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专题报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过任何老师能把这个分工配合的问题,像下面这位二十几岁的海底捞员工讲得这么清楚。 他是海底捞上海五店的夏鹏飞,他说:四川人都喜欢打麻将,仔细想一想,其实打麻将包含了所有企业成功的精髓。 任何工作都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要的是集体配合。 打麻将,不管谁掉了牌,都会有人尽快捡起来。 因为早捡起来 ,早开局。 早开局,好早点儿赢钱。 打麻将的人从来不迟到,说好晚八点,可是刚到七点三个人就先到了。 剩那个人在路上,这三个人电话一顿催:快点来,三缺一。 另外,打麻将的人从不挑剔工作环境。 冬天捂着被子打,夏天光膀子打。 没桌子把纸箱子倒放,放上板子就是麻将桌,洗脸盆垫上报纸就是凳子。 来一个兄弟说要请下馆子,四个人忙说改天改天。 再有,打麻将用手就能分辨出九万与七万,六条和九条,为什么 ?因为打麻将用心了,如果我们用一半的心感受工作会怎么样 ?最令人佩服的就是,打麻将的人永远不抱怨别人,只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输了钱的只会说:“ 我好背。 ”上洗手间拼命洗手,回来后,在点好的人身上摸一把,再用别人的打火机点上一支烟,狠狠抽一口。 海底捞员工有一句话,“在海底捞能熬过三个月的都是好样的。 ”在海底捞干活比一般餐馆要累,他们高于同行的收入和待遇不是从张勇口袋里拿出来的。 张勇有一句口头禅:“钱这个东西,天上掉不下来,地下也长不出来,只能从顾客口袋中掏出来。 ” 翻台率是衡量餐馆经营效率最重要的指标,它是指一张桌子每天能接待几拨客人。 接待客人次数越多,效率就越高,员工工作量也越大。 海底捞的翻台率比同行要高一倍到两倍,员工劳动强度自然高于同行。 海 底捞的传菜员脚上没有不起泡的。 后堂刷碗工手没有不烂过的。 前台服务员嗓子没有不哑过的。 腿没有不肿过的。 不但身体累,精神也累,海底捞店长不同于一般快餐店店长。 他们不仅要执行海底捞总部的流程和制度,还有打败对手的使命。 西安建国路海底捞店的店长方华强回忆:“ 20xx年 9 月,小肥羊火锅在离我们不到 300米的地方开了一家分店。 我们生意立刻淡了许多,显然它抢了我们的客人。 ”他们就使劲琢磨怎么把小肥羊赶出建国路,他几乎天天去小肥羊吃饭,研究对方菜式和服务优缺点,回来后就做出针对性对策。 结果, 20xx 年 5 月小肥羊终于熬不 下去,撤了。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白受的苦。 在一个让人看不起的行业,干着比同行还累的活,张勇让员工们相信,双手确实能改变命运。 师洪桥是北京海底捞的一位普通员工,童年家里连一个鸡蛋都很难吃到。 看到小朋友们吃冰棒和方便面很羡慕,“他们偶尔让我舔一口,都觉得好甜好幸福。 ” 后来她和哥哥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可父母只能供一个,“那天晚上,我爸爸哭了,妈妈看着我说 ,孩子,你就让你哥上吧。 他是你爷爷的命根子,你爷爷生前就一直想让他上大学。 ” 师洪桥什么也没说,就把录取通知书撕了。 她后来和妈妈都进了海底捞打工。 现 在拿的工资除了给哥哥寄生活费外,还能给自己买新衣服和零食。 20xx 年云南大旱,没有水,没法种庄稼,“我不怕,我有一双手,会在海底捞努力打拼,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让哥哥顺利完成学业。 ” 杨小丽当年开创了海底捞在西安的市场,最初大门打开,硬是没客人来,真急死了。 她看到电线杆上那些办证开发票治性病的小广告可以随便贴,也带着几个服务员去贴小广告宣传海底捞。 第一天没事,第二天就让城管抓到了。 她哭天抹泪折腾了一通,一分钱罚款没交,还把城管科长拉成了客户。 “那就是我们的工作状态,晚上说梦话都是‘姐姐,我们这里新开了一 间四川火锅店,叫海底捞,请来尝尝吧 !’”杨小丽说。 难怪海底捞员工成了同行挖角的热门。 很多餐馆到海底捞挖人。 先挖店长。 店长挖不动,就挖大堂经理。 经理挖不动,就挖领班。 领班挖不动,就挖服务员。 我问一个挖过海底捞服务员的餐厅老板:“人家挖人都挖经理,你挖服务员干吗 ?” 她说:“他们店长我挖不动,海底捞服务员的脑袋也灵活,在我们餐馆都能当领班。 ” 这位老板带人去吃了几次海底捞,每次不论怎么挑剔,愣是没挑出毛病。 有一次,她的一个经理要把一盘羊肉秤一秤,看够不够分量。 服务员不仅没烦,还说,哥,你是用我们厨房的秤,还 是我给您到外面买个电子秤 ?那个经理扑哧一下笑出来,然后坦白是同行,故意来挑毛病的。 结果那小丫头说,我早就看出来了,是同行我们更欢迎,你们逼着我们做的更好。 我问那个小丫头,在海底捞干了几年 ?结果,她说才八个月。 注:本文详见 20xx 年第 34 合刊《中国企业家》,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有意与中国企业家网站的内容转载等业务合作者,请与市场部联系 (电话: 649216168657)。 下篇:做大的烦恼 海底捞的生意越做越大,张勇的烦恼也越来越多,如何在传统的师徒制与标准化流程之间找到平衡 ?作为草根民营企业家如何保护 自己 ? 能下蛋的母鸡才值钱 从偏僻的四川简阳一路杀到北京和上海,张勇发现海底捞很有竞争力。 于是,他的战略目标就变成了,“我要把海底捞开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做中国火锅第一品牌。 ” 按照一般连锁经营的商业逻辑,目前势头这么好的海底捞要成为中国第一火锅品牌似乎不难,因为商业模式、管理团队、中央厨房、原料基地、物流系统和服务流 程都已日趋成熟,只要有充足资金或者通过加盟店的方式,就可以快速扩张起来。 然而张勇却认为这事急不得,因为他有一块心病没解决。 海底捞的所有做法别人都可以复制,只有海底捞的人是没法复制的,而这恰恰是其核心竞争力。 上哪找这么多海底捞的人呀。 千万不要以为都是农村来的打工者,都住在海底捞有空调、能上网和有人给打扫卫生的宿舍,就能干一样的活。 一个人在海底捞可以干 12 个小时,还笑着说不累,另一个人干 12 个小时,就要愁眉苦脸逃跑了。 一个人真相信在海底捞靠诚实肯干,用双手就能改变命运,另一个人则总是希望钻空子走捷径。 海底 捞对人的培养是建立在师徒制传帮带基础上,比如,张勇是杨小丽的师傅,杨小丽是北京大区总经理袁华强的师傅,袁华强是林忆的师傅。 这四个人中除了张勇无师自通之外,其他三人脱颖而出,都得益于师傅的发现和培养。 他们都没有受过正规大学教育,而且都出身卑微,不怕吃苦,极其顽强、进取和自信。 不仅如此,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是典型的能力不等于学历的例子。 他们是同类,同类自然容易理解和欣赏。 因此,他们一个带一个,相继成为海底捞管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