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4万吨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海拔标高+250 m,亦是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 矿区相对高 差 335 m。 地形坡度角 22176。 ~25176。 ,一般为 24176。 (二) 河流水系 矿区位于黄草峡背斜北 段 西翼 ,矿区内无大的水体,季节性冲沟发育,旱季无水 ,雨季时地表汇水成流,均为长江水系。 三、气象及地震 (一) 气象条件 矿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温暖潮湿,四季分明,具有春早、夏热、秋雨绵绵、冬暖多雾的特点。 年平均气温 18℃,最高气温 ℃( 20xx 年 8 月 15日),最低气温 ℃( 1975年 12 月 15 日),平均相对温度 ~ 毫巴,多为偏北风,年平均风速 19 m/s,最大瞬时风速 20 m/s,年平均雾日 158 天, 7 是我国多云雾、低日照的地区之一,无霜期长达 210天。 矿区年均降雨量 1100 mm,降雨多集中于 6~ 9月,但季节性沟系较发育,大气降 水由季节性沟系排出矿区,泄水条件好。 地下水由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同时补给地表水,径流方向以垂直为主,水平侧向分流次之。 (二) 地震概况 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 ( GB1830620xx), 重庆地区(包括本矿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g,矿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s,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四、矿区经济概况 区内人口主要从事农业,次为矿产开发 (以煤炭为主 ),少数从事商业、运输等。 粮食及经济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油菜等。 当地剩余劳动力多,村民渴望兴建煤矿,以带动当地经济发 展。 五、矿井开采现状 矿井开采 +335 m~ +100 m水平,井田范围内有 K7 和 K8 煤层可供开采, +335 m 标高以上已为采空区,矿井现按照扩建项目建议书对 +240 m 水平进行开拓布置。 矿区位于 黄草峡 背斜 北 段 西 翼, 其中矿井范围拐点 3~ 4 线与 下河坝煤矿 紧邻,根据设计要求 井田内西东两翼各 留设有 20 m边界保安煤柱。 矿权无重叠、无交叉 ,其余方向上 500 m 范围内均无煤矿。 (详见插图 2: 桐木 煤矿矿权关系分布示意图) 六、矿区工程地质条件、是否属于国家保护区范围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估,在井田范围内未发现滑坡、崩 塌、岩溶塌陷、泥石流、地表开裂等不良地质现象;矿区内经多年开采,在原开采地段未见采空塌陷、裂缝、滑坡、崩塌、地面建筑物拉裂变形等破坏环境现象,现状整体稳定。 采空区管理采用 局部填充 法,采高 m,加之距地表埋深较大,地面一般不会发生沉降,对地面山体影响较小。 根据地灾评审意见,矿区范围现状基本稳定,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损失中等、危险性中等,专家组评审 8 结论为矿界范围内基本适宜开采煤层。 矿区范围内地表 民房 稀少,没有森林公园、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国家保护区和地方的文化、旅游景点。 七、现有 电源、水源情况 (一) 电源情况 矿井供电情况良好,取自供电所高压线 10 kV 线路的电源,直接接到矿山变电所,供往井下和地面用电地点。 可满足生产生活用电,同时自备一台 200 kW柴油机作为保安电源。 (二) 水源情况 水源在矿区内解决,生活用水 和工业用水 取自 一级明斜井井 口 以 东 100 m的石英岩中裂隙泉作饮用,村民也是饮用该水, 该水源长年不断,供水可靠。 该处水源未经检测 是否达卫生标准 ,建议矿井立即取样化验,以保证矿井饮用水安全。 第二节 地质特征 一、地质构造 (一) 井田地层 矿井出露地层主要为 三叠系 上统须家河 组三段( T3xj3)、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 J1z) 及部分自流井组( J1z1)。 现将矿井出露煤系地层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含煤岩系须家河组( T3xj) ( T3xj6):厚 110m。 主要为浅灰色 褐黄色 中厚层状中~ 粗 粒长石石英砂岩 , 间 夹 深灰色砂质页岩及薄 层 粉砂岩,含 菱铁矿结 核 ,含菱铁矿结核,斜层理发育,厚度变化大,属河床相沉积。 ( T3xj5):厚 60m。 灰 、黑色页 岩、 砂质页岩夹粉砂岩炭质泥岩及细粒砂岩。 含 极薄 煤 层 2~ 6层。 9 ( T3xj4):厚 105m。 浅灰 、灰黄 色 中 至 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 组成,中部夹少量黑色水云母砂质页岩及铁质胶结的石英砂岩 ,具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多属河床相,少数为河漫滩相,厚度变化大,岩性不稳定。 ( T3xj3):厚 35m。 灰至黑色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夹质页岩,含煤 1~ 3 层, 不可采。 中上部夹细粒砂岩,显水平及微波状水平层理。 属滨湖泥炭沼泽相。 (二) 区域构造 桐木 煤矿区域构造位于 黄草峡 背斜 北 段 西 翼 ,矿区内出露地层有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三段( T3xj3)、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 J1z)及部分自流井组( J1z1) ,总体上说区域构造简单。 (三) 井田构造 矿区位于 黄草峡背 斜 北段西 翼,单斜构造, 平均 地层 产状 337176。 , 倾角 41176。 矿区内未 发现 断 层 ,地质构造简单。 二、煤层及煤质 (一) 煤层 K8 煤层 (上连) : 赋存于须家河组第五段中下部,上距六段底部石英砂岩的底界 ~ m,层位稳定,呈层状及相似层状,煤厚 ~ m, 浅部+330 m 水平煤层平均厚 m,中深部已掘巷道 +240 m,煤层平均厚 m,全井田平均厚 m。 结构复杂,浅部为单煤层或含一层夹矸, 20xx 年重庆煤研所提供的资料, K8 均为单煤层,本次在 +328 m 主平硐 K8 西运输巷实测三个具代表性的见煤点, 净煤厚 ~ m 中间夹一层泥岩夹矸,厚 m,西巷至风井交叉口已密闭,据业主提供西巷 +330 m运输巷揭露 K8 厚 ~ m,至中 深部夹两层泥岩夹矸,本煤层呈现由浅向深及由西向东增厚的趋势,夹矸泥岩及下分煤层变化大,应属较稳定的煤层。 顶部砂质页岩及细雨砂岩显水平层理,沉积环境较稳定,煤层产状,在地表比井下所测倾角 大 5176。 地质构造简单。 K7 煤层 ( 正连 ) :赋存于 须家河组第五段中部, 上距 K8 煤层 10~ 12 m,层位稳定,结构复杂,夹矸 1~ 2层,岩性为水云母粘土岩,上层夹矸厚 ~ 10 m,下层夹矸厚 ~ m,下层夹矸变化大, K7 煤层厚 ~ m,全井田平均厚 m,在矿区内总体属较稳定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 下距须家河组第四段顶部 ~ m, 含植物化石,沉积环境稳定。 (二) 煤质 该矿井的煤 呈灰黑色,半亮型煤,珍珠和玻璃光泽地,硬度不大,韧性小,节理较发育,呈菱角状与参差状断口,少数为贝壳状断口。 煤质属中灰高灰中高硫中 热 质配焦用煤和民用煤。 三、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和地温 (一) 瓦斯 根据 重庆市经济委员会文件渝经煤安【 20xx】 140 号《重庆市经济委员会关于长寿区煤矿 20xx 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属低瓦斯矿井 ,绝对瓦斯涌出量 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 m3/t。 (二) 煤尘爆炸性 根据 重庆市煤炭质量监督检验站 《 检测报告 》 外 20xx0395, 矿井 K7 煤层具 有 煤尘爆炸性。 建议矿山尽快补采 K8 煤层煤样委托相关单位进行煤 尘爆炸 性鉴定。 (三) 煤 尘 自燃 倾向 性 根据重庆市煤炭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报告》外 20xx0395,矿井 K7 煤层煤尘的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Ⅲ级,即不易自 燃煤层。 建议矿山尽快补采 K8 煤层煤样委托相关单位进行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 (四) 地温 本矿井属浅部开采,属正常地温带,矿井只要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保证配风量,不需要配置降温设施。 (五) 矿井冲击地压 本矿井属浅部开采,暂时没有发现冲击地压现象。 四、水文地质 (一) 矿区水文气象条件 11 矿区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冬暖、春早、夏热、多绵雨的特点。 矿区年均降水量 1110 mm,降雨多集中于 5~ 9 月。 地下水由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同时补给地表水,径流方向以垂直为主,水平侧向分流次之。 (二) 井 下水文地质情况 矿区位于 黄草峡背斜北段西翼 ,区内无大的 地表水。 矿区含水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 T3xj),现叙述如下: 须家河组第六段( T3xj6): 厚 90~ 120m,一般厚 105m。 浅灰色 、黄褐色 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 、长石岩屑砂岩。 含水 性中等。 须家河组第四段( T3xj4): 厚 105m。 浅灰 、灰黄 色 , 厚层 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砂岩夹粉砂岩、页岩,底部偶见砾岩透镜体 , 含水 性中等。 须家河组第五段( T3xj5):厚 50~ 70m,一般厚 65m。 为灰色泥岩、砂质泥岩 夹粉砂岩 、 灰质页 岩。 其中 K8(上连)、 K7(正连)煤层为本矿开采煤层 ,属隔水层。 须家河组第三段( T3xj3): 厚 10~ 57m,一般厚 35m。 灰、深灰 色泥岩、 砂质 泥岩 上部夹炭质页岩及 1~ 3 层煤线,不可采,中上部夹薄层细粒砂岩。 属隔水层。 (三) 矿井涌水量 该矿未作系统的观测记录,上山煤层采空区积水、砂岩层间水及灰岩岩溶裂隙水是主要涌水水源。 矿井涌水为自流排水。 该矿井上山为空采区,存在老窑积水,给下山开采带来 溃水威胁 ,在开采过程中应重视探放水工作,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采 )”。 依 据《重庆市 长寿区但渡 桐木 煤矿矿井水害防治方案》中关于涌水量的预计。 矿井现在正常涌水量为 14 m3/h,最大涌水量 21 m3/h。 矿井 未开采面积为 km2,已开采 面积为 km2,按矿井现在的涌水量采用 水文地质 比拟法计 12 算出矿井将新增涌水量为: 新增矿井正常涌水量: Q 正 =QO 正OSS1 =14179。 =23 m3/h 新增矿井最大涌水量: Q 大 =QO 大OSS1 =21179。 =35 m3/h Q 正 、 Q 大 :矿井预计增加的正常涌水量和矿井最大涌水量; QO 正 、 QO 大 :矿井现在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S1:未开采的煤层面积( km2); SO:已开采的煤层面积( km2)。 预计矿井将来的总涌水量为: 矿井正常涌水量: 14+23=37 m3/h 矿井最大涌水量: 21+35=56 m3/h 综上所述: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 五、其它有益矿物 该煤层尚未发现其它有益伴生矿产。 六、地质勘探程度及存在问题 本设计主要依据的地质资料是 20xx 年 1 月由重庆 一三六 地质队编制的《 重庆市长寿 区 XXXX 煤矿煤炭资源 保有 储量核 查检测说明书 》,计算矿井的占用储量为 kt,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20xx年 3 月以 渝 地矿协储测审字【 20xx】 040 号 予以审批。 根据《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 GB5039920xx)规定,本设计无批准的井田勘探或井田详查(最终)地质报告作为设计依据。 建议加强矿区地质工作,进一步查明矿区煤层的赋存状态,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可靠程度。 13 第二章 井田开拓 第一节 井田范围、储量及水平设置 一、井田范围 桐木 煤矿于 20xx年 10月 10日 换发了由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颁发采矿许可证,有效期 2 月 (20xx 年 10 月至 20xx 年 12 月 ),证书编号:5000000830530,设计生产规模为 10 kt/a。 桐木 煤矿现矿区范围共由 10 个拐点坐标圈定,开采深度为 +335 m~ +100 m,矿区南北走向长 970 m, 倾向宽 355 m,矿区面积 km2。 桐木 煤矿拐点坐标 表 211 拐点编号 X Y 拐点编号 X Y 1 3300215 36420xx5 5 3300397 36420554 2 3300576 36419998 6 3300319 36420598 3 3300948 36420885 7 3300305 36420535 4 3300648 36421085 8 3300360 36420471 备注 矿区面积: ,开采标高: +335m~ +100m,开采煤层: K K8煤层。 二、资源 /储量 (一) 地质储量 根据重庆 一三六 地质队 20xx 年 1 月编制的《重庆市 长寿 区 XXXX 煤矿煤炭资源 保有 储量核 查检测说明书 》,该报告经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资源 储量处认定以 渝 地矿协储测审字 【 20xx】 040 号予以审查通过。 该报告提出矿井划定范围内 (122 b) kt、( 333) kt。 储量计算参数及储量估算结果 表 表 211 14 块段 编号 块 段 级别 平面积 千 m2 倾角 176。 斜面积 千 m2 平均 厚度 m 容重 t/m3 储量 kt K7 1 122b 40 2 41 3 40 4 41 小计 5 333 40 6 41 小计 合计 K8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