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安福中学20xx-20xx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桓公曰:“善哉。 ”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 ② 于天下,其可乎。 ”管子对曰:“可。 ”公曰:“安始而可。 ”管子对曰:“始于爱民。 ”公曰:“爱民之道奈何。 ”管子对曰:“公 修 . 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 省刑罚,薄赋敛, 则民富矣。 乡建贤士, 使 . 教于国,则民有礼矣。 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此爱民之道也。 ”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 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 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 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 于 . 天下乎。 ”管仲、隰朋不对。 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 ”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 ”桓公曰:“仲父胡为然。 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 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 济 . 大水有舟楫也。 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 ” 管子对曰:“ 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 则必从其本事矣。 ”桓公变躬迁席,拱手 而 . 问曰:“敢问何谓其本。 ”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不上举事不时。 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 则 . 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 ”桓公曰:“寡人闻仲父 之 . 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 ” 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 ]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 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 侯。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来源 :] A.勿 已 .。 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泽命不 渝 . ,信也 渝:坚持 C.公 修 . 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 D.若 济 . 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以能通其意 于 . 天下乎 故燕王欲结 于 . 君 B.拱手 而 . 问曰 朝济 而 . 夕设版焉 第 5 页 共 10 页 C.缓其刑政 则 . 人不惧死 三人行 则 . 必有我师 D.寡人闻仲父 之 . 言此三者 此亡秦 之 . 续耳 12.用“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开,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日 /皆朝于太庙之门 /朝定令于百吏 /近者示之 /以忠信 /远者示之 /以礼义 /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B. 明日 /皆朝于太庙之门 /朝定令于百吏 /近者示之以忠信 /远者示之以礼义 /行此数年 /而民归之如流水。 C. 明日 /皆朝于太庙之门朝 /定令于百吏 /近者示之以忠信 /远者示之以礼义 /行此数年 /而民归之如流水。 D. 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 /朝定令于百吏 /近者示之 /以忠信 /远者示之 /以礼义 /行此数年 /而民归之如流水。 第Ⅱ卷(共 114分) 四、 (28分 )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分) (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 3分) 译文: ( 2) 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 3分) 译文: (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 则必从其本事矣。 ( 4分) 译文: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 3分) (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含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 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江西省安福中学20xx-20xx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