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乡一中20xx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斥力大于引力,当 r> r0时,斥力小于引力 一位质量为 60 kg的同学为了表演 “ 轻功 ” ,他用打气筒给 4只相同的气球充以相等质量的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然后将这 4只气球以相同的方式放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在气球的上方放置 一轻质塑料板,如图所示。 在这位同学慢慢站上轻质塑料板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球内气体温度可视为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内气体体积变大 B、球内气体体积变小 C、球内气体内能变大 D、球内气体内能不变 1 如图所示,一端封闭的薄壁玻璃管中,有一段水银柱封闭一段空气柱,将它倒置在水银槽中,管口不与槽底接触,管顶与弹簧秤的提手环相连 .将弹簧秤的挂钩悬挂于支架上,则弹簧秤的示数 F 为 ( ) A、玻璃管的重力与弹簧秤的重力之和 B、玻璃管的重力与露出槽中液面的水银柱 的重力之和 C、大气压力向上的压力减去玻璃管的重力 D、玻璃管、弹簧秤及露出槽中液面的水银柱的重力之和 1在通常情况下, 1cm3水中的分子数为 N1, 1cm3空气中的分子数为 N2,则 N N2比值的数量级约为( ) A、 107 B、 105 C、 103 D、 10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64分) 四、本题共 4 小题,共 64 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 ( 18 分) ( 1) 做以下四个实验时,要用打点计时器的实 验是( ) A、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B、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C、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D、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 2) 在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实验中,图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时间间隔均为 t,测得位移 SAC=L1, SBD=L2,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___ _____. ( 3) 为了测量一个高楼的高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根长为 l 的绳两端各拴一重球,一人站在楼顶上,手执上端的重球无初速度的释放使其自由下落,另一人在楼下测量两球落 地的时间差 t ,即可根据 l 、 t 、 g 得出高楼的高度(不计空气阻力)。 ①从原理上讲,这个方案是否正确 ,若认为正确,请列式说明,不需解出最后结A B C D 浙江省舟山中 学 果;若认为不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浙江省桐乡一中20xx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别与曲线 12CC、 依次交于 B、 C、 D、 E 四点,若 G 为 CD 中点、 H 为 BE 中点,问 22BE GFCD HF 是否为定值。 若是 , 求 出定值;若不是 ,请 说明理由 . 22. (本题 15 分) 已知函数 babxaxxxf ,(ln 2R,且 )0a . (Ⅰ) 当 2b 时,若函数 xf 存在单调递减区间,求 a 的取值范围;
得 ( ) A.第 1 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从第 2 次 闪光到第 3 次闪光这段时间间隔内质点的位移 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10. 三个完全相同的轻弹簧, a、 b、 c 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连接成如图形式,其中 a、 b 两弹簧间夹角为 120,且 a、 b 对结点处质量为 m 的小球的作用力均为 F,则弹簧 C 对小球 m 的作用力可能为 ( ) A. F B.
, A 在上方, B在下方,现将其和二极管串联接在电源上,已知 A 和电源正极相连,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一带电小球 从 AB间的某一固定点 水平射入,打在 B 极板上的 N 点,小球的重力不能忽略,现通过上下移动 A 板来改变两极板 AB 间距(两极板 始终 平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小球带正电, 当 A B 间距增大时,小球打在 N 点 的右侧 B.若小球带正电,当 A B
B、 离子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C、 氨分子中氢、氮原子的化合价已饱和,不能再与其它原子或离子成键 D、 铵根离子呈正四面体结构 体积为 VmL, 密度为 dg/cm3的溶液,含有式量为 M 的溶质 m g,其浓度为 C mol L1, 质量分数为 w%, 下列表示式中正确的是 A、 c=M dw 100 B、 m=Vdw C、 w%= %1000 dMc D、
lts. For example, you can add sand to prevent tiny breaks or lines from forming in the finished product. But you should not use sand from the coasts of oceans. Instead, you should use sand from
2 ff . 其中正确的判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判断都填上 )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3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 5小题,共 72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 18. (本小题满分 14 分 ) 已知 条件 p : 2| 2 3 0 , ,x A x x x x R 条件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