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峪口煤矿主井井底运输系统的优化改造科技项目奖励申报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煤仓坍塌后主井井底临时运煤线路示意图 运输系统分析 该运煤系统上、下组煤运输 线路 不能分开,上组煤运输仅在中央石门内就增加两道转运程序, 9 而其输送量取 决于中央石门内架线电机车牵引矿车通过能力、人力翻车效率及 SGB630/150C 溜子和SZQ730/75 转载机两部转载设备输送能力;同时下组煤运输增加两道转运工序 , 其输送能力取决于石门联络巷内 SGB620/40T 溜子和 1煤仓口的 SZQ730/75 转载机的运输能力。 随着下组煤 采区大巷掘进工作面的陆续到位,在下组煤回采工作面改用轻型综采回采工艺后,现所用的这几部转载工序及设备将极大限制将来的生产需求,所以必须尽快实施一个可行的永久替代方案。 永久替代方案实施后主井井底运煤线路 上组煤运煤 路线 上组煤三采区 3402 工作面――→上三采皮带上山――→上三采西大巷――→上三采西大巷煤仓――→中央石门( 电机车牵引矿车运输 )――→(人工翻车至) SGB630/150C 溜子――→SZQ730/75 转载机――→ 1煤仓上部连接溜煤簸箕口――→ 1煤仓――→主斜井――→地面。 下组煤运煤路线 下二采 2808 工作面、下三采掘进面――→各自采区皮带大巷(下二采集中皮带巷和下三采西大巷)――→首采集中皮带下山 DTL100/80/2 160 皮带输送机――→转载平巷 SZZ764/160 转载机―― →转载平巷溜煤眼――→ 1煤仓上部连接段――→ 1煤仓――→主斜井――→地面。 工程施工及设备改造完成后主井井底运煤线路示意图 10 运输系统分析 我矿的主井井底运输系统存在的 困难 得到了公 司及矿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经公司及矿领导多次磋商,最终决定实行 上、下组煤 运输 共用 1煤仓的方案,即将首采集中皮带下山继续向 前 延伸 9米,再以 190176。 方位倒打 转载平巷 18米到达 1煤仓正上方,然后再从转载平巷 竖直 向下、 1煤仓口向上掘出一个直径 2 米 、高 的溜煤眼, 并在溜煤眼内铺设上下联通的通风管,以供应上部巷道的风需求, 此项工程由中国湖南核工业二十五公司承揽, 于 20xx 年 11 月开工, 20xx 年 3 月完工。 此项工程完工后, 我矿 又进行了 首采集中皮带下山大运送能力皮带机 DSP1040/800 的 更换, 大大提升了 为 提高我矿下组煤主井井底煤流的外运能力。 该运输 系统改造后, 原 上组煤运煤系统 保持 不变,在中央石门内仍由三道工序组成, 而 此时我矿的上组煤资源已基本告罄, 在 上三采 3402 回采工作面的回采完 后 ,上组煤的主要生产系统将不复存在,故此 共用 局面持续时间不长, 对矿井运输影响不大。 下组煤作为我矿将来主要的生产环节,将主要依赖首采集中皮带下山中所更换的 DTL100/80/2 160 皮带输送机,经转载平巷中铺设的SZZ764/160 转载机运至 转载平巷 溜煤眼,进入 1煤仓。 与原临时使用的运输系统相比,运输环节减少一部,运输能力 因 运输设备的更 新 得到提升 ( 运输能力扩大为原来的 ~ 2 倍 ) ,同时煤仓的存煤量也相应增加,为我矿下组煤回采工艺改进,运输任务增大做好了准备。 总结: 综上所述,在 2煤仓坍塌后,为解决我矿主井井底所面临的煤流运输瓶颈问题,我矿有关人员经 过反复论证比较,实施了主井井底运煤系统改造的最终方案。 因本工程是原 2煤仓坍塌后的永久替代方案,具有条件不可再现性,施工完毕后,矿井主要运输系统将只能依照此工程进行布置,与2煤仓坍塌前的运输状况相比,转运环节增加一部,略变复杂;但与原临时运输方案相比,从下组煤集中皮带巷皮带机至主斜井大倾角皮带机之间的转运环节又减少一部(少铺一部溜子),彻底从中央石门的运输路线中解放出来,自成一套运输系统。 改造后的这两个运输环节中有一部 15m 长的 SZZ764/160 转载机 ( 该型转载机是我矿唯一一台较大功率宽溜槽中双链机 型,额定输送能力为 1000 吨 /小时 )。 按我矿下组煤两个回采工作面每个工作面长 120m,采高 ,每天平均割 4 刀,截深 , 密度 ,回采率 95%, 可算出每天下组煤水平出煤 2 120 4 = 1762 吨,按“三八”制作业,一天两个班生产,则每小时出煤为 1762 吨247。 ( 2 8)= 吨 ; 同时 下组煤 六个掘进工作面,均按 5 米 /天 ,平均断面 的全煤巷计算,每天出煤 6 5 = 344 吨, 也按“三八”制作业,一天两个班生产计算,每小时出煤为 344 吨247。 ( 2 8)= 吨,故在每日的生产时间段内 全 矿井平均出煤能力为+= 吨 /小时。 SZZ764/160 转载机的 输 送 能力 为 1000 吨 /小时,运输能力是 全矿平均出 11 煤能力的 1000247。 = ; 而首采集中皮带巷中 DTL100/80/2 160 皮带输送机 输送 能力为 800吨 /小时,运输能力是其 倍,所以该系统潜在运输能力十分巨大。 工程 存在 的 问题与 不足 : 虽然 改造后的 运输系统较过去得到了极大的 改进和能力提升 ,但 在施工过程以及验收及使用效果来看,仍暴露出 一些不足和缺陷 ; 巷道工程量不大,但工期拖得过长,施工期间存在污风掘。炉峪口煤矿主井井底运输系统的优化改造科技项目奖励申报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