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历届高考试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 题)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 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答案】 C 【点拨】 此题考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唐朝时期的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 , 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 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故 C 项正确。 42. ( 20xx 年海南高考 4 题)《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 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 A.岭北行省 B.辽阳行 省 C.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 【答案】 B 【点拨】 契丹, 是活跃 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 辽阳行省 辖地包括今库页岛,外东北,西伯利亚东部,中国的 东北 三省及内蒙古东部。 据此可以判断契丹省应为辽阳行省,故选 B 项。 岭北行省为蒙古和回纥族聚居地,甘肃原是西夏族聚居地。 排除 A、 C。 13 43. ( 20xx 年高考江苏历史 2 题)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 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 C 【点拨】“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指的是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出任高官,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只能做 地位卑下的小官。 很显然造成这一状况的制度原因是九品中正制。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是注重门第高低,而不看中才能,所以应排除 A 、 B 和 D。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C。 44. ( 20xx 年高考天津文综 1 题)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 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答案】 C 【点拨】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 嫡长子继承制 , 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 ,在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应该由太子的嫡长子,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长孙继承王位。 45. ( 20xx 年上海高考历史 10题) 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 A.中书省、伊犁将军 B.宣政院、中书省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答案】 D 【点拨】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 /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 考试内容: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元朝的统一 /元朝的统治与行省制度 /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此题考察第 3 分册第 22 课元朝的统一一课内容,是最基础知识的检测。 中书省管辖大都及其周围地区;伊犁将军(清朝设立),管辖新疆天山南北的军务与民政。 46. ( 20xx 年上海高考 20 题)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 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 【答案】 B 【点拨】根据材料中“统一王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等有效信息可推断出是秦朝。 选 B 项。 47. ( 20xx 年高考全国文综 Ⅱ 卷 14 题)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 )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答案】 D 14 【点拨】唐朝三省的职能是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门下负责审核,尚书执行。 48. ( 20xx 年高考全国文综 Ⅱ 卷 16 题)最早由中央政府设置的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是 ( ) A.安西都护府 B.宣政院 C.理藩院 D.乌斯藏都司 【答案】 B 【点拨】安西都护府是唐朝管理西域的机构,宣政院是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理藩院和乌斯藏都司分别是清朝和明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49. ( 20xx 年高考全国文综 Ⅱ 卷 12 题)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名 B.邑名 C.爵号 D.官名 【答案】 C 【点拨】中国古代爵位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由此可知应选 C。 50. ( 20xx 年高考全国文综 Ⅱ 卷 24 题) 董仲舒 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 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答案】 C 【点拨】解析 1:本题考查西周的社会制度的影响。 意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由此将国和家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天下一家的思想观念,这对于后来秦汉的统一产生重要影响。 A、 D 与当时的史实不符,而 B 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是在百家争鸣时期法家思想的体现。 解析 2:本题以董仲舒言论为切入点,考查西周的社会制度的影响,考查考生比较分析和理解问题能力。 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准确把握,西周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通过层 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 A 项错在有效控制;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 D 项错误;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 B 项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是在百家争鸣时期法家思想的体现。 不符合事实;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 故选 C。 解析 3:本题主要考查儒学思想文化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题解答关键在于理解题意,题干明确强调: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 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 15 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 由此可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历史影响在于形成了儒家思想天下“大一统”的文化心理认同。 C 正确。 51. ( 20xx 年高考江苏单科 4 题)右图为 (元朝疆域图 ),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点拨】元朝的宣政院管辖今西藏地区,即图中的④。 52. ( 20xx 年海南高考 1 题)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 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答案】 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属于考查材料阅读与运用所学知识能力题,难度中等。 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周朝政权也因此被推翻,选项 A 与史实不符;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削弱地方势力,而非封王子弟,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选项 B 错误;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 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排除 D。 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 故选 C。 53. ( 20xx 年高考宁夏文综 25 题)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答案】 A 【点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 54. ( 20xx 年高考广东单科 4 题) 下列选 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 【答案】 D 【点拨】 属于容易题。 本题考查对事物发展历程的概括表达能力。 “直接变革宰相制度 ”指的是削弱相权以加强君权。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削弱了宰相的权利;宋朝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副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利,二者都有利于加强君权。 选项区分度很明显。 此题考查考生的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始皇确立到辛亥革命结束,历代王朝沿用了 20xx 多年。 这一制度内部隐含有两对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二是皇权与相权。 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就是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历代君王主要通过削弱相权甚至废除宰相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 那么,主要历代君主主通过哪些方式、手段、制度措施来削弱相权呢。 考生只要回忆课本知识,加以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了,答案是 D。 55.( 20xx 年上海高考 A7 题)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 【答案】 C 【点拨】北宋建立以后,为解决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避免“黄袍加身”事件再次发生,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并削弱武将的权利。 选 C 项。 56. ( 20xx 年高考广东文基 20 题) 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清 B.明 C.汉 D.秦 【答案】 A 【点拨】题眼:“不曾设置丞相”。 洪武十三年 ,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罪名予以诛杀 ,于是废宰相。 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清 朝以后不曾设置丞相。 57. ( 20xx 年高考山东文综 9 题)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 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答案】 C 【点拨】此题考查提炼单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文字信息中 “外人“、“自己人”可见贾母强调的是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 林黛玉是“外人“,贾宝玉是“自己人”,贾母强调宝玉 和黛玉的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 58. ( 20xx 年海南高考历史 4 题) 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答案】 B 17 【点拨】考查学生对封建专制制度核心与本质的理解,相权分散,相互牵制,强化了君主集权,分割宰相权力目的是君权的强化,君主专制是封建政治制度的核心。 59. ( 20xx 年江苏高考 1 题)“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 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答案】 D 【点拨】此题考查历史常识“鼎”。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历商至周。 所以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故 D 项正确。 60. ( 20xx 年高考宁夏文综 27 题)秦和西汉前期,丞 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答案】 A 【点拨】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丞相的主要职责就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西汉前期继承秦制,使这一制度得以沿袭。 61. ( 20xx 年江苏高考 4 题)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 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答案】 B 【点拨】本题考查了元代行省制度。 《南台备要》是元代记载 御史台 制度、事务等的书籍。 材料大意是说江浙行省遇到“调兵剿捕”的时候,行省官员若要将事务不管大小轻重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