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安化茶马古道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沟位置,西至江洞 公路,北至普子界(山体)一线。 建设面积。 前期规划面积 249 亩(不包括道路、建设用地)。 其中农田面积 97 亩,山地 152 亩。 预计开发茶园 150 亩,苗木 69 亩,水域 30 亩。 通过后期建设之后,茶园建设面积达到 1500 亩,苗圃建设面积达到 500 亩,水上活动面积达到 50 亩。 用地布局。 ( 1)茶园区。 总建设面积 1500 亩,前期开发 150 亩,主要布局在园区东部山丘群上。 以进行茶叶生产、销售、制茶、茶品展览、茶果复合经营、果品采收为主要活动内容,辅以茶叶知识介绍。 建设中考虑应用果树、色叶植物与茶树复合,提高茶叶质 量,在景观上营造整体的绿色基调及丰富的景观变化,创造宜人的景观环境。 ( 2)苗圃区。 总建设面积 500 亩,前期开发 69 亩,主要布局在江洞公路一线。 苗圃内分林木种植区、科研育苗区。 区内整齐式田块为种植方式,向园区和园外供应苗木,为进一步发展整合更大的空间。 ( 3)鱼塘。 总建设面积 50 亩,前期开发 30 亩,布局在谢家村入口位置。 主要进行鱼类、虾类等水产养殖,提供食品资源,为旅游者提供大型的垂钓、观赏环境。 其中内置水车、内种莲藕、内设划屋棚船,增加休闲内涵,为旅游者提供优雅情调。 ( 4)竹林。 总建设面积 亩 ,全部为前期开发。 主要建设内容是在主要观赏面上加入色叶树种与竹林混交,进一步为园区发展旅游创造环境。 ( 5)果树种植区。 建设面积为 亩,种植区主要集中在村民生活比较集中的中心位置,主要品种为桃、蜜釉、板栗、南方蜜橘、石榴等,保障游客进行采摘等旅游活动的开展。 ( 6)山林区。 增加树种和覆盖率,一方面便于特色野生动物繁殖、觅食和休息,另一方面便于优化布局野外体验项目。 ( 7)入口区。 搭建跨溪流的木质平台,形成较为宽敞的入口集散空间,形象上配以水车、牌楼等制造出古朴的农家气氛。 平台上对溪流进行截流,并用水带动水车动转。 ( 8)停车区。 园区内建设 3 个停车场,分别设入口、旅游村中心和主体农家乐休闲区,其中入口停车位 30 个,另规划旅游村中心和主体农家乐休闲区建临时停车位 5 至 8 个。 ( 9)道路区。 在原有道路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上山车道、拉通山顶环游道、半山观光旅游道,使路系多元化,形成大小环线,科学分流游客。 ( 10)其他用地。 为居民提供活动空间和发展预留用地。 建设项目 ( 1)广场 入口 平方米; ( 2)入口水车 1 座; ( 3)仿古门楼 1 处; ( 4)跌水坝 1 座; ( 5)入口景观灯柱 1 个; ( 6)停车场 3 处共 平方米(入口、主体农家乐区、旅游中心区各 1 处); ( 7)入口商店 1 处 平方米; ( 8)荷花池 3 座 亩; ( 9)主体农家乐 1 栋 平方米; ( 10)主体农家乐厨房 1 栋 平方米; ( 11)竹音小道 米(卵石铺设); ( 12)管理用房 1 栋 平方米(含购物商店); ( 13)休闲广场 平方米; ( 14)农具展示房 1 栋 平方米; ( 15)美味阁风味小吃点 5 处 平方米; ( 16)茶叶园 150 亩; ( 17)茶工艺展示房 1 栋 平方米; ( 18)竹工艺展示房 1 栋 平方米; ( 19)土菜馆展示房 1 栋 平方米; ( 20)果园管理房 1 栋 平方米(含购物商店); ( 21)果园建设 亩; ( 22)特色景观柱 3 个(设苗木区、观景台和果园); ( 23)园区管理办公室 1 栋 平方米; ( 24)房外烧烤管理房 1 栋 平方米(含购物商店); ( 25)野外烧烤台 1 处 10 台 平方米; ( 26)镭射野战房 1 栋 平方米; ( 27)野战场 1 处 平方米; ( 28)民俗村房屋 2 栋 平方米、表演场 1 处 平方米; ( 29)厅洞探险 1 处长度 米; ( 30)石林赏竹亭 1 处 平方米; ( 31)竹海建设 亩; ( 32)静水池(含消防用水)占地 平方米,蓄水 立方米; ( 32)山间小憩木屋 1 栋 平方米; ( 33)山顶茶园品茶台 4 个; ( 34)山顶观景台 1 处; ( 35)古茶亭 1 处 平方米;。湖南省安化茶马古道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