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试卷物理试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O G/N F/N 图 b F F (a) (b) 第 4 页 共 8 页 13.( 10 分)有一个标有“ 12V、 24W”的灯泡,为了测定 它在不同电压下 的实际功率和额定电压下的功率,需测定灯 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现有如下器材: A.直流电源 15V(内阻可不计) B.直流电流表 0~~3A(内阻 、 ) C.直流电流表 0~300mA(内阻约 5Ω) D.直流电压表 0~3V~15 V(内阻约 3kΩ、 15kΩ) E.直流电压表 0~25V(内阻约 200kΩ) F.滑动变阻器 10Ω、 5A G.滑动变阻器 1kΩ、 3A ( 1)实验台上已放置开关、导线若干及灯泡,为了完 成实验需要从上述器材中再选 用 (用序号字母表示). ( 2)在相应方框内画出最合理的实验原理图. ( 3)若测得灯丝电阻 R随灯泡两端电压变化 关系的图线如图所示,由这条曲线可得出:正常发光 条件下,灯丝消耗的电功率是 . 如果灯丝电阻与 (t+273)的大小成正比,其中 t 为灯丝摄氏温度值,室温 t=27℃,则正常发光时灯丝 的温度是 ℃. 四、计算题或推导证明题:本题共 4 题,共计 55 分 . 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 算步骤 . 只写出最后答 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 14.( 12分)已知地球半径为 R,地球的同步卫星离地心的距离为 r,设第一宇宙速度为 v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 a1;同步卫星的线速度为 v2,向心加速度为 a2,试求:( 1) v1与 v2之比; ( 2) a1与 a2之比. 15. ( 14 分)在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个光滑的定滑轮的半径很小,表面粗糙的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的倾角为 θ = 30176。 . 用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细绳连接甲、乙两物体,把甲物体放在斜面上且连线与斜面平行,把 乙物体悬在空中,并使悬线拉直且偏离竖直方向 α = 60176。 . 现同时释放甲、乙两物体,乙物体将在竖直平面内振动,当乙物体运动经过最高点和最 低点时,甲物体在斜面上均恰好未滑动 . 已知乙物体 的 质 量 U/V R/Ω 0 2 4 6 8 10 12 7 6 5 4 3 2 1 第 5 页 共 8 页 为 m= 1㎏,若取重力加速度 g= 10m/s2.试 求: ( 1)乙物体运动经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悬绳的拉力; ( 2)甲物体的质量及斜面对甲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 . 16.( 14分)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 A、 B长 l= 8cm,两板间距离 d= 8cm,两板间电势差 UAB= 300V.一带正电的粒子电量 q= 1010C,质量 m= 1020kg,从 R点沿电场中心线垂直电场线飞入电场,初速度 v0= 2106m/s,粒子飞出平行板电场后经过界面 MN、 PS间的无电场区域后,进入固定在中心线上的 O点的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区域(设界面 PS右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不受界面的影响)。 已知两界面 MN、 PS 相距为 L= 12cm,粒子穿过界面 PS最后垂直击中放置于中心线上的荧光屏 EF.要求:(静电力常数 k= 910 9Nm 2/C2) ( 1)假设该带电粒子从界面 MN飞出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交两平行金属板间电场中心线与 C点,且 R点到 C的距离为 x,试证明 x= l/2 ; ( 2)粒子穿过界面 PS时距中心线 RO的距离; ( 3)点电荷的电量 Q.。20xx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试卷物理试题(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13.模块 3— 4 试题( 10 分) ( 1)( 6 分)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的速度为 2 m/s,在传播方向上有 A、 B 两 点,从波刚好传到某质点( A 或 B)时开始计时,已知 5s 内 A 点完成了 6次全振动, B 点完成了 10 次全振动,则此波的传播方向为 (填“ A B”或“ B A”),波长为 m,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 m . ( 2)( 4
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B. 气体体积变小时,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打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C. 压缩一定量的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D. 有一 分子 a 从 无穷 远 处 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 b,当 a 到达受 b 的 分子 力为零处时, a 具有 的动能一定最大 (
和电流表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 E 和内电阻 r,电路如图所示,图中R1为粗调滑动变阻器, R2为微调滑动变阻器,实验得到的四组数据,如表中所示. ① 表中数据经处理后,可以确定电动势 E = ▲ V,内电阻 r = ▲ Ω. ② 现有滑动变阻器: A( 10Ω 1A), B( 500Ω ), C( 500Ω ) .那么在本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 R1应选用 ▲ , R2应选用 ▲ ,(选填“ A”
① 下面关于理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理想实验是虚幻的,所以引入它没有现实意义 B.理想实验是没有实验基础的 C.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事实基础上的,对发现新的科学规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D.理想实验抓住了客观事实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② 以下给出了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有关程序: a.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斜面上仍然 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 b.取两个对接的斜面
质点振动图像如 b 所示,当 O 点第一次达到正方向最大位移时刻 , P 点刚开始振动,则 ( ) A .P, 、 P 两点距离为半个波长,因此它们的振动步调始终相反 B.当 Q/点振动第一次达到负向最大位移时, O 质点已经走过 25cm 路程 C.当波在绳中传播时,绳中所有质点振动的速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若 O 质点振动加快,周期减为 2s,则 O 点第一次达到正方向最大位移时刻, P
外界吸热 B.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变大 C.气体分子平均速率变大 D.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器壁上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减少 ( 2).热力学第二定律常见的表述 有两种,第一种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 第二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 如图 4( a)所示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第一种表述画出来的示意图,外界对制冷机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