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能训练一安全用电常识和常用电工工具及操作工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气设备 应特别注意安全; 电源应采用三相五线制与单相三线制,线路接头采用熔焊或钎焊。 1. 5. 3 防雷 雷电产生的强电流、高电压、高温热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和多方 面的破坏作用,给电力系统、给人类造成严重灾害。 1.雷电形成与活动规律 雷鸣与闪电是大气层中强烈的放电现象。 雷云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摩擦、 冻结等原因,积累起大量的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很高的电位。 当带有异性 电荷的雷云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击穿空气而发生强烈的放电。 雷电活动规律:南方比北方多,山区比平原多,陆地比海洋多,热而潮 湿的地方比冷而干燥的地方多,夏季比其它季节多。 一般来说,下列物体或地点容易受到雷击 : ( 1) 空旷地区的孤立物体 、 高于 20m的建筑物 , 如水塔 、 宝塔 、 尖形屋顶 、 烟囱 、 旗杆 、 天线 、 输电线路杆塔等。 在山顶行走的人畜 , 也易遭受雷击。 ( 2) 金属结构的屋面 , 砖木结构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 3)特别潮湿的建筑物、露天放臵的金属物。 防 雷 ( 4) 排放导电尘埃的厂房 、 排废气的管道和地下水出口 、 烟囱冒出 的热气 ( 含有大量导电质点 、 游离态分子 )。 ( 5)金属矿床、河岸、山谷风口处、山坡与稻田接壤的地段、土壤 电阻率小或电阻率变化大的地区。 2.雷电种类及危害 ( 1)直击雷 雷云较低时 , 在地面较高的凸出物上产生静电感应 , 感应电荷 与雷云所带电荷相反而发生放电 , 所产生的电压可高达几百万伏。 ( 2)感应雷 静电感应雷 : 电磁感应雷 : 感应雷产生的感应过电压,其值可达数十万伏。 防 雷 ( 3)球形雷 雷击时形成的一种发红光或白光的火球。 ( 4)雷电侵入波 雷击时在电力线路或金属管道上产生的高压冲击波。 雷击 的破坏和危害,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电磁性质的破坏; 二是机械性质的破坏;三是热性质的破坏;四是跨步电压破坏。 3.常用防雷装臵 基本思想是疏导,即设法构成通路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避 免雷击的破坏。 常用的避雷装臵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和避雷器 等。 ( 1)避雷针 一种尖形金属导体,装设在高大、凸出、孤立的建筑物或室外 电力设施的凸出部位。 常用防雷装置 避雷针的基本结构如图 1. 15 所示,利用尖端放电原理,将雷 云感应电荷积聚在避雷针的顶部,与接近的雷云不断放电,实现地 电荷与雷云电荷的中和。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从空间到地面的一个折线圆锥形,如 图 1. 16所示。 图 1. 15 避雷针结构示意图 图 1. 16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常用防雷装置 ( 2)避雷线、避雷网和避雷带 保护原理与避雷针相同。 避雷线主要用于电力线路的防雷保护, 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于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保护。 ( 3)避雷器 有保护间隙、管形避雷器和阀形避雷器三种,其基本原理类似。 正常时,避雷器处于断路状态。 出现雷电过电压时发生击穿放 电,将过电压引入大地。 过电压终止后,迅速恢复阻断状态。 三种避雷器中,保护间隙是一种最简单的避雷器,性能较差。 管形避雷器的保护性能稍好,主要用于变电所的进线段或线路的绝 缘弱点。 工业变配电设备普遍采用阀形避雷器,通常安装在线路进 户点。 其结构如图 1. 17所示,主要由火花间隙和阀性电阻组成。 火 花间隙由铜片冲制而成,用云母片隔开,如图 1. 18所示。 常用防雷装置 图 1. 17 阀型避雷器结构示意图 图 1. 18 阀型避雷器的火花间隙 1— 瓷套; 2— 火花间隙; 1— 空气间隙;2— 黄铜电极; 3— 电阻阀片; 4— 抱箍; 3— 云母垫圈 5— 接线鼻 ( 1) 为防止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沿架空线进入室内 , 应将进户线最 后一根支承物上的绝缘子铁脚可靠接地 , ( 2) 雷雨时 , 应关好室内门囱 , 以防球形雷飘入;不要站在窗前或 阳台上 、 有烟囱的灶前;应离开电力线 、 电话线 、 无线电天线 1. 5 米以外。 ( 3)雷雨时,不要洗澡、洗头,不要呆在厨房、浴室等潮湿的场所。 ( 4) 雷雨时 , 不要使用家用电器 , 应将电器的电源插头拔下。 ( 5) 雷雨时 , 不要停留在山顶 、 湖泊 、 河边 、 沼泽地 、 游泳池等易 受雷击的地方;最好不用带金属柄的雨伞。 ( 6) 雷雨时 , 不能站在孤立的大树 、 电杆 、 烟囱和高墙下 , 不要乘 坐敝蓬车和骑自行车。 避雨应选择有屏蔽作用的建筑或物体 , 如汽 车 、 电车 、 混凝土房屋等。 ( 7)如果有人遭到雷击,应不失时机地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 压,并送医院抢救。 技能训练 1 常用触电急救方法的观察与操作训练  一 . 训练目的 1. 学会根据触电者的触电症状 , 选择合适的急救方法; 2. 掌握二种常用触电急救方法: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的操作要领。  二 . 工具器材 放像机、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教学录像带、棕垫。  三 . 训练步骤及内容 1. 组织学生观看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的教学录像。 2. 以一人模拟停止呼吸的触电者 , 另一人模拟施救人。 “ 触电者 ” 仰卧于棕垫上 , “ 施救人 ” 按要求调整好 “ 触电者 ” 的姿势 , 按正确 常用触电急救方法的观察与操作训练 要领进行吹气和换气。 “ 施救人 ” 必须掌握好吹气 、 换气时间和动作要领。 3. 以一人模拟心脏停止跳动的触电者 , 另一人模拟施救人。 “ 触电者 ” 仰卧于棕垫上 , “ 施救人 ” 按要求摆好 “ 触电者 ” 的姿势 , 找准胸外挤压位臵 , 按正确手法和时间要求对 “ 触电者 ”施行胸外心脏挤压。 4. 以上模拟训练二人一组,交换进行,认真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