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栓栓塞症培训讲义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V/Q比例失调 肺内右向左分流 支气管痉挛,通气功能障碍 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间质、肺泡出血渗液 肺泡萎陷,肺不张,呼吸面积减小,肺顺应性下降 (二)对肺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2) 胸膜受累,胸腔积液 呼吸力学障碍 卵圆孔开放 肺梗死 缘何肺梗死不易发生。 —— 呼吸功能障碍 /衰竭,低氧血症,低 /高碳酸血症 栓子的大小和数量 多发栓子的递次栓塞间隔 基础心肺贮备功能 个体反应差异 血栓溶解快慢 —— 影响临床结果 肺血栓栓塞症的常见症状 呼吸困难及气促 胸痛 晕厥 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 咯血 咳嗽 肺血栓栓塞症的常见体征 呼吸急促 心动过速 血压变化 发热 颈静脉充盈或搏动 哮鸣音、湿罗音、血管杂音 胸腔积液 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或分裂 P2A2 PTE诊断 疑似诊断 确定诊断 求因诊断 PTE的分型 PTE的分型 1.大面积 PTE( massive PTE) 临床上以休克和低血压为主要表现,即体循环动脉收缩压 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幅度≥40mmHg,持续 15min以上。 须除外新发生的心律失常、低血容量或感染中毒症所致血压下降。 PTE的分型 非大面积 PTE( nonmassive PTE) 不符合以上大面积 PTE标准的 PTE。 此型患者中,一部分人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有 RVD或临床上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等表现,归为次大面积PTE( submassive PTE)亚型。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CTEPH) PTE的治疗 一般治疗 呼吸循环支持治疗 溶栓和抗凝治疗 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 抗凝治疗 UFH予 20xx~5000 IU或按 80 IU/kg静注,继之以 18 IU/kg/h持续静滴。 在开始治疗后的最初 24h内每 46h测定 APTT,根据 APTT调整剂量,在 24小时之内使 APTT达到并维持于正常值的 ~。 抗凝治疗 APTT 初始剂量及调整剂量 下次 APTT测定的间隔时间( h) 治疗前测基础 APTT 初始剂量: 80 IU/kg静推,然后按 18 IU/kg/h静滴 46 APTT35s( ) 予 80 IU/kg静推,然后增加静滴剂量 4 IU/kg/h 6 A。肺血栓栓塞症培训讲义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林 q12h 皮下注射 开始抗凝治疗第 3天,加用华法林 4mg/日 加用华法林 10天后, INR达 停用速碧林,继续口服华法林 病例 2 溶栓后 1周内患者胸闷症状缓慢消失 血气分析: PaO2 87mmHg PaCO2 35mmHg 超声心动图:右室横径 后壁 主肺动脉内径 肺动脉压力 46mmHg CTA: 2周后复查 CTA仍可见肺动脉内残余血栓 CTA:
挑选 清洗去皮 漂洗 浸泡护色 漂烫熟化 护色液配制 漂烫液配制 计量装袋 /瓶 漂洗 注液 真空封袋 /盖 巴氏杀菌 冷却 擦干 喷码 贴标 入库贮藏 出厂检验 灌注液配制 ( 2)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废水主要在清洗原料 、 清洗设备和 冲洗车间地面时产生。 清洗原料的废水经 物理 净化后可循环使用,或直 接排入 农田;清洗设备、车间地面的废水经过滤、灭菌处理后也可循环使用
“连云港市企业安全标准化”二级、一级企业;石油公司、 XXXX 物流完成了“企业安全标准化”的市级申报工作;连富公司、海建公司也做好了迎接上级政府部门达标验收的准备工作。 二、 集团 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二 〇 一 〇 年 集团发生了 3 起 一般交通安全事故,虽 情节轻微, 但反应出驾驶员 行车安全意识 还需加强,行车操作 技能还 有待 提高 , 同时也 暴露
图所示回 答: ①制作材料中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填字母 ) ②用金属材料制作电源插头的插孔,是利用了金属的 性。 ( 2)豆浆已成为众多家庭的早餐必备饮品,下表是豆浆中一些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 成分 水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钙 磷 铁 维生素 A 质量分数( %) ①豆浆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是 (至少填两种 ), 缺少上表中 元素会引起贫血。 ②若成 年人每天饮用 250 mL
PAA) LABORATORY/ASSISTANT EXAMINATION • DVT的辅助检查 —— 与 PTE检查同时进行 – 静脉超声检查 有症状的近端 DVT,敏感性 95%,特异性 98% – CTV – 放射性核素静脉造影 – MRV – 肢体阻抗容积图( IPG) – X线静脉造影 “金标准 ” ,适用于无创检查不能确定诊断 动脉血气分析 •低氧血症 •低碳酸血症 –
,在教学组织上,必须进行教学组织的重建 —— 发现与应用。 学生以“认知结构”为主线,以大单位式为单位组织教学,也称“长程两段”设计进行教学组织。 第一段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某一结构阶段 —— “教学结构”(慢),主要采用发现式,即 自主、探究和合作,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此过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培养。 第二段是学生应用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