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深加工项目环评评价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填表人(签字): 项目经办人(签字): 注: *为“十五”期间国家实行排放总量控制的污染物 排放增减量:( +)表示增加,( )表示减少 计量单位:废水排放量 —— 万吨 /年;废气排放量 —— 万标立方米 /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 万吨 /年; 水污染物排放浓度 —— 毫克 /升;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 —— 毫克 /立方米 ; 水污染物排放量 —— 吨 /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 吨 /年建 设 项 目 项目名称 年产值 500 万材料深加工项目 建设地点 x 建设内容及规模 玻璃、钢构、铝合金门窗、幕墙等建筑材料深加工项目 建设性质 □√ 新建 □改扩建 □技术改造 行业类别 建筑业 E47 环境保护管理类别 □编 制 报 告 书 □√ 编 制 报 告 表 □填 报 登 记 表 总投资(万元) 1000 环保投资(万元) 10 所占比例( %) 1 立项部门 批准文号 立项时间 报告书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批准时间 建 设 单 位 单位名称 xxxxxxxxxxxx 联系电话 0791— 8780154 评价单位 单位名称 xx 航空工业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 联系电话 13576250131 通讯地址 xx 经济技术开发区枫林大街青年科技创业园 邮政编码 330000 通讯地址 xx 市上海路 173号 邮政编码 330034 法人代表 徐海清 联系人 昊凌霄 证书编号 国环评证乙字第 2305 号 评价经费 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环境现状 环境质量等级 环境空气:Ⅱ级 地表水:Ⅲ类区 地下水: 环境噪声: 2 类区 海水: 土壤: 其它: 环境敏感特征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 □基本农田保护区 □生态功能保护区 □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生态敏 感与脆弱区 □人口密集区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河、三湖、两控区 □三峡库区 污染物排放达标与总量控制(工业建设项目详填)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 +在建) 本工程(拟建) 总体工程(已建 +在建 +拟建) 区域平衡替代削减 量 实际排 放浓度 允许排 放浓度 实际排 放总量 核定排 放总量 预测排 放浓度 允许排 放浓度 产生量 自身 削减量 预测排 放总量 核定排 放总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预测排 放总量 核定排 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 化学需氧量 * + 氨 氮 * 石油类 废气 二氧化硫 * 烟 尘 * 工业粉尘 * 氮氧化物 工业固体废物 * 与项目有关的其它特征污染物 18 承诺书 xx 市环保局: 我公司承诺本公司 建筑材料深加工项目 生产工艺中无铝锭熔炼过程,只是对外购的铝合金材料进行切割和组合。 特此承诺 xxxxxxxxxxxx 2020 年 2 月 28 日 6 环境风险分析 环境风险分析主要考虑与项目联系在一起的突发性灾难事故,包括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失控状态下的泄漏,大型技术系统(如桥梁、水坝等)的故障。 在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世界环境经受了多起特大污染事故,使得世界各国越来越密切 地关注工业设施重大事放引起的环境风险问题。 19 通过风险评价,查找和分析本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预防措施,和安全对策;促进实现安全化生产;建立事故应急机制,以达到最低的事故率,最少的环境污染伤害。 本项目中物料符合《重大危险源辨识》( GBl82182020)规定的有硝酸铵。 根据规定,硝酸铵生产过程临界量为 25t,贮存区临界量为 250t。 本顶目中硝酸铵日生产用量为 ,分二班制,每次生产用量 ,小于 25t, 贮存量400t,大于 250t,构成重大危险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20)有关风险评价等级的划分原则,本项目的硝酸铵在贮存场所的量均大于临界量,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火灾、爆炸是本项目的主要危险因素。 因此,企业应按照重大危险源的有关规定制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技术措施;工程技术、工艺改进、监控报警、电视监控系统等措施,并加强设备、设施检修与维护;组织措施: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特别是临时工的管理,以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并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 主要有硝酸铵炸药生产线和雷管生产线生产过程中、成品贮存、运输、试验等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是指对人员造成伤害或对环境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员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环境造成伤害的因素。 民爆器材生产所用的化工原料、半成品、成品存在着或有毒、或易燃、易爆的危险。 生产使用的设备,存在着高速、高压的危险。 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存在着或高 温、或有毒、或易燃、易爆的危险。 20 由于物料、设施设备、环境、人员等不安全因素的客观存在,在一定外界因素条件下,即使已采取了各种安全对策措施,事故的发生有时也再所难免。 因此认识燃烧、爆炸的危害有助于提高操作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事故的发生。 燃烧危害的主要方式有: ( 1)火焰的直接作用; ( 2)热对流,即燃烧后产生的热气体同未加热的气体对流,使整个空间温度迅速升高; ( 3)热辐射,即被燃烧加热的高温物体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温度越高,辐射越强; ( 4)热传导,即热能由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传至较低的部分。 燃烧的主要危害方式是火焰的直接作用,火焰除可对作业人员造成直接伤害外,还可使建筑物的结构强度降低,造成建筑物倒塌、破坏,特别是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引起炸药的燃烧转爆轰,造成二次更大范围的爆炸危害。 燃烧产生的光和热会对人体直接造成伤害;另外,燃烧产物特别是烟雾也会对周围人员造成危害,烟雾中含有大量 CO 等有害气体,能使人窒息,直至死亡,同时烟雾刺激眼睛、呼吸道,造成人员伤害。 爆炸危害的主要方式是:爆炸会产生爆轰产物、飞散物、地震波、冲击波 4种破坏效应。 爆炸有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物质一旦爆炸后,高温、高压的爆轰产 物立即迅速向周围膨胀,对周围介质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 爆轰产物的作用范围大约在 10 至 15 倍装药半径范围之内。 爆炸所掀起的破片、砖石等固体飞散物也会对周围介质造成破坏。 爆炸后形成的高温、高压气体产物,迅速向外膨胀,使原来静止的空气压力密度温度突然升高,形成爆炸空气冲击波。 爆炸冲击波传播距离很远,大大超过了爆炸本身所占有的范围,冲击波会对周围人员和建筑物造成很大破坏和伤害。 空气冲击波对人员杀伤的主要征象是引起听觉器官的损伤,肺、肝、脾内脏器官的损伤,内脏出血直至死亡。 民爆器材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材料及产品都具有一 定的危险性,且涉及到高温及机械混合等工序,因此不但存在燃烧爆炸、电击、雷电、高温灼烫、机械伤 21 害等危险因素,同时还存在有毒物、粉尘、高温及噪音等有害因素。 危险 源 材料 分析 ( 1)硝酸铵 硝酸铵特性见表 61。 表 61 硝酸铵特性分析 标识 中文名 :硝酸铵 分子式 : NH4NO3 分子量 : 危规号 : 51069 UN 编号 :1942 理化 特性 熔点: ℃ ;分解温度: 210℃ ;密度: ( 25℃ ); 400℃ 能引起爆炸。 外观性状: 无色正交结晶或白色细小颗粒状结晶,吸湿、结块性很强。 易溶于水、醇、丙酮和氨溶液中,不溶于乙醚。 主要用途:用于工业炸药的氧化剂等。 危险 特性 硝酸铵在强力外界能量作用下会发生爆炸。 各种有机杂质均能显著地增加硝酸铵的爆炸性。 毒性 危害 本品对呼吸道、眼睛、批复有刺激性,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口服过量可致死。 急救 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及时就医;进入眼睛或皮肤接触,用大量水冲洗,情况严重的立即就医。 事故 处理 泄露处置: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 设警告标志。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的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可燃物与之接触。 少量泄漏可用大量水冲洗,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回收后无害处理或废弃。 消防措施:灭火时先用砂土,再用水扑救,但避免水溶液流到易燃货物处。 储运 注意 事项 储存于干燥通风库房中,专仓专储。 与有机物、酸类等严加隔离,防止引起爆炸。 应避免与金属性粉末、油类、有机物、木屑等易燃、易爆的物质混合贮运。 硝酸铵不能和石灰氮,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混合贮运,避免阳光直射。 可在铁路棚车内以及其他带蓬或带盖的交通工 具内运输。 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 ( 2)复合油相 复合油相特性见表 62。 表 62 复合油相特性分析 名称 定义 复合油相是石蜡、地蜡、凡士林、机油和乳化剂以及少量芳香烃化合物组成。 目前尚无行业统一标准。 理化 滴点 ≥58 - 60℃ ;含油量为 15%- 30%;粘度( 100℃ )为 7- 9mm2/s;氧平衡: 22 特性 - ;分子量约为 500;闪点(开口) ≥200℃ ;密度:。 主要用途:用于工业炸药的可燃剂。 危险 特性 复合油相是可燃物,当环 境温度过高及周围有明火时,容易发生燃烧事故。 健康 危害 复合油相中含有少量的苯、甲苯、二甲苯等,在加热熔化过程中易挥发到空气中,长期接触,以神经衰弱综合症为主,如头晕、头痛、失眠、精神不振、乏力、四肢疼痛、记忆减退、情绪激动和食欲减退,重者有震颤、共济失调。 事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