉电池,其销售收入所占份额在全部小型二次电池市场已经超过 70%。 表 ll给出了近 12年来世界锂电池产量变化。 近几年来,我国锂电池产业也取得了飞速进步,现在是世界锂电池产业三大国之一。 2020年我国锂电池产量约 ,占全球份额的 %; 2020年中国产量上升至 ,占全球份额的 %,我国成为紧随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二大锂电池生产国。 19942020年世界锂 离子 电池的产量及增长率 年份 产量(亿只) 增长率 (%) 年份 产量(亿只) 增长率 (%) 1994 2020 1995 175 2020 1996 2020 1997 2020 1998 2020 1999 2020 产品 价格分析 价格确定原则 本项目材料及产品的价格确定原则如下: ( 1)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预测 ( 2)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