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吨粮食加工稻谷改扩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境、生态和饮食安全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也制约了农业本身的发展。 现代农业是以化学工业为基础的。 中国是农药化肥使用大国,年化肥使用量达 4124 万吨,使用氮肥量占世界总用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年农药使用量达 30 多万吨。 使用化肥农药总量已经名列世界前列。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和化学食品添加剂现象非常普遍。 按单位面积计算,化肥每公顷使用量达 400 公斤,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设置的 225 公斤安全上限。 据专家测算,由于农民对施药技术和知识掌握不够,平均农药的 1020%沉积在作物上,只有不足 1%的农药落在害虫上,而 8090%的农药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 化肥农药以及其它有害化学物质在农产品、食品中的残留已经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我国生产的农药总量中杀虫剂占 70%,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 70%,有机磷农药中剧毒农 药占 70%。 已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健康。 在北京市场农产品抽查中, 18%的农产品有害残留超标,以蔬菜为例,有机磷残留量超标率 67%,叶菜类硝酸盐超标率达 70%以上。 医学界已证实,人类常见的癌症、畸形、抗药性、青少年性早熟、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等等问题以及某柴食物中毒 ,都与食品中的抗生素、激素及其他合成药物的滥用与残留有关。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土地、水资源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成为环境保护最主要的难题之一。 我国的化肥平均利用率不到40%,农药的植物吸收率为 3040%,其中大部分进入人体和土 壤,污染了地表和地下水。 目前,地面污染已经是我国 85%地表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关专家认为地面污染占地表水污染的 5070%。 据中国农科院专家对北京市 600 余眼水井的调查,浅层地下水已经受到了全面污染,硝酸盐超标率高达70%,多数还属于严重超标。 农产品出口受到了制约。 中国加入 WTO 后,我国农业本身因生产、加工、管理 、技术和经营方式比较落后,农产品在质量和价格上都处于竞争劣势。 更为严重的是最近几年因农药、化肥造成的质量问题不断出现,退货、索赔等经贸纠纷数量明显上升,各国也纷纷加强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技术要求,所有这一 切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的农业发展。 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难度大,问题多 农业生产单位小,技术力量薄弱,不能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经济技术要求。 我国农业的生产单位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率十分低下,农业劳动力文化水平平均在小学程度以下,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利润普遍很低,农民往往仅维持温饱。 对技术要求严格、操作复杂、成本高的有机绿色农业难以适应,所以高标准的安全农产品 — 有机农产品社会生产难度大,还需做大量工作,加强宣传和培训。 目前的有机农产品规模小,仅以出口为主。 食品生产消费复杂安全管理难度大。 国家虽然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力度,采取了强化检测、推广许可证制度等一 系列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 但是由于食品具有品种多、加工环节多、消费渠道层次多、生产量消费量大、检测难度大、有害食品对身体影响缓慢、食品加工餐饮企业监控难等诸多管理与技术问题,还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 以北京为例,每天需要消费食品上万吨,食品品种数以千计,从事农产品销售、食品加工的企业和餐馆数以万计,食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短则仅需要几分钟,长则需要数月数年,同时食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往往需要几十道加工和销售环 节,安全食品管理往往力不从心。 调查显示,目前北京市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只有不以千分之一的产品进行了检测,而进入餐饮店的农产品原料和半加工品, 90%以上没有选择安全食品品牌(如绿色商标、无公害商标),而市民消费的食品 80%以上来源于各种非安全品牌食品。 目前食品的安全管理仅仅对毒害性大、违法的食品生产加工行为和事件能进行比较有效的打击和控制,这一切远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迫切要求,所以从生产源头抓起,建设有效的安全食品供应与保障机制非常重要。 三、消费潜力大、消费形式趋于多样化 公众食品安全消费的意识不断 增强。 近几年抑制使用高毒高残农药,使用有害食品添加剂、保鲜剂,保护环境和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公众关心的热点。 随着国家和地方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宣传,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安全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公众对食品的无害化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安全消费意识不断增 强。 从调查来看,大部分群众表示了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 60%以上的群众希望消费无公害绿色食品,一少部分人愿意购买有机食品。 国际食品消费空间大。 据了解,世界食品的零售价格一般比普通食品的价格高 2040%,在欧洲优质食品的零售价格比普通食品要高出 50%;有关专家预测 ,今后 10 年间,优质食品世界市场将从现在的 110 亿美元增加至 1000 亿美元;美国优质食品每年销售额的增长幅度高达 20%以上,韩国 40%以上,日本 30%以上。 这些国家的优质食品 50%以上依赖进口,所以国际需求的增大为我国发展优质食品加工创造了机遇。 总之,建立以公司信誉和产品品牌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