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中学20xx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A 在上方, B在下方,现将其和二极管串联接在电源上,已知 A 和电源正极相连,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一带电小球 从 AB间的某一固定点 水平射入,打在 B 极板上的 N 点,小球的重力不能忽略,现通过上下移动 A 板来改变两极板 AB 间距(两极板 始终 平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小球带正电, 当 A B 间距增大时,小球打在 N 点 的右侧 B.若小球带正电,当 A B 间距减小时,小球打在 N 点 的左侧 C.若小球带负电,当 A B 间距减小时,小球可能打在 N 点 的右侧 D.若小球带负电,当 A B 间距增大时,小球可能打在 N 点 的左侧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共 66 分) 三 、 填空题(按题目要求作答。 本项包括 2 题,共 24 分) 13. 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自行车的初速度与其克服阻力作功的关系 .实验的主要步骤是:①找一段平直的路面,并在路面上画一道起点线;②骑上自行车用较快速度驶过起点线,并 同时 从车把手处自由释放一团很容易辨 别的 橡皮泥(其在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计); ③车驶过起点线后就不再蹬自行车脚蹬,让车依靠惯性沿直线继续前进;④待车停下 时,记录自行车停下的位置;⑤ 用卷尺量出起点线到橡皮泥落地点间的距离 s、起点线到终点的距离 L 及车把手处离地高度 f 并保持恒定 .设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g,那么: ( 1)自行车经过起点线时的速度 v ;(用己知的物理量和所测量得到的物理量表示) ( 2)自行车经过起点线后克服阻力做功 W ;(用己知的物理量和所测量得到图 8 图 9 A B N 图 10 + - 浙江省舟山中 学 的物理量表示) ( 3)多次 改变自行车经过起点时的初速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② ~④,则每次只需测量上述物理量中的 和 ,就能通过数据分析达到实验目的 . 14. 如图 11 所示,为“ 用 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的实验装置。 (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 _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 大小 作为 ___________,用 DIS 测小车的加速度。 (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 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 aF 关系 图线(如 右 图所示)。 分析此 图线的 OA 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单选题) 此图线的 AB 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四 、 计算题(本项 包括 3 小题,共 4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 15.在如图 12 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 ε= 6V,内阻不计,小灯L 上标有“ 6V, ”字样,滑动变阻器 R1 的阻值范围是 0— 20Ω,电阻 R2 上标有“ 15Ω, 4A”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 0—。 甲、乙两同学在讨论滑动变阻器功率的取值范围时,产生了分歧。 甲同学认为:由于电流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所以通过 R1 的最大电流为 I1m = IAm– IL = – = , 这时滑动变阻器 R1 两端的电压为 U1m。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