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试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纳 ____; “掌握学习 ”的创立者是 ___布卢姆 ___。 18.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 19.我国的道德核心是集体主义精神,是德育的重点内容;自觉纪律既是教育手段又是目的。 三、 简答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 20.在学校工作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以教学为主。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是由学校的性质决定的。 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要做到以教学为主,首先要求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使教学有时间上的保证;其次,在内容上,以学书本知识为主,教材吸取人类的科学成果,价值高,有严密的学科体系。 此外,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当然,以教学为主,并非教学惟一,应注意防止不正确倾向的出现。 21.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 主导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 1)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这一矛盾,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 2)教育方针及政策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要通过教师来实现; ( 3)教师总是一定社会利益的代表者,决定了学生思想政治方向。 教师的思想观点和立场,对学生的政治态度有着直接影响; ( 4)教师闻道在先,经过专业训练,懂得教育方法,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引路人。 22.学生为什么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 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从而决定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客体地位;同时,学生本身所具备的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的特点,也说明学生处于客体地位。 从另一方面看,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具有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始终是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 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特点,作为有自觉性和独立性的人,决定了他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23.建立学制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3.建立学制的依据是多方面的,受许多因素影响,但归结起来,主要依据有 4 点: ( 1)学制建立首先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科学不发达,不可能出现技术和专业学校。 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大工业机器生产的发展,普及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才出现了现代学校体系。 ( 2)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学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映一定社会政治经济要求,并为其统治阶级利益服务。 因此,学制在专业设置、入学条件和教育目的等方面的确立,必然受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 3)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成长经历不同的年龄阶段。 每 一阶段,各有其年龄特征。 在确立学制时必须适应这种特征。 ( 4)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参照国外学制经验。 每个国家的学制都有自己形成和发展过程,建立学制时,要吸收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适合自己的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同时也要参照和吸收外国学制中有益的经验。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 13 分) 24.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试论述这一德育过程规律。 知、情、意、行,是品德构成的四个要素,对其培养和提高,达到统一和谐发展,是德育过程一个基本规律。 知即品德认识,是指人们 对一定行为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和评价,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原因。 情即品德情感,是指人们伴随着品德认识所出现的爱与恨、喜欢与厌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