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生物试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⑶人登岛后的第 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 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⑷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 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31. 【解析】 ⑴ 人吃兔,狐也吃兔,人同时也捕食狐,所以人和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关系。 病毒与宿主是寄生的关系,故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 ⑵ 见 下图。 ⑶ 人登岛以后,狐狸濒临灭亡,野兔数量大大增加,导致食物空间等竞争加剧,则竞争强度增加。 ⑷ 捕食者种群密度增加 ,导致野兔数量呈下降趋势,流行病传染程度减弱。 【答案】 ⑴ 竞争和捕食 寄生 ⑵ 见 上图 ⑶增加 ⑷减弱 ( 11 年 大纲版全国卷) ,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 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 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动物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草原生态系统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 这两个 群落 中动物 都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 A ( 2020 年安徽卷) 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 不正确 . . . 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答案: B 考查群落的结构演替以及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B 选项不正确,发生于火山,冰川泥,以及沙丘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此演替已到了森林阶段所以一定是很 长时间,人类的活动会使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同地段上的差异属于水平结构,空间上的垂直分布属于垂直结构。 ( 2020 年浙江卷) 是调查某野山羊种族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 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 ,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年龄(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存活数(只) 1000 801 789 776 764 734 688 640 571 439 252 96 6 3 死亡数(只) 199 12 13 12 30 46 48 69 132 187 156 90 3 3 A. 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来源于存活数 B. 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图呈凹形(类型 III) C. 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 D. 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答案: B ( 11 年 北京卷) ,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 不相符 . . . 的是 器 调查其洄游路线 乌 尔黄鼠的丰 ( 富 ) 度 答案: D ( 11年四川卷) 线的叙述, 不正确 . . . 的是 ,调整期将缩短 ,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 ,活细胞数目维持相对恒定 ,可释放出抗生素等代谢产物 答案: C 解析: 进入对数期的微生物代谢旺盛,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作菌种或科研材料; 进入稳定期后,微生物仍会产生新细胞,这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活细胞数目保持相对稳定,因此 C 错。 ( 2020 年江苏卷) 25.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 1 和 20 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B 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 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 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 K 值时开始衰退 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 11年广东卷) 28.( 16分) 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 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 有关该污染物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 ( 1)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合成,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功能有何变化。 小鼠在食用含较高剂量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萎缩,请推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各有何变化。 该污染物通过 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 2)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年龄组成 发生改变(如图 12),请预测该种群数量 的变化趋势。 ( 3)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 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 4)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 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 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筛选 目标菌株的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 、 、 NaCl、 H2O 和琼脂。 2答案:( 1)繁殖功能下降 失去细胞免疫以及部分体液免疫 食物链 ( 2)由增长型变成衰退型,种群数量下降 ( 3)群落 ( 4)生物多样性 抵抗力稳定性 三丁基锡 13(海南 )取某植物的胚芽鞘和幼根,切除胚芽鞘尖端和幼根根尖的尖端(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然后将胚芽鞘(近尖端向上)和幼根(近尖端向上)直立放置,分别在两者切面的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快(生长素浓度为促进胚芽鞘 生长的最适浓度),培养在黑暗条件下,幼根和胚芽鞘弯曲生长且方向相反,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合理的是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