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 1 作者为 什么认为有些谎言是美好的。 (从谎言的作用上回答,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提炼、概括)( 2分) 1老师说谎的目的是什么。 (含标点 15字以内)( 2分) 1 文中都有谁说了哪些美丽的谎言。 (要全面考虑,不要遗漏)( 3分) 1 母亲为什么说谎。 ( 2分) 1 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 ( 2分) 1 关于说谎这个问题,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 为什么。 ( 4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 三. 阅读古诗文,完成 19~25题。 ( 20分) [古诗欣赏 ]( 4分)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9.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 “ 足 ” 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 2 分) 20.颔联描写了怎样 的情景。 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 2 分) 【 古文阅读 】 ( 16分) 【 甲 】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 ,忽啼求之。 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 ,收族为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 , 十二三矣。 令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 ,还自扬州 ,复到舅家问焉 , 曰 :“ 泯然众人矣。 ” 【 乙 】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 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 ① 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 ② 能讽诵 ③ 乃已。 自言: “ 用力多者 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 ④ ,曰: “ 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注 ]① 患:担心 ② 俟 s236。 : 等待。 ③ 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 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 4分) (1) 稍稍 宾客 . . 其父 ( ) (2) 泯然 . . 众人矣 ( ) ( 3) 尝 . 主编《资治通鉴》( ) ( 4)俟能讽诵乃 已 . ( ) 2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为一时 之 . 名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邑人奇 之 . 之 . 闻 C. 或以钱币乞 之 . D. 卒 之 . 为众人 23.翻译下列句子。 ( 4分) ①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自 是指物作诗立就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 余 闻 之 也 久 ,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 4分) 四. 写作( 40分) 人的一生,伴随着许许多多的告别,告别童年,告别朋友,告别亲人,告别这个世界,和心爱的事物告别,和自身恶习告别„„在告别中,我们不断长大,渐渐成熟。 告别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