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八是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适应迎接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 ( 4)建设农产品冷链为物流系统,促进龙头企业发展。 农产品冷链为物流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自产后商品化处理、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的整个 过程中, 12 持续处于适宜条件(日温度、湿度)和严格的质量监控下,以最大程度地保持农产品质量的一套综合设施和管理手段。 冷链物流系统环境多,投资成本高,回收期较长,需要市场开拓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来示范和带动。 项目建设可实现蔬菜的保鲜加工增值,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利于降低蔬菜的产后损失,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项目发展概况 本项目提出以后,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对得到资源、生产情况、技改条件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构显 示,项目资源充足,产品市场广阔,建设所需的各方面条件已具备。 13 第三章 市场需求预测 市场供求现状 蔬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 目前,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6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居民对蔬菜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民蔬菜消费的全年性与蔬菜生产季节性,土地逐渐减少之间的矛盾日益加重。 从全国来看,中国的蔬菜出口从 20世纪 90年代以后至今是逐年增加。 自 2020年以来,我国对美国、韩国和 马来西亚的蔬菜出口增长迅速,东盟国家也逐渐成为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重要伙伴。 在东盟各成员国中,我国蔬菜主要输往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分别占我国对东盟出口蔬菜金额的 %和 %。 天水市近年来把蔬菜业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在干旱地区大力发展山地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生产,蔬菜交易逐年大幅度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连年增长。 在武山县有陇上最大的韭菜基地,现种植面积已达 7000亩左右。 洛门蔬菜果品批发市场辐射区域种植面积达 80万亩,品种达 70多种,年产蔬菜 100多万吨,有西红柿、韭菜、洋葱、马铃 薯、胡萝卜、蒜苗等 9个品种获得国家绿色食品的认证。 洛门地处西安和兰州两个省会城市的中间,地理位置优越,可以将产品就近供应大城市。 同时,由于本地冬无严寒,在反季节高档蔬菜、果品的生产上,比本省的河西地区及西宁、银川、乌鲁木齐有独特的地 14 理优势,产品还可供应这些地区城乡,除销往西北地区外,还销往广西、广东、湖北、河南等省。 总之,充分发挥本地特有的地理资源优势,立足本地、面向全国,本地蔬菜种植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销售潜力巨大。 市场前景分析 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统计,目前我国的蔬菜没有经过清洗分级包装就直接上 市销售的达 90%。 一般将蔬菜加工分为罐藏、干制、果菜汁、糖制、腌制、果菜酒、速冻、净菜和综合利用等九大类,目前进行初级和精深加工后销售的只有 10%左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习惯也逐年改变,已由原来的大众消费逐步转向健康的高水平消费,加工蔬菜营养丰富、安全卫生、食用方便,越来越被消费者所喜爱,许多大城市、高档餐厅、高收入人群和出口蔬菜对加工蔬菜需求量较大,而且我国蔬菜加工业刚刚起步,尤其是精深加工开发较少,利润空间极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如何充分发挥我国加工蔬菜的生产优势,进一步扩大出口创汇的 能力,开展蔬菜深加工综合利用将是关键环节。 由于我国蔬菜生产成本低,市场价格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至八分之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受国外产品冲击也不大,所以在出口方面就具有很强的潜在优势。 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将这种潜在优势转化成实际效益。 在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蔬菜基地,努力提高蔬菜品质。 其次要对传统的蔬菜加工制品要改进加工工艺、更新机械设备,使其在产品包装、质量等方面上一个新水平。 加快发展具有出口潜力的蔬菜罐头、速冻菜、脱水菜、蔬菜汁、蔬菜粉、蔬菜脆片以及膨化 15 蔬菜和保健蔬菜等,加大野生蔬菜资源 的开发利用。 16 第四章 建设规模及经营方式 建设规模及经营范围 建设规模:新建保鲜、冷藏库、加工包装、精选车间 7000㎡ 经营范围:蔬菜保鲜贮运、冷链物流配送 经营方式 业务流程表 采收 → 分级预冷 → 包装 → 贮存 → 运输 → 销售 ( 1)采收:蔬菜收购时应快速农残抽检,不合格品退回不予收购。 ( 2)分级预冷:根据蔬菜的外观品质(组织鲜嫩、无机械伤、无畸形、无干枯、无异色、无病虫斑疤)和农残抽检结果,进行等级分类,按品种、等级送入保鲜库预冷。 根据不同品种蔬菜对温 度的要求进行预冷,经 24小时冷却,蔬菜温度降为 0~5℃。 ( 3)包装:根据蔬菜品种、销售市场选择相应的包装方式。 ( 4)贮存:在恒温保鲜库内贮存。 根据市场需求和所存蔬菜品种,分为长期贮存和暂存,温度为 0~5℃。 贮存期间,每天都要进行定时检查。 ( 5) 运输:根据蔬菜品种和运输距离,确定加冰量。 蔬菜外包装打上入库和出库日期及标识。 车厢内做保温处理,并且塑料棚膜整体密封,运输过程中蔬菜温度控制在 8℃ 以下。 ( 6) 销售:蔬菜进入销售市场,通过市场抽检,进行销售,跟踪 17 消费需求将销售情况、质量信息、消费者意见等 信息反馈公司。 ( 7)质量与安全控制:确定专人负责蔬菜生产管理,聘请技术员进行种植、田间管理、采收全程技术指导,由技术员分村进行技术培训,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系统培训,做到农药、肥料等投入品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使用,严格执行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推选蔬菜标准化生产,规范化操作管理。 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记录无公害蔬菜生产、施肥、病虫害防治、浇水等情况。 在蔬菜生产区建立农户联保制度,互相监督。 建立蔬菜产品速测体系,入库前检测,严禁不合格品入库,并接受省、市部门蔬菜产品抽检管理。 业务管理 在整个冷链物流配送过程中,应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实施温度控制和保鲜技术、质量管理。 项目建成后,根据项目特点,结合目前单位管理实际,主要应加强和突出采购管理、冷库管理和销售管理,质量管理。 各工序必须定期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运用经济杠杆,实行安全生产和个人收益挂钩的生产责任制;重视全面质量管理,对公司员工和季节工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确保产品质量。 每个配送车辆配备 GPS 跟踪系统,以保证运输安全,并实施全程监控,提高运输效率。 18 第五章 建设条件 场址选择原则 该市场建设场址选择原则以 蔬菜果品资源、商品运距短,费用最低,蔬菜果品销售市场辐射半径最大为原则,并考虑到卫生防疫、基础配套设施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交通运输、供排水条件以及噪声影响等因素,同时兼顾安排武山县剩余劳动力等综合因素。 本项目建设地是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洛门镇。 拟建地点地处渭河南岸,场址呈长方形,北临渭河,东隔龙泉路与福利厂和人民医院相望,南隔富源路与工行为邻,西侧为汽车站。 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形基本轮廓是西高东低,渭河河谷自西向东贯穿腰部,形成中部葫芦状峡谷盆地。 西部桦林盆地下游海拔 1600米,东部洛门盆地下游 海拔 1365米,两岸山地,南高于北,均向渭河河谷倾斜。 北山坡较大,南山较缓,渭河较大支流均从南岸汇入。 全县最低海拔 1365米,最高 3120米,相对高差 1755米。 现内 2020平方公里总面积中,海拔 1500以下的 78平方公里,占面积的 %, 1500至 2020米的 898平方公里,占 %, 2020 至 2500 米的 平方公里,占 %,2500 米以上的 平方公里,占 %。 由于长期受强烈构造和颜悦色侵蚀影响,形成县内第三纪地层为主的基岩、山岭、丘陵地貌基本骨架,现代地貌与基岩、山岭、丘 陵、沟壑密切吻合,在长期的侵蚀、构 19 造作用下,形成了冲沟密集,沟梁相间,起伏不平的中、低山和丘陵沟壑地貌。 工程地质与水文 武山县境内河流属黄河主要支流之一的渭河水系,渭河在县境内的支流有磅沙河、漳河、山丹河、大南河、聂河,五河均发源于西秦岭山地,上游植被较好,雨量充沛,河床比较大,有丰富的水力和水利资源。 全县地下水总量为 ,地下水呈泉溢出或泻出的泉水,全县有伍佰多处,其中较大的有温泉、龙泉、百泉、泉坡、碧波潭、蛤蟆泉、暖水泉、古灵泉、何家沟泉。 项目区在两大构造单元的复合部位,地质构造 比较复杂。 县南部为秦岭纬向构造体系,即秦岭印支地皱褶带,在北纬 33176。 至 35176。 之间,由天水 –合作复背斜、碌曲 –岷县复向曲、西倾山 –白龙江复背斜及其相应的断裂带组成。 由于受祁(连)、吕(梁)、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强烈干扰,在层布和形态上发生歪曲,部分被压在下面,使较老岩层难于出露。 分布于渭河河谷的河漫滩和一至三钠级沟底的属全新统冲积层和洪积层。 项目区渭河河谷冲积层厚 6~23米,岩性多为二元结构,上部为薄层亚沙土(亚粘土),厚 1~10 米,下部为砂砾卵石,局部夹薄层亚沙土,厚 5~15米。 20 气候条件 项目 区位于中纬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冷而无严寒,夏热而无酷暑,冬长夏短,春秋相当,四季分明。 冬季,处在强大的西伯利亚冷气团的控制下,气候干冷,雨雪稀少。 春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暖湿空气开始北进,气温回升,降水增多,但势力尚弱,春雨仍然不多,县冷暖多变,常有倒春寒发生。 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气温升高,降水增多,雨热同季。 秋季,暖湿空气逐渐南移,天多晴朗,秋高气爽,气温速降,渐入干冷冬季。 在大气候背景和特殊地形条件的综合影响下,构成了全县独特的农业气候特征:光能充足日照长,热量稍欠差异大, 雨水不均旱灾多。 温度 年平均温度: ℃ 极端最高温度: ℃ 极端最低温度: ℃ 最热月平均温度: ℃ 最冷月平均温度: ℃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 日最大降水量: 湿度 冬季相对湿度: 59 % 夏季相对湿度: 60 % 21 风速和风向 夏季风速: 冬季风速: 年最大风速: 全年主导风向:东北,频率 7 %,净风 55 % 日照 历年平均日照总时数: 历年平均日照率: 59 % 其它 最大积雪深度: 10cm 最大冻土深度: 103cm 年冰雹日数最多: 4d 年雾日最多: 4d 年雷暴日数最多: 33d 地震设防烈度 地震设防烈度为八度 社会环境条件及城镇规划 该镇位于县城东 15公里,渭水与大南河交汇处。 东与甘谷盘安镇相邻,南与四门镇、西与城关镇相连,北与嘴头、榆盘相接。 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 ,面积。 境内西旱坪古遗址有新石器时代的出土文物。 在西南山脚的冲积扇面和渭河、南河交汇地 22 段形成最初的村镇聚落。 西汉称落门聚、落门坝、落扇镇,明代更名 “乐善镇 ”。 是陇右交通要道,古 “丝绸之路 ”重镇, 60年代,国务院定为全国 6个重点集镇之一。 全镇辖 81个自然村, 1个自然镇。 分属 65个村委会, 239个村民小组。 共 20509户, 84831人。 镇区地势平缓,海拔1370至 1780米之间,土壤肥沃,人口密集,气候宜人。 水利资源丰富,左中右三水夹注。 东梁渠拓宽延伸,直灌金川旱坪。 东西旱坪等干、支、斗、农、毛渠纵横成网,加 10多处井电灌设施配套齐全,有效灌溉面积近万亩。 有耕地 73627亩,其中山旱地仅占 11000亩。 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及水稻等。 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大麻、烟草、油菜等。 龙泉村、文家寺等地为蔬菜基地,种植蒜苗、西红柿、黄瓜、韭菜。 南河两岸所产稻米甚佳。 常来洛门洽谈贸易活动的客商遍布全国各地。 每逢农历双日集日,人数不下 5万,经营商品及农副土特产近 2020多种,各类土特产经销陕西、四川、青海、上海、河北、河南及两广等地,肉食、禽蛋、食油直销新疆,药材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