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金属选厂扩建及尾矿库工程项目申请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铜最大的使用市场是电器和电子市场,约占总数的 28%。 1997 年,这两个市场成为铜消耗的第二大终端用户,拥有25%的股份。 在许多电器产品中,(例如:电线、母线、变压器绕组、重型马达、电话线和电话电缆)铜的使用寿命都相当地长,只有经过 20到 50 年以后,里面的铜才可以进行回收利用。 其他含铜的电器和电子产品(比如:小型电器和消费电子产品)使用寿命则比较短,一般是 510年。 商业性电子产品和大型电器产品通常要回收的,因为它们除含有铜以外,还有其他珍贵的金属。 尽管如此,小型的电子消 费产品的回收率还是相当低的,因为它们里面几乎没有多少铜元素。 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赞比亚、非洲刚果、加拿大中5 东部、俄罗斯和秘鲁等国。 其中智利是世界上铜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铜金属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 1/4。 而在产量方面,智利是全球最大铜产国, 2020 年其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 37%。 在消费方面, 2020 年前在铜消费市场唱主角的是西方欧美国家,但在 2020 年后铜消费市场的主角换成了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 铜 工业 发展形势 ( 1)国际 铜工业 发展趋势。 世界的铜资源比较丰富,但资源分布很不平衡, 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赞比亚、独联体和秘鲁等国,其中美洲国家约占世界总量的 60%。 世界的铜矿平均品位为 1% ,南美和非洲的铜矿品位要高一些。 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 2020 年世界铜储量为 108t,基础储量为 108t,与 2020 年持平。 储量最多的国家依序是智利和美国,其次是秘鲁、波兰、印度尼西亚、墨西哥、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赞比亚、哈萨克斯坦和加拿大。 进入 21 世纪,查明铜矿储量在千万 t 以上的国家共有 21 个。 铜属于有色金属, 从长期来看 , 世界有色金属产业呈现以下特点和趋势。 一是有色金属产业 整体仍处于繁荣周期。 当前 , 世界有色金属产业分布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 , 对有色金属的需求持续增长 , 成为拉动世界有色金属需求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全球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对有色金属深加工和新材料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预计到 2020 年 , 世界电解铝市场需求将达到 5240 万吨 , 铜 2108 万吨 , 金属镁 200 万吨 ,精铅 928 万吨 ,矿产钼 32万吨 ,海绵钛 万吨 , 年均分别增长 %、 2%、 117%、 %、 %和 7%。 二是有色金属价格将保持周期性波动。 在世界经济周期 的作用下 ,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呈周期性波动。 进入新世纪以来 , 全球有色金属6 价格已经走过一个由低谷向上攀升 , 达到顶峰后又快速回落的过程 , 进入周期性底部。 目前 , 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开始逐步回升 , 预计从 2020 年 ,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将进入一个新的上涨周期。 三是有色金属产业加快向资源地和需求地转移。 有色金属产业是资源、能源、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 资源保障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世界有色金属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 促使有色金属生产不断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转移 , 特别是向需求增长快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 发达国家有色金属生产的重点逐渐转向再生 资源利用。 在这种背景下 , 未来较长时期内 , 中国承接有色金属产业国际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 四是主要发展中国家国际市场竞争力正在逐步提高。 由于资源与消费需求地理分布的不平衡 , 有色金属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商品。 目前国际跨国公司主导着有色金属大宗原料的国际贸易 , 并通过控制世界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和新材料生产 , 掌控了有色金属高端产品的国际贸易 ,占据了世界有色金属产品国际贸易的制高点。 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有色金属企业正在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有色金属产业的战略重组 ,增强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 2)国内 铜工业 发展趋势。 我国已探明工业与远景铜金属储量有 6218 104t,占世界储量的%,居世界第六位。 但我国铜矿山资源品位低、矿床复杂、开采成本高、难度大,探明的矿床中有一部分是暂难以开发利用的“呆矿”。 在未开采的 3000 104t 铜金属储量中,有的矿石品位低或者开采条件不好(高海拔地区或缺水,缺电),有的在提取技术上存在一些问题。 列入“九五”规划条件稍好的 10 个矿山(江西城门山、银山、安徽冬瓜山、西藏玉龙、云南汤丹、四川拉拉,新疆阿舍勒,黑龙江多宝山、青海赛什塘,福建紫金山)保有金属储量 1800 104t,其 中后7个矿山开发条件均较差,即使这 10 个矿山全部开发利用,每年也只能提供( 10~7 15) 104t 金属量,国内矿产铜产量难有大的增长,因此我国铜资源缺口很大。 我国是世界有色金属大国 , 占世界 1/3 的生产和消费量。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特点决定了在基本实现工业化以前 , 国内有色金属需求将继续呈上升趋势。 即使基本实现工业化以后 , 由于国土辽阔 , 人口众多 ,有色金属产业仍需要保持适当规模。 因此 ,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仍有良好发展空间。 预计到 2020 年 , 国内电解铝需求量将达到 2136 万吨 , 铜 630万吨 , 金属镁 100 万吨 , 精铅 407 万吨 , 矿产钼 11 万吨 , 海绵钛 6 万吨 ,年均分别增长 8%、 %、 130%、 %、 %和 6%。 顺应世界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趋势 ,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将围绕突破资源、能源、环境约束 ,进一步深化布局与结构调整 , 产业发展重心将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 ; 原料来源将向矿产资源与再生资源并重转变 ; 产品结构将向深加工和新材料发展 ; 生产技术将向节能、环保迈进 ; 经营活动将向全球伸展 , 实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有机结合 ,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产业发展新制高点。 ( 3)河南省有色金属产业的 发展 河南省 有色金属产业总体实力居国内首位 , 在国际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 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 具有打造世界性产业的条件和潜力。 抓住国内外有色金属需求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深刻调整的机遇 , 加快发展有色金属产业 , 有利于 河南省 发挥比较优势 , 在更高层次上提升产业竞争力 , 培育一个在国际上具有一席之地的产业 ; 有利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 推进产业升级转型 ,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有利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 增强区域经济影响力和竞争力 , 为加快两大跨越、实现中原崛起提供产业支撑。 河南省 发展有色金属产业有基础、有优势 , 加快产业升级转型的总体条件良好。 从产业基础看 , 2020 年 , 河南省 有色金属产业完成增加值8 占全国的 %, 10 种有色金属产量占全国的 %, 其中氧化铝、电解铝产量分别占全球的 %和 %, 铅、钼、镁加工分别占全国的 %、%和 60%, 精密铜板带、铜管加工规模居国内领先位置。 从企业发展看 , 国内有色金属 30 强中 , 河南占了 7 家 , 数量上居第一位 , 整体优势突出。 但是 , 河南省 有色工业还存在产业竞争力不强的突出问题 , 主要表现在 : 一是技术支撑和由技术决定的产品档次问题。 有色金属材料技术要求高、用量少、合金化趋势明显 , 高端技术还主要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河南省 精 深加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 必须把技术进步和提升产品档次作为主攻方向 , 以技术优势缓解资源约束 , 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 这是把有色金属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支撑产业的关键。 二是资源保障问题。 河南钼矿资源丰富 , 查明储量占全国总量的 %; 白云石矿资源已探明储量达 10 亿吨 , 居全国第 3 位 , 且品质良好。 但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保障度较低 , 铅锌、铜矿资源匮乏 , 钛矿资源品质较差 , 已成为制约有色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在加强 河南省 资源勘探开发的同时 ,必须更加注重利用国外和西部资源 , 大力发展金属回收利用 , 提高河南有色工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问题。 有色金属冶炼是 河南省 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 , 必须控制总量 , 以节能降耗促进生产成本降低 , 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发展。 四是市场抗风险能力问题。 有色金属市场需求有限 , 产品价格需求弹性大 , 是价格波动较大的行业。 必须加强企业联合重组或建立战略联盟 , 扩大在资源、技术、产业链方面的战略合作 , 增强主导权和话语权 ,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 总体上看 , 河南省 发展有色金属产业的优势突出 , 一些制约因素可以通过努力加以解决 , 产业发展前景好 , 符合竞争性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要求 , 应当作为战略支撑产业加快发展。 因此 , 要进一步坚定信心 , 发挥优势 , 弥补短板 , 不断提高竞争力 , 把河南有色金属产业培育成为国内一流、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产业。 9 产业发展规划 国 家“十一五” 规划 (摘要) 加大铜铅锌锰矿资源勘查力度,增加后备资源,稳定矿山生产。 控制铜铅锌冶炼建设规模,发展深加工产品和新型合金材料。 建设若干 30 万吨以上的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师范企业。 河南省“十一五” 铜 工业发展规划(摘要) 扩大铜精深加工规模,积极发展铅、锌、钼、镁等有色金属深加工,引导黄金工业健康发展。 扩大电子铜板带、高精度 铜管生产规模,发展铅、锌、钼、镁、钛等深加工。 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立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 增强节约和环保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制定和完善促进节约资源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实行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价格和财税等政策,通过调整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加强管理等途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建设节约型政府、节约型城市。 大力推动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 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 重点推进高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降耗,加强交通运输工具节能改造,强力推动 建筑节能,大力推行高效节电照明产品及电器设备。 严格市场准入,强制淘汰高耗能产品和落后生产能力。 实施一批重大节能项目和示范工程。 **市 “十一五”规划(摘要) 按照总量快速增长、结构优化升级、优势行业突出、产业集群带动和“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思路,走出一条符合 **实际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坚持工业强市,大力营造发展工业的良好氛围和条件。 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主动承接发达地10 区的产业转移,着力做强一批大企业 ,积极培育做优一大批中小企业,形成大企业带动和中小企业推进的发展格局。 鼓励和支持民营工业发展,走“工业民营化”之路。 ( 1) 依托自身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工业 依托农产品和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依托中药材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制药业;依托上天梯非金属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业;依托水资源、风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小水电和风电,积极争取发展核电等新型能源工业;依托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和板块经济的产业集群;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工程和环保产业。 ( 2) 依靠科技进步,注重资源 保护和环境建设,走切合 **实际的工业化道路 一是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突破,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 跟踪和掌握先进信息技术,将其积极导入传统工业,实现生产力和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二是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冶金、电力、食品、医药、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推动能源、原材料等优势资源的转化和深加工,拉长产业和产品链条,提升我市资源型工业的整体水平。 鼓励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现代工业,使传统产业提升到一个新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 得到初步发展。 三是着力提高产品层次。 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强化政策支持,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动企业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大力发展最终消费品和中高端产品,改变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为主流的状况,打造 **品牌,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 四是在积极承接国外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时,把对环境的影响放在第一位考虑,要努力引进和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11 小的项目,禁止引进污染严重、破坏生态、浪费资源的项目。 同时对现有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 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关停并转。 鼓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五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为目标,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教育为工业化服务。 ( 3) 举全市之力,培育、壮大一批大企业、大集团 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优势区域集中。 规划设计一批能快速壮大优势企业规模的重点工业项目,抓好信钢 200 万吨钢、华豫二期 2 60 万千瓦机组、平桥电厂2 30 万千瓦供热机组、金光集团林纸一体化、同和公司 25 万片铁路铸钢车轮等项目的实施。 以信钢、华豫、华英、羚锐、金鼎、世纪金源、木机 公司等重点企业为基础,鼓励引导企业购并、联合、重组,打造名优产品和强势企业,努力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超 10 亿、 30 亿、 50 亿元,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外处于先进地位、行业内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 ( 4) 实施园区带动,优化工业布局,发挥产业积聚效应 积极筹建培育高新技术园区,规划、建设一批具有生产、研发、资源共享、 贸易 服务等功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