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地区二维地震勘探工作总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3 7 结论及建议 结 论 34 存在问题及建议 34 5 概 况 、 前言 受 X电 XX 项目部和 XX 县政府委托,在阿勒泰地区 XX 县寻找一块煤炭资源,作为 X 电 XX 项目 配给资源, XXXX 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 质勘查院 根据以往在 XX 县施工及收集的地质资料,组织一合作的勘查单位,通过收集以往二维地震成果, 编制出XXXX自治区 XX县 XX 地区二维地震勘探工作总结》 ,为下一步勘查工作圈定工作范围及提出工作建议。 XX县 位于 XXXX自治区西北部,隶属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阿 勒 泰 地区 管辖,其境内的 煤炭资源丰富。 随 着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需求量不断增长,给该区煤炭的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 会。 新疆 阿尔泰市 XX县 XX地区位于 XX县县城 南南约 10km处。 依据邻区地质资料,在本区大面积第四系覆盖层之下,发 育 的侏罗系含煤地层,含煤层 5~10层,其中以下侏罗统西山窑组含煤性较好,主要可采煤层厚度大,煤质较好,是良好的民用及工业动力用煤,也可做为炼油用煤,极具开采价值。 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要求, 本次 二维地震 总结报告地质 任务如下: 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寻找一块埋藏较浅的煤炭资源, 初步 了解 其 构造形态 、 初步评价勘查区构造复杂程度。 初步查明 主要可采煤层的分布范围。 确定验证孔的孔位及设计孔深。 6 在验证孔的基础上,申请探矿权,为下一步进行普查工作做准备。 、勘查区位置与交通 勘查区位于 XX 县西南约 10km 处 ,勘查区 南北 长 约 , 东西 宽 约 ,面积约 ,行政区划属 XX 县 管辖。 新疆 XX 县 XX 地区煤炭勘查预测区拐点坐标(北京 54 系) x y 经度 纬度: 87176。 07′ 36″ 46176。 19′ 14″ 87176。 13′ 47″ 46176。 19′ 12″ 87176。 13′ 47″ 46176。 15′ 41″ 87176。 07′ 33″ 46176。 15′ 47″ 控制面积约: XX 县 位于 XXXX 自治区北部,地处阿勒泰山南麓 、 准噶尔盆地北缘,东与富蕴县相邻,南与玛纳斯县、呼图壁县相接,西与 和布克赛尔 县相依,北与布尔津县交界。 预查 区 位于 XX 县西 南约 100m处 , 217 国道从勘查区的西部 25km 处通过,勘查区内有简易公路穿过,交通 较 便利(见 图 11 交通图)。 7 图 11 交通图 、以往地质工作 勘探区已往地质工作有石油普查,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和煤炭资源远景调查。 1. 1959 年新疆石油局准北大队在和什托洛 盖盆地进行了 1: 10万石油详查工作,对中 — 新生界地层进行了划分对比,对和什托洛盖盆地的主要构造形态作了描述,但对煤层甚少涉及。 2.新疆区调区于 1975 年 — 1982 年在本区进行了 1: 20 万地质调查和修测,正式出版了地质和矿产图及调查报告。 该报告对区内的地层构造,矿产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划分,为以后在本区开展地质找矿 8 工作奠定了基础。 3. 1984 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在和什托洛盖盆地进行了 1: 20 万地震测量,编有盆地基底构造图和地震解释报告,为盆地构造形态提供了深部资料。 由于行业局限没有收集到此井的资料。 4. 1984— 1989 年,新疆地矿局第九地质大队对和什托洛盖含煤盆地进行了 1: 5 万煤炭资源远景调查,分别提交了《新疆和什托洛盖盆地骆驼脖子 — 白砾山一带 1: 5 万煤田地质报告》和《新疆和什托洛盖煤田 1: 5 万远景调查汇总报告》。 以上 工作对盆地内的煤系地层进行了统一的对比划分,初步确定八道湾组上亚组及西山窑组下亚组为区内主要含煤岩组;工业煤层主要赋存与西山窑下亚组中。 初步查明了煤系地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岩性的区域变化特征,对区内煤层层数,厚度、结构及煤质特征有了初步了解,对整个含煤盆地的构造格架作了阐述。 地质概况及地 球物理特征 、区域地质 、区域地层 勘查区位于准噶尔含煤盆地的北部,区域地层属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分区中的库普小区和乌伦古河小区,现依据区调资料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⑴ 、古生界( PZ) 本区域出露的古生界地层有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等,分布于乌克拉嘎尔山、谢 米 斯台山、阿尔加提山、白砾山和西力克山等地,为海陆交互相的中性、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 9 建造,主要岩性以暗灰绿色火山质凝灰岩、凝灰质砂岩、 片岩、千枚岩、板岩、粉砂岩、 角砾岩、石英钠斑岩、霏细岩、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地层厚度大于 3267m,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不明。 ⑵ 、中生界( MZ) 本 区 域出露的中生界地层有侏罗系、白垩系,均分布于和什托洛盖坳陷中部。 侏罗系由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地层组成,为一套河流相、湖滨相及湖泊沼泽碎屑岩沉积,主要岩性为灰白色石英砂岩、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炭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其中以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和中侏罗统的西山窑组为盆地内主要含煤岩系,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白垩系( K)分布于凹陷区东南部,为一套内陆湖相 — 浅湖相碎屑沉积,岩性为黄绿色、褐红色泥岩、粉砂岩少量砂砾岩,其中上白垩统艾里克湖组( K2a)夹 一套褐红色膨润土矿层,是配制钻孔冲洗液的较好原材料,该系地层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中生界地层厚度大于 1245m。 ⑶ 、新生界( KZ) 区域内 发育地层有 第三系的古近 系乌伦古河组( E23W。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