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 【答案】: D 【解析】:金朝(女真族)也重视中原汉族地区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说明它吸收了 中原的文化。 2.( 2020 年新课标卷文综 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 “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 “公天下 ”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答案】: D 【解析】:依据郡县制的突出特点(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来判断,其余三项是表象和作用,不选。 3.( 2020安徽卷文综 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 义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 ”, “秦制之得亦明矣 ”。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答案】: C 【解析】:题中的 “秦制 ”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 D。 A、 B 两项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 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排除D. 4.( 2020 年北京卷文综 12)图 6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答案】: C 【解析】:认真识图,抓住 “州 ”、 “国 ”二字;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 13 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地方。 所以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再加上图中封国制的存在,选 C 项。 5.( 2020 年福建卷文综 14)《朱子语类》云: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图 6 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 …… 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化相权加强皇权 【答案】: B 【解析】: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 ABC 三项均是正确的。 B选项转换了概念,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官制,不属于监察制度的范畴。 6.( 2020 年广东卷文综 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答案】: D 【解析】:据题可知,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程度高于唐代, ABC 三项表述均错误。 7.( 2020 年山东卷文综 10)宋朝形成了 “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的局面。 这反映出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中 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答案】: C 【解析】:为了集中皇权,分割相权,宋代设立中书省(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兵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从而达到集中皇权的目的。 8.( 2020 年浙江卷文综 16)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要求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答案】: C 【解析】: A 项指的是九品中正制 ,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荐官荐举,排除 A 项。 B 项采用八股考试方式是在明清时期,排除 B 项。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排除 D 项。 9.( 2020 年江苏卷历史 3)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 (佛教 ),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 ……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 “官 ”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答案】: A 【解析】:依据题中 “佛教 ”、 “领之于帝师 ”,可知这里的 “官 ”是管理宗教事务的。 A项管西藏和宗教事务; B 项 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构; C 是清初设立的专管民族、外交事务的机构; D 项是元朝以来的地方行政区划。 10.( 2020 年海南卷历史 4)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答案】: B 【解析】:三省长官均为宰相,说明了宰相权力被分散了,其目的在于为了强化专制皇权。 11.( 2020 年天津卷文综历史 12 题第( 1)、( 2)小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 “十恶 ”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 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 ••••••“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 1)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 2 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 ( 2 分)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出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三十年( 1397 年)中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 4 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 4分) 【答案】: ( 1)主要内容: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 本质特征: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 2)内容:加强市场管理;实行 “海禁 ”。 影响: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解析】: ( 1)对材料进行概括;从法律制定者的意图分析其本质特征(阶级分析法)。 (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概括;从法律适用范围并结合所学知识去分析其影响。 三. 2020 高考试 题及其解析(精选) 1.( 2020 年北京文综 12)图 6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 《礼记》载: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丰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 C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 “武王克殷反商 ”、 “ 封黄帝之后于蓟 ”等有效信息限定词。 这些信息告诉考生西周时期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殷,建立诸侯国蓟,分封黄帝为国君, C 项正确。 2.( 2020 年辽宁宁夏文综 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答案】: A 【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 3.( 2020 海南历史 5) “汉承秦制 ”亦有创设。 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伍连坐 B.郡县行政 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 【答案】: C 【解析】: A项创自商鞅变法, B 项起自春秋战国,完善于秦, D 项是秦始皇开创的。 4.( 2020 年江苏历史 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答案】: C 【解析】: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故 C 项正确。 5.( 2020年浙江文综 14)右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 “地方结构示意图 ”。 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答案】: B 【解析】:宋代 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三级,与题干图片相符合。 另外,由图片中的 “知州 ”、 “通判 ”也可得出正确答案。 6.( 2020 年安徽文综 12)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③④②① B. ②④③① C. ④③①② D. ①③②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