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1. “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是 20xx 年 “国际化学年 ”的主题。 你认为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控制含磷洗涤剂的生产和使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保护水资源 B.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尽量提高 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C.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D.实现资源的 “3R”利用,即:减少资源消耗( 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 Reuse)、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 Recycle) 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 ① 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水玻璃、水银 ② 化合物: CaCl NaOH、 HCl、 HD ③ 电解质:胆矾、石膏、冰醋酸、乳酸 ④ 同素异形体: C60、 C70、金刚石、石墨 ⑤ 同系物 CH2O C2H4O C3H6O C4H8O2 ⑥ 硅 酸盐:正长石、水晶、玻璃、水玻璃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②④⑥ 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含有 10 个中子的氧原子 O188 B.乙酸的最简式: (CH2O)2 C. NH4H 的电子式: D.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4.下列各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比反应物总能量高的是( ) A.电解饱和食盐水 B.铁生锈 C.木炭燃烧 D.工业合成氨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 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性 质相同 ② 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 △ H< 0 、 △ S> 0 ③ 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 ④ Ksp不仅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且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⑤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 ⑥ 食盐可以融冰化雪,用食盐作融雪剂不会对环境、植物生长产生任何危害 A. ①③④ B. ①④⑥ C. ②⑤ D. ①⑤ 6.同时加热氯化镁晶体( MgCl26H2O)和硫酸镁晶体( MgSO47H2O)时,氯化镁易发生水解反应,其原因是( ) A.氯化 镁水解是熵增反应 B.硫酸镁晶体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C.硫酸镁晶体分解反应是熵减反应 D.氯化镁分解放热比硫酸镁少 7.下列各组物质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 不同 . . 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① Cu 与 HNO3 溶液; ② NaOH 与 AlCl3 溶液; ③ Zn 与 H2SO4 溶液; ④ Na 与 O2 反应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8. 3 种钙盐的溶解度随溶液 pH 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图中纵坐标是钙离子浓度的对数),从中可知钙盐在人体中最稳定的存在形 式是( ) A. Ca5(PO4)3OH B. Ca3(PO4)2 C. CaHPO4 D. Ca(H2PO4)2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因为 NH3H 2O 是弱碱,所以不能用氨水与 FeCl3 溶液反应制取 Fe(OH)3 B.向 FeI2 溶液中通入少量 Cl2,再滴加少量 CCl4,振汤、静置,下层液体为紫色 C.向一定体积的热浓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铁粉,生成的气体能被烧碱溶液完全吸收 D.将 SO2 气体通入溴水,欲检验是否有 SO42- 生成,可向溶液中滴加 Ba(NO3)2 溶液 10.下列叙述中,能肯定 A 金属比 B 金属活泼性强的是( ) A. A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 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 A 原子的电子层数比 B 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 1mol A 从酸中置换 H+生成的 H2 比 1mol B 从酸中置换 H+生成的 H2 多 D.常温时, A 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 B 不能 二、选择题(本题共 24 分,每小题 3 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1.香花石由前 20 号元素中的 6 种组成,其化学式为 X3Y2(ZWR4)3T2, X、 Y、 Z 为金属元素,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相等, X、 Z 位于同主族, Y、 Z、 R、 T 位于同 周期, R 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的 3 倍, T 无正价, X 与 R 原子序数之和是 W 的 2 倍。 下列说法 错误 . . 的是 ( ) A.原子半径: Y> Z> R> T B. XR WR2 两化合物中 R 的化合价相同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 X> Z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W< R< T 12.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室温下,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 3NA B. 100 mL molL1 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 SO2 的分子数为 NA C. 1 L molL1 的醋酸溶液中所含的离子和分子总数为 NA D. NaHSO4 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总数为 NA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 碳酸钙溶于稀硝酸 : CaCO3 + 2H+ = Ca2++ CO2↑+ H2O B.氯化铜溶液中加入 NaHS 溶液: Cu2+ + HS― = CuS↓+ H+ C.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CO32— + CO2 + H2O = 2HCO3— D.硫酸氢铵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 液: NH4+ + OH― = NH3↑+ H2O 14.图 1 表示某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其分子内 4 个氮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 4 个顶点(见图 2),分子内存在空腔,能嵌入某离子或分子并形成 4 个氢键予以识别。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被该有机化合物识别的是( ) A. CF4 B. CH4 C. NH4+ D. H2O 15.气体 X 可能由 NH Cl H2S、 HBr、 CO2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 已知 X 通入 AgNO3 溶液时产生淡黄色的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若将 X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 则 有关气体 X 的成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一定含有 HBr,可能含有 CO2 ② 一定不含 CO2 ③ 一定不含 NH Cl H2S ④可能含 CO Cl2 A. 只有 ① B. 只有 ③ C. ① 和 ③ D. ② 和 ③ 16.测定含 I—浓度很小的碘化物溶液时,利用倍增反应进行化学放大,以求出原溶液中的碘离子的浓度。 主要步骤如下:(设放大前后溶液体积相等) ① 在近中性溶液中,用溴将试样中 I—氧化成 IO3—,将过量的溴除去。 ② 再加入过量的 KI,在酸性条件下,使 IO3—完 全转化成 I2。 ③ 将 ② 中生成的碘完全萃取后,用肼将其还原为 I—,离子方程式为: N2H4+ 2I2 === 4 I—+ N2+ 4H+ ④ 将生成的 I—反萃 取 到水层后用 ① 法处理。 ⑤ 将 ④ 得到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KI 溶液,并用硫酸酸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