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供配电工程10kv电缆专用技术协议(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于 1000Ω .m。 半导电层应均匀地包覆在导体上,并和绝缘紧密结合,表面光滑,无明显绞线凸纹,不应有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 在剥离导体屏蔽时,半导电层不应有卡留在导体绞股之间的现象。 导体屏蔽标称厚度为 ,最小厚度应不小于。 绝缘 绝缘标称厚度 ,绝缘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任一点最小测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 90%。 任一断面的偏心率 ((最大测量厚度-最小测量厚度 )/最大测量厚度 )应不大于 10%。 : ( tmax tmin) / tmax ≤ 10% tmax:绝缘最大厚度 , mm; tmin:绝缘最小厚度 , mm; tn:绝缘标称厚度 , mm; tmax和 tmin在绝缘同一 断 面上测得。 绝缘屏蔽 8 绝缘屏蔽为挤包的交联半导电层,半 导电层应均匀地包覆在绝缘表面,表面应光滑,不应有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 绝缘屏蔽应为可剥离型。 绝缘屏蔽的标称厚度为。 三芯电缆绝缘屏蔽与金属屏蔽之间应有沿缆芯纵向的相色(黄绿红)标志带,其宽度不小于 2mm。 金属屏蔽 金属屏蔽用重叠绕包的软铜带(或软铜丝)组成, 电阻率不大于 Ω .mm2/m(20℃ ), 绕包连续均匀,平整光滑,没有断裂,铜带间绕包平均搭盖率不小于 20%(标称值)。 铜带标称厚度为 ,截面大于 25mm2(按管状计算),且三芯屏蔽应接触良好。 铜带的最 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 90%。 填充及隔离套 缆芯采用与电缆运行温度相适应的非吸湿性聚丙烯撕裂薄膜填充,应紧密无空隙,并保证在成品电缆段附加老化试验后不粉化。 三芯成缆后外型应圆整。 隔离套采用挤包型。 隔离套厚度平均值不小于标称值,任一点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 80%。 铠装 铠装采用双层镀锌钢带,螺旋绕包两层,外层钢带的中间大致在内层钢带间隙上方,包带间隙应不大于钢带宽度的 50%,绕包应平整光滑, 3 240 mm2及以上电缆的钢带标称厚度为 mm, 3 240 mm2以下电缆的钢带标称厚度为 mm。 外护套 外护套应采用聚氯乙烯或聚乙烯料挤包。 三芯电缆外护套标称厚度如下表所示: 电缆截面 (mm2) 外护套厚度 (mm) 70 120 240 300 400 9 外护套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任一点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 90%。 外护套通常为黑色 /红色,但也可以按照制造方和买方协议采用黑色以外的其他颜色,以适应电缆使用的特定环境。 外护套应经受 GB/T 3048. 102020 规定的火花试验。 电缆不圆度 电缆不圆度应不大于 10%。 电缆不圆度 =电缆最大外径 电缆最小外径电缆最大外径  100%。 电缆阻燃要求 采用阻燃电缆时,电缆的阻燃特性和技术参数要求需符合 GB/T 19666- 2020的相关规定。 密封和牵引头 电缆两端应 用防水密封套密封,密封套和电缆的重叠长度不小于 200 mm, 如有要求安装 牵引头 , 牵引头 应 与线芯采用围压的连接方式 并与电缆可靠密封, 在运输、储存、敷设过程中保证电缆密封不 失效。 5 试验 对于电缆的试验及检验要按照相关 标准及技术规范书进行试验。 试验应在制造厂或买方指定的检验部门完成。 所有试验费用应由卖方承担。 试验条件 环境温度 除个别试验另有具体规定外,其余试验应在环境温度为( 20177。 15 ) ℃ 时进行。 工频试验电压的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