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入编考试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全面经典题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学生坚定正 确的政治方向 D.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8.社区教育的实质是( ) A.教育的社会化 B.社会的教育化 √ C.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统一 D.全民接受教育 49.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 ) √ A.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 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 C.参加自学考试 D.脱产学习 50.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 ) A.幼儿期 B.少年期 √ C.童年期 D.青年初期 51.目前,我国独生子女 在身心发展方面的主要不足表现为( ) A.身体发育不良 B.智力发育不良 C.认识水平较差 √ D.品德行为习惯有所欠缺 52.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53.教育同生产劳动从脱离到逐步结合的转变发生在( )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4.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法 C.教育手段 √ D.教育内容 55.班级授课制创始于( ) A. 15 世纪初 √ B. 16 世纪初 C. 18 世纪 D. 19 世纪初 ( )因素决定的。 B 13 √ D。 军事 57“应试教育”重视 ( )。 A √ “尖子生” 现,其结果必然是 ( )。 C √ 性的充分发挥 ( )。 √ (教学 )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 )。 √ ( )。 √ ,包括所有 ( )的共同活动。 √ ( )。 √ 64。 思想品德培养是从学生的 ( )出发的。 B. 情感 √ 的独白方式是 ( )。 √ ( ) 、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 ) ,相对其他教育形式来说,家庭教育的特点是 ( ) √ “三中心”指 ( ) A. 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 、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 ) √ 14 ( ) 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 ) √ 的规模 、最内在的因素是 ( ) √ ( ) √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 ( ) √ 加 ( ) ( ) 世纪末 世纪末 世纪末 世纪末 ,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 ) ( ) ,学校体育更具有 ( ) ( ) ,在教育过程中起 ( ) ( )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 ) 86. 在进行调查访问时,下面那几种叙述是正确的:( )。 A 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 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 15 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 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 无关紧要 √ D 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 E 提问时,应尽量回避那些敏感性问题 87. 编制态度问卷,下面哪些叙述是不正确的:( )。 A 题目不可以使用双重否定句 B 应尽量回避社会赞许性高的问题 C 量表尺度越大,测量越精确 √ D 问卷题目越多越好 E 题目叙述不宜过长 88. 现在,欲编制一道测中学生自信心问题,下面哪一种表述最好。 ( ) A 我总自信我能做好每一件事 B 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 C 老师或家长让我自己决定的事情,我很少犹豫不决 D 我从不怀疑自己的判断不正确 89 一般情况下,问卷的长度应控制到( )的回答时间。 A 0- 30 分钟 √ B 3040 分钟 C 40- 50 分钟 D 50- 60 分钟 90. 对于使用问卷法的好处,下面哪些表述是不正确的。 ( ) A 样本大,效度增加 B 不受访员的影响,又可以避免找不到人 C 不会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 D 问卷回收率最高 F 邮寄问卷经费高 91. 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 ) A. 对调查对象的群体资料必须有 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确定群体的基本单位; B. 遗失被试的资料可能会造成取样的偏差。 C. 访问者及介绍人的被信任程度,可能使被试的反应失真,使调查资料产生较大误差。 √ D. 访谈调查常常是个人之间进行的,样本的代表性不会影响访谈调查的资料价值。 92.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访问前准备工作内容的是( )。 A. 一切可用的记录工具,如:录音机、照相机、纸笔等 B. 知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 √ C. 交通工具 D. 被访问者的合作 9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 谈的越投机越好。 B. 访谈时,要详细的说明访问的目的。 C. 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纪录。 D. 进行访谈时,要 16 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 94. 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 ) A. 访谈法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直接接触和相互作用。 √ B. 访谈法不需要做准备工作。 C. 访谈法对于不适于书面语言的对象更容易接受和恰当。 好的灵活性。 95. 下列哪一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问卷中的事实问题仅用于调查受测者作过那些事情。 B. 问卷施测的时间掌握在 15 分钟以内最好。 C. 选择实 施的对象只要样本容量够大就有代表性。 √ D. 只有知道了研究问题的行为样本,才能编制出全面而又有代表性的题目。 96. 研究变量的四种类型分别是( )。 √ A. 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B. 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随机变量 C. 离散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D. 称名变量、顺序变量、连续变量和等比变量 9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教育统计主要用于研究内容的分类整理、编制数据的各种图表、定量分析和由样本推论总体等。 B. 对研究 获得的有效内容进行统计处理,使其成为用数据形式和数据表现形式的研究材料,以数量化的方式说明研究结果,称为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C. 定性研究方法(例如,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也要求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 D. 统计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方法,以为“统计万能”的思想虽然有些过激,但是基本上是正确的。 9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对相关关系,至少有这样两种情况:变量 X 是变量 Y 的原因(或结果);或 X 与 Y 都是其它变量的结果。 B. 有相关一定有因果,两个存在相关关 系的事物,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C. 相关关系与数学中函数与自变量关系的没有区别。 D. 相关的概念指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联系程度,它表达的是一种精确、稳定的变化关系。 99.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差异量越大,表示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越不集中,差异量越小,表示 17 数据分布得越集中,变动范围越小。 B. 自由度是反映分布或数据差异信息的个数,即误差 的个数。 C. 用量化方式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仅用集中量数来描述是不够的。 因为集中量数仅描述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和典型情况,而事实上,数据具有变异性, 即它们并不都等于同一个值,而是分散、变化的。 √ D. 总体方差和总体标准差基本上等于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 10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算术平均数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小,从同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相同的样本,所计算出的算术平均数与其它集中量指标相比,抽样误差较小。 B. 为克服无法对总体进行整体检测的困难,大量的采用了相对容易获得的、对总体抽样的样本数据值。 因而,计算样本平均数 成为一种主要的方法。 √ C. 算术平均数反应灵敏。 一组数据中任何一个数值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所计算出来的算术平 均数也会随之变大变小,能灵敏地反应出来。 算术平均数不适合代数运算。 D. 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一旦在数据分布中出现个别极端数据,就会对平均数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使人对平均数产生怀疑。 10“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 夏代 √ C 西周 D 东周 10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 √ B《史籀篇》 C《三字经》 D《急就篇》 10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 C、诗 D、数 10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 D、仁 10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10“学在官府”不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 夏代 C 西周 √ D 东周 10 真正揭开“百家争鸣”序幕的是哪个学派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 D、墨家 10“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由谁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来的。 A、荀子 B、孔子 √ C、孟子 D、庄子 10“化性起伪”是谁提出的 ? √ A、荀子 B、老子 C、庄子 D、孔子 18 1最早把自然科学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的是哪个学派。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 D、 墨家 11提出培养“兼士”的教育目的是哪个学派。 A、儒家 B、道家 √ C、墨家 D、法家 11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 A、“不言之教” B、“以法为教” C、“兴利除害” D、“化性起伪” 11“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 ? √ A、汉武帝 B、秦始皇 C、周文王 D、唐太宗 11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 A、王充 √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11“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A、唐代 √ B、汉代 C、秦代 D、周代 11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 A、王充 √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11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