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学位于洛宁县城兴宁西路中段,王范 **镇王东村区域内。 1973 年建校,原为王范 **镇王东村村办中学,现为 **镇第一初级中学。 学校现有教学楼两栋,其中一栋为两层砖木结构教学楼, 1978 年建设;办公、教学、实验一体化综合楼一栋,为 危改资金建设项目。 现有在校生 1650 人(其中寄宿学生 200人),分 28 学班。 其中少数民族学生 620 人,进城务工子女 631 人。 学校现有教师 108 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 5 人;中学一级教师 38 人,中学二级教师 55 人,本科学历 35 人,专科学历 73 人,教师学历达标率 100%。 学校原有占地面积7200 平方米,现又征地 39840 平方米,总共占地面积 47040平方米,学校总建筑面积 5825 平方米。 预计到 20xx 年,在校学生将达到 1960 人,寄宿学生达到 750 人。 三、洛宁县 **乡初级中学概况 洛宁县 **乡初级中学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 15 公里,辖区共 33 个行政村,总人口 万人,服务半径 12 公里。 现有 12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540 人,其中寄宿学生 153 人,教职工 29 人。 预计到 20xx 年,在校生人数将达到 1960 人,寄宿学生960 人, 48 个教学班。 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条件 建设规模 20xx 年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建学生生活用房建筑面积分别为: **乡初中 1350 平方米,共三层。 其中一层为学生食堂, 430 平方米,二、三层为学生宿舍, 920 平方米; **镇第一初中学生宿舍一栋四层 1930 平方米; **乡初中学生宿舍一栋三层 1670 平方米。 包括:学生宿舍、食堂、厕所 、锅炉房(水房)、浴室、卫生室等。 建设条件 建设场址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均位于现有学校院内,学校周边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环境适宜,基础设施齐全。 地质、气象条件 地质条件 洛宁县地处豫西山区,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熊耳、崤山雄踞南北,三面环山,一面开阔,洛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地貌多以山地为主,总体概括为“七山二塬一分川”。 地理位置 洛宁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东接宜阳县;南与嵩县、栾川县相交;西与卢氏县接壤;北邻渑池县、陕县。 距洛阳市区 90 公里。 气象条 件 洛宁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季风盛行,四季分明,春节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 各项指标 如下: 极端最高气温: ℃ 极端最低气温: ℃ 年平均气温: ℃ 年平均相对湿度: 69% 年平均降雨量: 最高气压: 最低气压: 年日照最高时数: 年日照最低 时数: 年平均日照时数: 年主导风向: 东北风、西北风 最大风速: 18m/s 良好的气象条件使工程施工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水文条件 项目区水资源丰富,有洛河等主要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地下水资源埋藏相对较浅,水质良好,便于开采。 抗震设防 该地区地质结构稳定,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地震烈度为Ⅵ度设防。 动力条件 给排水 所建项目的给排水均与现有校园内的供水、排 水管道相接。 现有供水、排水设施齐全,供水压力充足,供水稳定,可保证用水需求。 供电 所建项目的供电采用现有校园内的供电设施,其供电可靠性强,变配电设备运行正常,现有用电负荷稳定,项目用电有保证。 通讯 目前,学校区内及周边敷设有完善的通讯管线,固定通讯、移动通讯、互联网均已开通,可满足学校通讯要求。 第四章 主要工程技术方案 项目组成 本项目主要为 20xx 年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建学生生活用房建筑面积为: **初中 1350 平方米; **镇第一初中 1930 平方米; **乡初中 1670 平方米。 主要包括学生宿舍、食堂、厕所、锅炉房(水房)、浴室、卫生室等。 建筑设计方案 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规范》( GBJ99— 86); 《供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 9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 87);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 20xx)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本专业有关的其他规范、规定等。 设计原则 学校建设既要有严谨求实的学术气氛,又要有活泼、轻松、优雅的花园式景观,做到二者完美有 机结合。 设计应吸取近年来学校建设的先进经验,各种建筑相对集中设置,有利于学生学习、生活,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学生学习效率。 设计方案 综述 拟建的学生生活用房应具有建筑功能分布合理,平面利用系数较高,在足够的细节处理上加以柔化,色彩、质感上加以亮化,形成一种活泼优雅的造型,与周围建筑、环境协调,具有较浓厚的学习气氛的特点。 平面布局 拟建的 **乡学生生活用房一层为学生食堂(操作间、餐厅),二层及以上为学生宿舍、洗漱室、卫生间; **镇遗址和 **乡初中学生生活用房各层均为学生宿舍、洗漱 室、卫生间。 建筑空间 建筑物室内布置灵活,结构合理。 楼梯和卫生间的布置均应考虑到学生早晚洗漱、上下课时人流集中的特点。 整体建筑造型新颖,外观形象鲜明,符合校园建筑特点,贴合校园总体布局,具有标志性。 建筑立面造型设计 学生宿舍楼造型设计力求简洁整齐、和谐统一、庄重典雅、立意新颖。 以创造一个富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现代文化建筑,同时深化设计细部,使整个建筑远观轮廓起伏、有特征、体形比例优美,近看有细部、有内容。 造型设计力求空间构图的均衡和多向性,不是单纯的主要立面和次要立面,而是从空间体形 入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都有变化、有起伏。 建筑剖面及交通组织设计 学生宿舍楼食堂层高为 米,学生宿舍为 米;室内外高差 米,楼内竖向交通主要以楼梯为主,通过楼梯紧密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人员流动及疏散体系。 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设计思想 结合新时代对高素质教育的崭新理念,注重校园文化氛围,创造具有活力的校园空间。 通过建筑和绿化设计,创造 适宜师生学习生活、休息娱乐、尺度宜人、各具特色的外部空间。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展现人与自然、人与科学、人与环境高度融合的思想。 新 建建筑与原有建筑在空间组织上充分考虑到人的活动需求,创造人性化的、不同层次的、丰富生动舒适的交往空间,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场所。 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条件,有机组织空间布局,创造注重自然的生态校园环境,追求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高度统一,塑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充分体现“环境育人”的功能。 布局力求充分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布局,明确分区,较好地解决建筑、环境、场地的有机关系。 总平面布置原则 最大限度地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进行建筑物规划; 在现有条件下,尽最大可能体现建筑 物设计合理,方便学生生活的原则; 依据国家有关规划、建筑、环保、防火、抗震、劳动安全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 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加大绿化面积,美化校区环境; 总图布置时,要考虑到建筑物发展规划和人流出入 的合理性。 平面布置 应使其在建筑容量、环境容量、功能结构、空间布局等方面协调,努力使各类用地及功能关系配置达到最佳,突出空间布局轴线和方向感。 土建工程 建筑结构 设计依据 (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1— 20xx); ( 2)《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 GB50011— 20xx); (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xx); (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xx); (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JGJ97— 20xx); ( 6)其它有关的现行国家规范、规程及标准。 自然条件 (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xx),洛宁县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 ( 2)风荷载、雪荷载 基本风压 基本雪压 屋面活荷载 上人屋面 不上人屋面 结构安全 本工程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 50 年,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河南省洛宁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