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普陀区高三历史二模卷含答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9. 下列三幅图示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 它们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A.大国结盟威胁世界和平 B.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C.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 D.“冷战”局面的形成 30.新史学倡导者鲁滨逊说:“ (历史 )可以被用来解除对各种生疏不明情况的迷惑……这并 不是因为我们的过去会给我们提供行动的范例,而是因为我们充分理解了过去,便可以更充分的理解现状,我们的行动就是建立在这样基础上面的。 ‛ 在这里,鲁滨逊认为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是 A.“复原”过去 理解现实 B. 资于治道,把握方向 C. 鉴于往事, 指引未来 D.加强对人们思想控制 5 二、最佳选择题( 5小题,每小题 3分,共 15分。 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 0、 3分,选出 最佳一项. . . . ,多选不得分。 本题组必须 做 在答题纸上,涂在答题卡上不得分。 ) 31. 武王灭商以后,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此外,还封纣子武庚禄父。 从材料看,西周分封这些人的主要目的是 A. 开发国家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B. 安抚旧贵族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C. 勾连旧贵族与周天子的 血缘关系 D. 构成对殷人的合围之势提高王权 32. 从图一 (汉郡国并行图) 到图二 (元行省分布图) 的变化, 最 能够反映出 : 图一 图二 A.郡县制 仍然是地方一级制度 B. 地方势力是中央集权的隐患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消除 33. 1846年,美国传教士约翰逊在福州台江吉祥山创办福音精舍,以学习《圣经》为主,兼修国文和自然科学( “ 格致 ” 课)。 这是福建开办最早的新式普通中学教育。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推动了福建教育 近代化 B.我国的思想文化近代化 航程已 萌 发 C.近代教育是西方文明传播的产物 D.新式学校 教育与传统国学 教育 并存 34.“二战”后,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其总统杜鲁门宣称:“ 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末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上述言论充分反映了 A. 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 “二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C. 随着实力增强美国的对外扩张野心 日益膨胀 D. 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1917 年 8 月设计的北大校徽(后称 “ 北大红 ” ),刘半农戏称为 “ 哭脸校徽 ”。 其图案以篆体的 “ 北大 ” 二字构成传统的瓦当形象,下面的 “ 大 ” 字像一个人,上面的 “ 北 ” 字又像两个人,构成了 “ 三人成众 ” 的意象。 下列理解 最准确 的是 ①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 ② 隐含 了面向 全民大众 的价值取向 ③ 承载了 北 大人 “ 肩负重任 ” 理想 ④ 体现了 “ 以人为本 ” 的办学理念 A. ① ③ ④ B. ③ ④ C. ① ③ D.① ② ④ 6 三、非选择题(共 75 分) 儒家文化 36. 阅读下列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 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 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 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 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问题 : ( 12 分)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和“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的内涵。 ( 4 分) (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 ( 2分)中国近代以降,为何说儒学不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 3 分) ( 3)根据材料三, 概括 指出 当今新加坡是如何 体现儒学的社会价值。 ( 3 分) 政治文明发展 , 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1644 年 4 月 25 日,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禁苑煤山。 l649 年 1 月 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 有学者把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 —— 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 问题 : ( 10 分) (1)材料一中的 “ 这两种制度 ” 为什么说它们 “ 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 千年的稳固基础。 ” ?(6 分 ) (2) 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 (4 分 ) 38. 阅读以下材料, 结合材料与 所学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