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知识总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 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 例如: 324/ 与 313/比较大 小,其中 324/ 就是“大分数”, 313/ 就是“小分数”,而324313/=11/ 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 —— “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 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 11/ 代替 324/ 与 313/ 作比较”,因为11/313/(可以通过“直除法”或 者“化同法”简单得到 ),所以324/313/。 特别注意: 一、“差分法”本身是一种“精算法”而非“估算法”,得出来的大小关系 12 是精确的关系而非粗略的关系。 二、“差分法”与“化同法”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化同法紧接差分法”与“差分法紧接化同法”是资料分析速算当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形。 三、“差分法”得到“差分数”与“小分数”做比较的时候,还经常需要用到“直除法”。 四、如果两个分数相隔非常近,我们甚至需要反复运用两次“差分法”,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但如果运用熟练,同样可 以大幅度简化计算。 【例 1】比较 7/4 和 9/5 的大小 【解析】运用“差分法”来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关系: 大分数 小分数 9/5 7/4 97/51=2/1(差分数 ) 根据:差分数 =2/17/4=小分数 因此:大分数 =9/57/4=小分数 提示: 使用“差分法”的时候,牢记将“差分数”写在“大分数”的一侧,因为它代替的是“大分数”,然后再跟“小分数”做比较。 【例 2】比较 【解析】运用“差分法”来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关系: 小分数 大分数 (差分数 ) 根据:差分数 =(此处运用了“化同法” ) 因此:大分数 = [注释 ] 本题比较差分数和小分数大小时,还可采用直除法,读者不妨自己试试。 提示 (“差分法”原理 ): 以例 2为例,我们来阐述一下“差分法”到底是怎样一种原理,先看下图: 上图显示了一个简单的过程:将Ⅱ号溶液倒入 Ⅰ号溶液当中,变成Ⅲ号溶液。 其中Ⅰ号溶液的浓度为“小分数”,Ⅲ号溶液的浓度为“大分数”,而Ⅱ号溶液的浓度为“差分数”。 显然,要比较Ⅰ号溶液与Ⅲ号溶液的浓度哪个大,只需要知道这个倒入的过程是“稀释”还是“变浓”了,所以只需要比较Ⅱ号溶液与Ⅰ号溶液的浓度哪个大即可。 【例 3】比较 【解析】运用“差分法”来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关系: 根 据:很明显,差分数 =2 因此:大分数 = [注释 ] 本题比较差分数和小分数大小时,还可以采用“直除法” (本质上与插一个“ 2”是等价的 )。 【例 4】下表显示了三个省份的省会城市 (分别为 A、 B、 C城 )2020 年 GDP及其增长情况,请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回答: 、 C两城 2020 年 GDP 哪个更高 ? 13 、 C两城所在的省份 2020 年 GDP 量哪个更高 ? GDP(亿元 )GDP 增长率占全省的比例 A城 %% B城 %% C城 %% 【解析】一、 B、 C两城 2020 年的 GDP 分别为: +%、 +%。 观察特征 (分子与分母都相差一点点 )我们使用“差分法”: +% +% 运用直除法,很明显:差分数 =1000+%=小分数,故大分数 小分数 所以 B、 C两城 2020 年 GDP 量 C 城更高。 二、 A、 C两城所在的省份 2020年 GDP量分别为: 、。 同样我们使用“差分法”进行比较: 上述过程我们运用了两次“差分法”,很明显: 2126/20%,所以。 因此 2020 年 A城所在的省份 GDP 量更高。 【例 5】比较 和 的大小 【解析】 与 很相近, 与 也很相近,因此使用估算法或者截位法进行比较的时候,误差可能会比较大,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先变形,再使用“差分法”,即要比较 和 的大小,我们首先比较 : 根据:差分数 =2 因此:大分数 = 变型: 提示 (乘法型“差分法” ): 要比较 ab与 a′ b′的大小,如果 a 与 a39。 相差很小,并且 b 与 b39。 相差也很小,这时候可以将乘法 ab与 a′ b′的比较转化为除法 ab′与 a′ b的比较,这时候便可以运用“差分法”来解决我们类似的乘法 型问题。 我们在“化除为乘”的时候,遵循以下原则可以保证不等号方向的不变: “化除为乘”原则:相乘即交叉。 一、阅读的基本原则 (八点 ) 从弱原则 就是绝对性的选项一般都是错的 推论不选 选项如果是命题者的推论一般不选 无、偏、反、混 “无”就是材料中没有的 “偏”就是片面的选项不选 反就是和材料表达内容相反的不选 混 材料杂糅的选项不选 抓关键词 抓关键句 不要轻易地作出定性分析 (好坏对错 )或者做结论 14 不要进行评价、支招和批论 命题人对正确选项是负责的 比如选项是“人们对汽车节能毫不在乎” 应改为“人们对汽车节能不是很在乎”才能作为正确选项。 毫不在乎不是一个什么好词 ,一般命题人在设计正确选项的时候不会那么不负责任。 二、阅读不同分类的应对技巧 (一 )逻辑型的阅读题 提问方式有①以下那项正确:②据此可知:③哪项可以直接推出:④哪项和题干矛盾: 应对原则:用逻辑,慎用或者不用主观 解法:换位思考 命题人的设错原则:①故意扩大外延②故意缩小内涵③故意偷换概念④故意违反逻辑 其中第三和四比较常用 (二 )主观型的阅读 提问方式:这段材料的主旨 /主要内容 /所要表达的 /强调的 /意在说明的 /中心是什么或者接下来要说什么。 应对原则:用主观 (作者或者材料的主观,不是命题人的主观 )分析,慎用或者不用逻辑 解法:进行结构分析 ⑴分析句 (段 )意 ⑵分析关系 (句子之间的 ) ①并列关系的,重点是并列语句所围绕的中心 ②递进关系的,一般最后一句更接近中心 ③转折关系的,一般转折的后面是重点 ④因果关系的,一般果是重点 ⑤从属关系的,主旨句是重点 为 2020 年公务员 考试的广大考生行测备考总结了一系列技巧和方法,现在就针对定义判断的一些特点,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可以应用一些简单的技巧: 一、无关信息尽量不读 题目中有些定义本身较短,但是其中涉及到的东西很多,所以出题的时候往往题干中除了定义本身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信息来解释定义,这样的题目,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只读定义本身,判断即可。 例 立体农业是指 农作物 复合群体在时空上的充分利用。 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特性,如高秆与矮秆、富光与耐荫、早熟与晚熟、深根与浅根、豆科与禾本科,利用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的时空差,合理地实行科学 的间种、套种、混种、轮种等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层次、多时序的立体交叉种植结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立体农业的是( ) A、甲在自己的玉米地里种植大豆; B、乙在自己承包的鱼塘不但养鱼,还种植了很多莲藕; C、丙在南方某地区承包了十亩稻田,特意引种了高产的水稻新品种; D、丁前年承包了-座山,他在山上种植了大量苹果树,并在山上养殖了大量蜜蜂。 答案: A 解析: 题干较长,其中只有第一句话说的是定义,其他的即为无用信息,直接忽略。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定义的主体,农作物复合群体,选项 B、 15 D均 涉及了动物,故排除;选项 C指出的并非复合群体,所以直接选项 A选项。 二、专业词语通常不是定义关键词 由于定义判断题型的出题范围较广,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多,定义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相关领域的专业术语,这类词语通常不是重点考察的内容,广大考生的专业不尽相同,而专业术语并不是考察目的,同时出题人很大可能并不属于相应的专业人士,所以考生对于专业术语不用过于纠结,更多的关注一些其他可能的关键字。 例 偶然防卫是指在客观上被害人正在或即将对被告人或他人的人身进行不法侵害,但被告人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出于非法 侵害的目的而对被害人使用了武力,客观上起到了人身防卫的效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不属于偶然防卫的一项是( ) A、甲正准备枪杀乙时,丙在后面对甲先开了一枪,将其打死。 而丙在开枪时并不知道甲正准备杀乙,纯粹是出于报复泄愤的目的杀甲,结果是保护了乙的生命; B、甲与乙积怨很深,某日发生冲突后,甲回家拿了手枪打算去杀乙,两人在路上正好碰上,甲先开枪杀死了乙,但开枪时不知乙的右手抓住口袋中的手枪正准备对其射击; C、甲身穿警服带着电警棍,冒充警察去 抓赌 ,甲抓住乙搜身时,乙将甲打伤后逃离,甲未 能得手; D、甲与乙醉酒后发生激烈冲突,两人相互厮打至马路上,正当甲要捡起路边砖头击打乙时,围观人群中有人喊 警察来啦 ,甲受惊吓不慎跌落路边河沟溺水身亡,乙安全无事。 答案: D 解析: 定义较长,涉及到的内容多为法律术语,例如 被害人 被告人 主观上 客观上 等,容易迷惑考生,其实这个题目相当简单,关键字很明显为目的状语所在的语句, 出于非法侵害的目的而对被害人使用了武力 ,选项 D中既无目的,也无武力,明显不符合定义,直接选出答案。 三、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快速做题 如果定义涉及的内容是 考生所掌握的,通常情况下,定义是不会违背日常生活以及专业的定义,可以利用快速准确做题,当然如果相违背,必须以题干中给出的内容为标准。 例 妄想,指一种病态的信念,尽管不符合事实,但仍坚信不移。 下列属于妄想的是( ) A、尽管实验失败了 5次,但他想,要是实验条件再做些改变也许就能成功; B、尽管许多医院的专家都诊断他无病,但他还是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反复就医,并认为那些医生不负责任,有意害自己; C、尽管他的妻子已去世多年,但他眼前还经常浮现出妻子的音容笑貌; D、如果学习认真点 ,他想他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答案: B 解析: 选项 B中涉及到的内容是生活中典型的疑病妄想症,如果考生知道此常识内容,可以直接选项 B选项。 工程问题是历年多省公务员联合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重点,是近年来考试中最重要、最常考的重点题型之一,需要考生重点掌握。 工程类问题涉及到 的公式只有一个:工作量 =时间效率,所有的考题围绕此公式展开。 近年来,工程问题的难度有所上升,然而其解题步骤仍然较为固定,一般而言分为 3步: ( 1)设工作总量为常数(完成工作所需时间的最小公倍数);( 2)求效率;( 3)求 16 题目所问。 即使 是较为复杂的工程问题,运用这一解题步骤也可解出。 一、同时合作型 例 同时打开游泳池的 A,B 两个进水管,加满水需 1小时 30分钟,且 A管比 B管多进水 180 立方米,若单独打开 A管,加满水需 2 小时 40分钟,则 B管每分钟进水多少立方米。 ( )( 2020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第 77 题) A、 6 B、 7 C、 8 D、 9 答案: B 解析: 套用工程类问题的解题步骤: ( 1)设工作总量为完成工作所需时间的最小公倍数, A、 B管加满水需要 90分钟, A 管加满水需 160 分钟,因此把水量设为 1440 份。 ( 2)分别求出 A、 B工作效率: A、 B 管每分钟进水量 =16 份, A每分钟进水量 =9 份,因此 B每分钟进水量 =7 份。 ( 3)求题目所问。 由于 B效率为 7份,因此 B 管每分钟的进水量必定是 7的倍数,四个选项,只有 B 选项是 7 的倍数,因此可直接选出 B 选项。 点睛: 同时合作型题是历年考试中常考的工程类问题之一,近年难度有所增加。 这道题目中,涉及到了具体的量 A管比B管多进水 180 立方米 ,因此不能把工作量设为一个简单的常数,而必须把其设为份数。 二、交替合作型 例 一条隧道,甲用 20天的时间可以挖完,乙用 10天的时间可以挖完,现在按照甲挖一天,乙再接替甲挖一天,然后甲再接替乙挖一天„如此循环,挖完整个隧道需要多少天 ?( )( 2020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第 110题) A、 14 B、 16 C、 15 D、 13 答案: A 解析: 套用工程类问题的解题步骤: ( 1)设工作总量为完成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