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需要水压不一致,矿井在施工设计时或矿井在施工 时根据各用水点所需水压的实际需要采用压缩空气增压或安装管道加压泵增压的方式对各防尘点用水进行增压,局部压力过高时安装减压阀。 第九章 地面生产系统及总平面布置 第一节 煤炭用途及加工 一、煤质特征、指标、工艺性能及其用途 (一)煤质特征 矿井 开采 煤层有 中连、中大连、外大连、双连煤层 共 2 层, 中大连和外大连 煤层为:褐黑色,参差状断口,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质地致密,性脆。 由暗煤组成,煤岩类型属暗淡型。 双 连 和中连 煤层为:褐黑色,玻璃光泽,参差状断口,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 内、外生裂隙较发育,以亮煤、暗煤 为主,夹丝炭。 煤岩类型属半暗型。 (二)指标 根据煤质特征,按照煤炭分类标准,上煤组外大连和中煤组中大连煤层属高灰中硫中等发热量气肥煤,上煤组双连煤层属中灰低硫高发热量肥煤,中煤组中连煤层属中灰低硫高热量气肥煤。 其煤层煤质主要指标见表 9- 1- 1, 矿井煤质分析成果表 表 911 17 (三)工艺性能及其用途 由于矿井提供的资料中无煤的加工工艺性能,加之矿井生产能力小,故不考虑设置洗选设施。 根据矿井提供的有关资料及邻近矿井和地区的实际情况,矿井原煤主要用作一般动力用煤及民用煤。 二、原煤加工及产品方案 根据该矿的生产规模及产品情况,矿井不设洗选加工,仅在矿井工业广场设置煤仓进行筛分,人工选矸及煤块分选。 三、排矸系统 由于矸石对环境会产生污染,应在矿井下处理一部分,同时大力开展矸石综合利用,用煤矸石烧砖、制水泥、建材,用于铺路,还可以用来填开采塌陷区,填后复土造田。 矸石的综合利用可以变废为宝,不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创造了物质财富。 矿井年排矸量约为 万 m3,其中 50%考虑用于井下充填, 30%考虑销往矸砖厂和建材厂,剩余的 20%由排矸场堆放处理。 排矸场地选择在矿井井口西侧约 地处,四周通过围墙圈闭。 此处为贫脊洼地。 矿井矸石运出井后,通过矿车直接运至排矸场。 排矸场排煤层 层位 煤层名称 原 煤 煤炭工业类型及品级 水分 (%) 挥发份 (%) 灰份 (%) 粘结性指数 全硫 (%) 发热量 焦耳 /kg 上煤组(T3xj5) 外大连 4 气肥煤 双 连 5 肥煤 中煤组(T3xj5) 中 连 4 气肥煤 中大连 4 气肥煤 18 矸后复土造田。 经计算排矸场容量 万 m3,按矿井每年需 堆 放处理的矸石量 20%= 万 m3计算,该排矸场的服务年限约为 年,满足矿井服务年限的要求。 第二节 地面运输 一、概况及外运方式 矿井有简易公路 与永铜公路相接,距 XX 运距 30km,距成渝高速路 永川站 34km, 矿区 至渝遂高速路 XX出口 25Km, 交通方便。 矿井扩建为 60kt/a后,地面运输条件可充分满足需要。 矿山陆路交通比较方便。 矿井区域公路路况良好, 根据矿井生产能力及交通运输现状,矿井地面运输采用汽车运输,根据用户地点的不同,可采用汽车分别运至车站码头或用户指定地点。 二、道路设施技改 矿井现有 自修 距铜永路的公路 矿区自建公路, 矿井投入生产后利用井下产生矸石对该公路进行局部修整,局部加宽加牢固后即可满足矿井生产时运地面运输条件要求。 第三节 辅助设施 根据矿井工业场地地形及矿井生产规模,结合矿井现场设施,在矿井井口工业场地两侧沿坡地地形布置有机修车间、坑木加工房、综合楼、充电房、锅炉房、变电所等主要生产、生活辅助设施。 一、机修车间 根据矿井生产规模、服务年限结合矿井现有设施实际情况,在矿井工业场地设一机修车间,建筑面积约 250m2,内设金属切削机床三台,锻压机 19 床一台,电焊机两台。 二、材料设备库 由于矿井生产能力小,对矿井生产过程中所需材料大部分利用露天堆场进行堆放,对极少部分不能露天堆放的设备、材料存入矿井机修车间或机修车间内材料配件室。 材料设备库建筑面积约 100m2 三、坑木加工房 根据矿井生产规模的实际情况,在矿井工业场地设置一坑木加工房,建筑面积约 60m2,内设木材加工机床一台,修磨机床一台。 四、煤样化验室 由于矿井生产规模小,矿井不设煤质化验室,矿井定期将煤质采样送交有关部门或中介机构进行煤质化验即可。 五、救护队及医疗所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矿井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进行救护,根椐本矿井矿井生产能力、开采技术条件、灾害情况确定,设置兼职救护人员 9人,并配有相应的救护设备和设施。 为保证矿井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对受伤人员进行及时抢救和进行必要的护理,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及矿井的自身条件,矿井在井口 综合楼内 设置医疗保建站。 第四节 总平面布置 一、总平面布置主要原则 根据《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及有关规 程、规范要求,矿井 工业场地的平面布置 根据矿井在 充分利用已有场地、建 (构 )筑物和设施 情况下, 结合 矿井 地形、地物、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和工业场地 20 竖向布置, 在满足 井下开拓部署、地面生产系统、地面运输等主要生产环节 情况下, 根据建 (构 )筑物的功能特点,因地制宜地分区布置。 确保总平面布置 有利生产,方便运输,节约用地、减少压煤。 二、主要工业场地构筑设施布置 在矿井工业场地根据矿井现有生产、生活设施情况在矿井 明斜井 井口外狭长平坦地段,利用原平硐井口外 原煤 坪 、坑木加工房、机修车间、变电所等生产辅助设施。 在 原 主平硐 井口 外 布置有办公楼,食堂、矿灯房及井口浴室更衣室等生活辅助设施。 在 明斜井 工业场地上方 +430m标高布置有一个约 250m3高位水池。 三、其它工业场地构筑设施布置 + 430m老鹰岩 回风井口布置有通风机房、配电室,值班室。 在回风井上方 约 +440m标高布置有一个约 50m3高位 风井场地用消防 水池。 四、场内运输及管线综合布置 场内运输主要窄轨铁路来承担,场内主要工业建筑物均有 600mm 轨距的轨道连接,材料、设备、消防急救等利用矿区公路送至矿井,经轨道运向各需要地点。 满足矿井安全生产要求。 根据矿井生产规模,对场内 管线根据工业场地布置实际情况及建筑物功能要求分别采用架空、明敷或埋地敷设。 五、竖向布置及场内排水 由于场地地形相对较复杂,本着充分利用地形,对矿井工业场地内主要建筑按台阶式进行布置。 场内地面雨水的排泄,采用明沟、局部地段明沟加盖板为主的排水系 21 统。 将场地内雨水降水及时排出工业场地。 第 五 节 防洪排涝 矿井井田内无河流,矿井防洪主要是大气降雨形成的雨水汇集,故在矿井井口工业场地沿建筑外侧设置 400mm mm500(宽深)截水沟,并在场地内根据建筑布置设置雨水沟。 将场地内外雨水、井下水及各种经处理达标后的 生活污水排出场地外。 风井工业场地根据地形情况疏通原有排水沟。 第十章 环境保护及职业卫生 第一节 环境概述及执行标准 一、自然环境概况 矿区环境现状如:交通位置、地形地貌、地表水系、气象水文和地震等见第二章第一节井田概况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二、资源开发可能引起的生态变化 煤炭开采过程中,地表塌陷是引发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问题。 除此,建设期及运营期所产生的煤矸石的堆放也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煤层开采后,会造成地表塌陷,地表塌陷除对地面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外,还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产 生不利影响。 随着采空区的扩大,塌陷造成的裂缝使周围农田被切割,不利于耕种,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 当地表裂缝与地下导水裂隙带贯通或导水裂隙带贯穿含水层时,地表水体和地下水可能沿裂隙产生透水、下渗,使浅层地下水水位降低,改变地表植物耕层 22 水分原有的动态关系,使上覆土壤更趋干燥,不利于植物生长。 若任意堆放矿井建设期所产生的废弃土石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不仅占用土地,在暴雨时还可能淤积河道,冲毁农田,增加水土流失量,甚至引发重大事故。 三、 环境质量标准 水环境 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xx)中Ⅲ类水域水质标准; 地下水:执行 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 空气质量 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 声环境 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的 2类标准。 土壤 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四、排放标准 污废水 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中一级排放标准。 锅炉烟气 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xx)中Ⅱ时段标准。 噪声 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90)中Ⅱ类标准;施工期执 23 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 固体废物 执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以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xx)。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执行《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96)。 五、污染源 矿井地下开采排污环节 矿井生产过程中主要污染源为井下排水、噪声。 矿井工业场地地面系统生产排污环节 生产过程中主要污染源为矸石排放 、扬尘和噪声。 风井工业场地排污环节 风井工业场地在生产运行中主要污染源为噪声。 矿井工业场地其他排污环节 工业场地在生产运行中其余主要污染源为生产、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 第二节 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措施 一、矸石治理 矸石可用来回填工业场地及附近洼地塌陷地,部分用于回填废弃巷道和采空区充填,剩余矸石设计在井口附近修建矸石墙堆放在矸石场内,并将矸石直接销往附近的石灰厂、煤矸石发电厂。 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二、污、废水处理 生活污水处理 24 生活污水的处理本着节省投资的原则,设计采用沼气化粪池经初级生 化处理后由砼管排放。 矿灯房废水处理 矿灯房排除的极少量酸性废液,该废水主要含 1mg/ L 的铅及其化合物,1Omg/ L 的锌及化合物等有害物质,设计采用一容积 4m3的酸性中和沉淀池投加碱性中和剂,存放 1— 2 日处理后直接经砼管排放,处理后的废水可除去 90%以上的铅、锌及其他化合物等有害物质,出水的 PH 值可达 6~ 8范围内,铅、锌的含量可分别保持在 O. 1mg/ L、 1Omg/ L 左右,能满足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 井下废水处理 设计在井口附近建一预沉池和建一沉清池,将井下排水中煤泥经沉淀池沉淀后外排或经消毒,加混凝 剂后供矿井生产用水。 三、二氧化硫及烟尘防治 锅炉烟尘处理 锅炉配置有消烟除尘设施,只要加强管理,按规定使用,不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影响。 粉尘防治 井下产生煤尘,粉尘的作业点,应实行湿式作业和喷雾洒水,地表煤坪在煤坪一侧拟设人工洒水机,对煤坪进行喷雾洒水,在煤仓及装载点设洒水器进行洒水除尘,防止煤尘飞扬。 本矿所煤层为低硫煤,对环境大气污染小,满足标准要求,矿井工业场内使用的锅炉配置有消烟除尘设施和一定高度的烟囱。 25 四、噪声防治 产生噪声的各种机器设备位于厂房或井下硐室内,扇风机本身装有消声器,在 设计中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设备基础设减振垫以消除噪声污染。 五 废气,废水,废渣综合利用 为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美化环境,绿化是一项有效的措施。 本项目设计建设的同时,应加强工业场地,生活区的绿化,多栽常绿乔木及花草。 五、废气、废水、废渣综合利用 井下涌水采用絮凝沉淀处理,出水 SS77mg/L,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96)一级标准要求。 经消毒后部分复用于地面及井下洒水消防洒水,场地绿化等。 目前 XX 区域城乡居民建房仍以粘土实心砖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对国家限时禁用粘土实心砖的 政策正在加大力度执行,利用煤矸石烧制空心砖代替粘土实心砖,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可以满足建筑市场对建筑材料的需求。 同时可利用煤矸石制作井下支护碹块,实现变废为宝,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并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因此采用矸石制砖和支护碹块是本项目对固体废物进行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炉渣来自锅炉房。 炉渣对环境的危害较小,可与矸石一起利用制砖。 矸石填埋时,炉渣可以和粘土,黄泥浆一样作为隔绝矸石与空气接触的覆盖层,效果良好。 六、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是矿井开发应重点防治的对象。 矿井开发引起的水土流失,主要来自于建井期 间工业场地及场外公路的土方施工,以及生产期间地表变形塌陷引起的植被破坏。 矿井建设应尽量减少植被破坏,公路两侧地界内的山坡地应修建护 26 坡或采取其他的土地整治措施。 对矿井塌陷地进行综合治理,恢复表土的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七、地表塌陷治理 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