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测与水电热工计量技术监督知识题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度或 B 类不确定度。 27) A 类标准不确定度对应于随机误差导致的不确定度, B 类标准不确定度对应于系统误差导致的不确定度。 ( ) 分析:简单的将 “A类标准不确定度 ”、 “B类标准不确定度 ”与 “随机误差 ”、 “系统误差 ”相对应的做法是不妥的。 28)在缺乏任何信息的情况下, B 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一般估计为正态 分布。 ( ) 分析:在缺乏任何信息的情况下, B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一般估计为矩形分布。 29)一般来说,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自由度表示所给标准不确定度的可靠程度或准确程度。 自由度越大,则所得到的标准不确定度越可靠。 ( √) 30)扩展不确定度过去曾称总不确定度,这一名称目前仍然可以使用。 ( ) 分析:扩展不确定度过去曾称总不确定度,这一名称已为《 GUM》所禁止使用。 31)采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或扩展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其有效位数最多为 2 位,可以是 1 位。 ( √) 32)无论 Y 可能值的分布接近于哪一种 分布,只要包含因子 k=2,扩展不确定度U=2 cu ,则取值于 yU 至 y+U 区间的概率为 95%。 ( ) 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如对 Y 可能值的分布作正态分布的估计,虽未计算有效自由度 efv ,但可估计其值并不太小时,则 U=2 cu 大约是置信概率近似为 95%。 选择题 1)使用中检验是由( c)进行的检查。 6 a.使用单位自行 ; b.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定期 ; c.使用单位提出或根据需要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2)后续检定在计量器具首次检定后进行,它包括( a、 b、 c)检定。 a.强制的周期检定; b.修理后的检定; c.周期检定有效期内的检定 . 3)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进行( a、 b)。 a.首次检定; b.后续检定; c.使用中检验 4)周期检定是后续检定的一种形式,规定的周期( a、 c)。 a.一般是最长的 ; b.只允许缩短,不允许延长; c.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延长,也可以缩短。 5)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的同种测量标准或工作测量器具之间的量值进行的比较称为( d)。 a. 校准 ; b. 稳定 ; c. 能力测试 ; d. 比对。 6)对测量仪器特性进行评定,一般采用( a、 b、 c)形式。 a.型式评价 ; b.检定 ; c.校准。 7)下列表征测量设备响应特性的主要术语有( a、 b、 c、 d)。 a.灵敏度; b.鉴别力; c.死区; d.稳定性。 8)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表示的主要形式有( a、 b、 c)。 a.绝对误差; b.相对误差; c.引用误差。 9)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连续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称为( b)。 a.复现性; b.重复 性; c.稳定性; d.再现性。 10)下列表示的由两个以上单位相除构成的组合单位,错误的是( b)。 a. kg/m3; b.3mkg; c. kg m3; d. kgm3。 11)某电压表的量程范围 0V~100V,等级为 级,其允许误差极限是( a)。 7 a.177。 ; b.177。 2V; c.177。 1V; d.177。 3V。 12)测量异常值的判定通常用( a、 b、 c)。 a. 3 准则; b.格拉布斯准则; c.狄克逊准则; d.数据修约规则。 13) 级 0~300V 的电压表,在测量 50V 电压时有最大误差 1V,则该电压表在50V处的相对误差为( a)。 a. 2%; b. %; c. %。 14) 级 0~200V的电压表,在测量 100V电压时有最大误差 1V,则该电压表在100V处的引用误差为( c)。 a. 1%; b. 2%; c. %。 15)对某电流等精度测量 16 次,如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为 ,则其单次测量的标准差为( c) mA。 a. ; b. ; c.。 16)对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如其分布为 N( 0, 1),则误差落在 [−σ, σ]的概率为( c)。 a. %; b. 95%; c. %。 17)对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如其分布为 N( 0, σ) ,则误差落在 [−3σ, 3σ]内的概率为( c)。 a. %; b. 95%; c. %。 18)对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如其分布为 N( 0, σ) ,则误差落在 [σ, 2σ]内的概率为( b)。 a. %; b. %; c. %。 19)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出现于 [−σ, 2σ]之外,在 10000 次中从统计意义上说有( b)次。 a. 6827; b. 1814; c. 9545。 20)在一个测量列中,测量值与它们的算术平均值之差称为( b)。 a.方差; b.残差; c.极差。 8 21) 的有效数字位数是( b)。 a. 6; b. 3; c. 4。 22)数据修约 的舍入误差服从的分布为( b)。 a.正态分布; b.均匀分布; c.反正弦分布。 23)被测量的真值也就是( c)。 a.约定真值; b.最佳估计值; c.被测量之值。 24)下列术语正确的是( b、 c、 d)。 a.合成不确定度; b.标准不确定度; c.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d.扩展不确定度。 25)取包含因子 k=3 所获得的扩展不确定度 U,其置信概率 p 为( c)。 a. %; b. 99%; c.不能肯定。 26)不确定度的 A类评定可以用贝塞尔法和极差法,两种方法 所获得的标准〔偏〕差的自由度( b)。 a.相等; b.贝塞尔法所得较大; c.极差法所得较大。 27)重复观测次数 n 趋近于无限大时,算术平均值的重复性标准偏差趋近( c)。 a. σ; b. 3 c. 0。 28)设数字式显示装置的分辨力为 δx,则由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c) δx。 a. ; b. ; c.。 29)不确定度的 B 类评定中需要估计被测量值落于某区间的概率分布,在缺乏更多其他信息的情况下,一 般估计为( c)是较合理的。 a.正态分布; b.三角分布; c.矩形分布。 30)通过重复观测按贝塞尔公式算得的标准〔偏〕差,随观测次数的增加而( b)。 a.变小; b.更为可靠; c.既变小又可靠。 31)根据信息来源的可信程度,已判断某 B 类不确定度分量 u 的相对标准不确定 9 度 σ( u) / u=, 则该不确定度的自由度为( a)。 a. 8 b. 2 c.不定 32)用准确度级别为 的某计量仪器进行测量,按检定规程其最大允许误差为177。 %,则测量结果中由该仪器导致的相对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 b) %。 a. ; b. ; c.。 33)当不确定度很大时,测量的( a)。 a.误差绝对值可能很小; b.随机误差绝对值很大; c.系统误差绝对值很大。 34)用同一根直尺测量某矩形平板的面积,为此先测量矩形的长度 a和宽度 b,设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分别为 ur( a) 和 ur( b) 和,则测量结果面积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c)。 a. ur( a) +ur( b) ; b. ur2( a) +ur2( b) ; c. ur2( a) +ur2( b) +ur( a) ur( b)。 35)自由度越大,说明( a、 c)。 a.标准偏差越可靠; b.标准偏差之值越小; c.标准偏差越接近总体偏差。 36)当两个输入量估计值同时偏大或同时偏小时,它们出现( a)。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37)报告测量不确定度的有效位,用( a、 b)位表示。 a.一; b.两; c.三。 38)某次测量的测量结果扩展不确定度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应修约为( d) mm。 a. 10; b. ; c. ; d. 11。 39)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乘以包含因子 2之后,其扩展不确定度的置信概率为( d)。 a. 95%; b. 99%; c. %; d.不能确定。 10 40)下列测量结果的表达方式正确的是( a、 b)。 a. y = 47g, 95U = 79g, pk = 95t ( 9) =, ffev =9; b. y =( 47177。 79) g, pk =95t ( 9) =, ffev =9,括号内第二项为95U 之值; c. y = 47g, 95U =; d. y = 47( 35) g。 综合应用题 1)什么是电磁学计量。 答:电磁学计量是根据电磁学基本原理,应用电磁物理现象进行测量。 电磁量是与电磁现象有关的物理量。 分电学量和磁学量,相应地,电磁学计量分电学计量和磁学计量。 按工作频率分,电学计量可分为直流计量和交流计量两部分。 电学量通常有以下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电感、电容以及电功率、电能计量等。 电学计量使用的计量器具有:电压表、电流表、电阻仪、电感仪、阻抗仪、功率表、电能表等。 磁学计量可分为磁感应强度、磁通、磁矩、材料直流磁特性、材料交流磁特性等。 2)试 述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按性质分,测量误差分为几类。 试简述各类误差的定义。 答:测量方法不完善、计量器具不准确、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被测对象的不稳定、计量人员的观测能力和技术素质欠佳等,都是产生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 按性质分,测量误差分为两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随机误差: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 3)简述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的关系。 11 答: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之间 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测量误差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约定)真值之差;测量不确定度为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根据定义,测量误差是以真值为中心,它说明测量结果与真值的程度,而真值通常是未知的、理想的概念,因而测量误差本身就是不确定的;测量不确定度是以测量结果为中心的,它评估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相符合的程度。 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密切相连,它们都是由测量过程不完善性因素所引起的。 测量不确定度理论是在测量误差理论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起来的,不是对测量误差理论的废弃;而测量误差 理论是测量不确定度的基础。 4)试述检定和校准的主要区别。 答:校准和检定的主要区别如下: ①校准不具法制性,是企业自愿溯源的行为。 检定具有法制性,是属法制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 ②校准主要用以确定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 检定是对测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和技术要求的全面评定。 ③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可作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 检定的依据必须是检定规程。 ④校准不判断测量器具合格与否,但需要时,可确定测量器具的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 检定要对所检的测量器具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⑤校准结果通常是出具校准证 书或校准报告。 检定结果合格的出具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出具不合格通知书。 从国际上多数国家看,检定是属于法制计量范畴,其对象主要是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而大量的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为确保其准确可靠,为使其测量结果具有溯源性,一般通过校准进行管理。 5)将下列数据按要求进行修约。 ( 1)将表 11 中数据修约到十数位的 单位。 12 表 11 数据修约( 1) 原数 1 0 修约结果 ( 2)将表 12 中数据修约到个位数的 单 位 表 12 数据修约( 2) 原数 修约结果 答: ( 1)将表 11 中数据修约到十数位的 单位。 表 13 数据修约( 1) 原数 1 0 修约结果 75 60 110 610 105 ( 2)将表 12 中数据修约到个位数的 单位 表 14 数据修约( 2) 原数 修约结果 6)在重复条件下,对某被测量重复测量 7次,测量值为 、 、 、 、 、。 试计算平均值、残差、实验标准差的值。 解: x =( ++++++) /7= 142 86 x = 1 =- =− 2 =- =+ 3 =- =+ 13 4 =- =− 5 =- =+ 6 =- =− 7 =—=−    211 xxns i   22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