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购商(特别是一些药材投机商)介入白芷收购,白芷价格最高炒到 13 元 /公斤,药农竞相违约出售白芷,引起银发公司与药农的矛盾纠纷。 由于白芷价格奇高,银发公司只好放弃收购,随后外地收购商停止收购离开后,白芷价格一直跌到 3 元 /公斤也无人问津,这就是市场无序的现实反映,对企业和药农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损失。 当然,现实生活中也不排除个别种植收购企业利用自身信息不对称等优势,产生侵害药农利益的行为,这些都会制约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缺乏深度开发的人才、科技力量。 中药材种植与农作物相比,差别较大,技术要求比农作物高,从选种、播种、施肥、除虫到采收时间、采收方法等,都直接影响药材质量,所以,必须要求具备药材种植的专业技术。 目前,有的基地有药 学人员,但种植技术差;有的聘有种植人员,但无药材种植技术;有的只靠农民工,什么技术都不懂。 这样,种植后的管理就成了空档,如何才能高产,药用什么部位,怎样采收,怎样加工销售等等,缺乏管理。 还有立体种植,轮换种植,种植养殖相结合等,无人研究。 (五)市场信息滞后。 我国中药材品种 15000 多个,习用品种 1500 多个,常用大宗品种 500 余个,许多品种野生资源枯竭,只能把野生变为家种。 比如最普通的半夏、白芷等,由于用量大,大量采挖,野生减少、野生资源枯竭,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供不应求,由普通品种变成了贵缺品种,不大片人工种植,不能满足药用需求。 但是,种植者没有捕捉这方面信息,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基本没有考虑怎样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都在种植管理比较粗放、且效益较低的品种。 (六)动物药材养殖为空白。 我区动物药材养殖还是一片空白,以前曾经养过蝎子(全蝎)、蜈蚣、蛇等的养殖户,现已不再养殖。 实际上,中药材养殖业具有广阔前景,效益很好,如水蛭( 俗称蚂蟥),目前市场价格在每公斤 220 元,还有龟板、鳖甲、药用蛇等动物类药材,市场走势都很好,但我区无人问津,养殖还可以与种植业配套,立体种养殖,但无人研究。 (七)缺乏资金投入。 由于我区从事中药材种植的都是中小企业,企业财力有限,抗风险能力较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诸多亟待开展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另外,政府对中药材产业扶持优惠政策有限,企业融资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三、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一)加大支持,加快中药材生产基地规范化建设。 由于我区人均耕地面积少,只有通过集约化 的基地建设才能有效提高中药材种植产能。 要采取政府调控、市场引导、科技支撑、企业运作、带动农民的运行机制,鼓励引导区内外中药材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参与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 发挥基地建设在中药材种植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既可提高药农中药材种植技术水平,保障种植药材质量,又可提高中药材亩产量,最终增加企业和农户的收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