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园工程基坑降水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证开挖,降水井必须联动抽水,所以该处 5 口 降水井 只能先进基坑 68米成井,待房屋拆除后,再按原设计移于基坑外施工降水井。 降水井 d=600mm 无砂滤管 d=300 mm 滤料 直径 37 mm 碎石 井深 25m(净深不能小于 22m) 井距 8m (可根据实际情况移位 ,控制在 610m 左右 ) 井中心距槽边 — 井数 44 口 根据勘查报告,现场有三层地下水,管井抽排的地下水以潜水为主,滞水主要在粉砂层含存,该层渗透系数相对较大,通过管井下渗或土层“天窗”越流至以下土层,不需要在管井中间做砂井。 滞水的季节性变化对建筑物的影响可不考虑。 潜水的含水层以粘质粉土和粉质粘土为主,考虑其次生固结量,理论计算坡顶沉降量在 20mm 左右,因此可不考虑降水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但由于计算参数的可信度低,所以应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如果沉降超过 20mm,则采取坡外回灌措 施,控制沉降继续发展。 如果降水后水位仍高于基底,则采取坑内降水,在坑内做集水井集中抽排。 本降水体系,除上层滞水不能彻底抽排外,将水位降至基底以下 50cm 以保证干底作业是有把握的,因此,上述措施仅作为预案。 不能彻底排除的上层滞水,采取明排措施,用排水管导流至软管, XXXX 集团 XX 科技园创新中心工程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6 由软管引流至基底排水沟,再进入集水井抽派。 排水沟沿坑底四周设置,底宽 300mm,沟底低于坑底 300mm,坡度为 1%。 集水井沿坑底边角设置,间距 25 米,直径 米,井底低于坑底 1~2 米,下无砂井管和滤料,采用碎石压底进行强排。 对于地表水,采取“ 堵”和“疏”结合的办法:沿基坑护坡压顶砌筑 240mm 高挡水墙,以防地表水进入基坑;在施工硬化地面前,沿基坑四周距坑边 米埋设直径 300mm 的排水管,埋深 800mm;沿排水管每隔 16 米设一雨水井,井口加设铁篦子;在施工硬化地面时,向雨水口方向作成流水坡,坡度为 1%,将地表水引流至雨水井内。 对于由于降水时间短、土方开挖速度较快而出现的上层滞水滞留现象,采取就地挖设土层集水坑导流措施,以减小降水速度对土方开挖速度的影响。 二、抽水方案设计 降水井成井后进行洗井工作,用泥浆泵反复抽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