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常考成语分类汇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50。 yīn【解释】: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 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出处】:《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庄子徐无鬼》:“闻人足音跫然而喜也。 ”【示例】:幸~,得见君子,机缘难再,千载一时,故忍耻相投。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近义词】:稀世之珍、千载难逢、凤毛麟角【反义词】:多如牛毛、门庭若市、比比皆是【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形容事物等【成语】:望其项背【拼音】:w224。 ng q237。 xi224。 ng b232。 i【解释】:项:颈的后部。 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 比喻赶得上。 【出处】: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示例】:他已窥破喜奎和小雀儿的深情密爱,万万不是本人所能~。 ◎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二十七回【成语】不一而足【拼音】b249。 yī 233。 r z【解释】足:充足。 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出处】《公羊传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 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示例】两边摆地摊,售卖农家器具及乡下日用物件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近义词】层出不穷【反义词】屈指可数、寥寥无几【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分句;用于句尾【成语】居安思危【拼音】jū ān sī wēi【解释】居:处于;思:想。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示例】得宠思辱,~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回【近义词】常备不懈、安不忘危、防患未然【反义词】高枕无忧、及时行乐、刀枪入库【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成语】:风调雨顺【拼音】:fēng ti225。 o yǔ sh249。 n【解释】:调:调和;顺:和协。 风雨及时适宜。 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出处】:《六韬》:“既而克殷,风凋雨顺。 ”【示例】:自后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人物康阜,真是升平世界。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近义词】: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反义词】:大灾三年【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成语】:可圈可点【拼音】: kě quān kě diǎn【解释】: 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 形容出色,精彩,值得称道,赞扬。 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示例】: 影片中男女主角的表演都~。 【成语】:望尘莫及【拼音】:w224。 ng ch233。 n m242。 j237。 【解释】:莫:不;及:赶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后汉书赵咨传》:“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 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示例】:闯王确实有许多非凡之处,为当今群雄所~。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五章【近义词】:不可企及、瞠乎其后【反义词】:后来居上【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成语】:望洋兴叹【拼音】:w224。 ng y225。 ng xīng t224。 n【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 仰望海神而兴叹。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示例】:佘念祖未到的时候,满心高兴,颇有跃跃欲试的意思,到过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了。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近义词】: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反义词】:妄自尊大【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成语】:上下其手【拼音】:sh224。 ng xi224。 q237。 shǒu【解释】: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叫皇颉作证,并向皇颉暗示,举起手说:“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 ”把手放下说:“此子可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 ”【示例】:亏得尚有“巧妙不同”一句注脚,还可~一番。 ◎朱自靖《“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近义词】:营私舞弊、徇私舞弊【反义词】:光明磊落、问心无愧【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成语】严阵以待【拼音】y225。 n zh232。 n yǐ d224。 i【解释】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出处】《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示例】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近义词】枕戈待旦、厉兵秣马【反义词】麻木不仁、麻痹大意【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成语】:得陇望蜀【拼音】:d233。 lǒng w224。 ng shǔ【解释】: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 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贪得无厌。 【出处】:《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示例】: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 ◎《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近义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贪心不足【反义词】:心满意足、称心如意、如愿以偿【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成语】:少不更事【拼音】:sh224。 o b249。 gēng sh236。 【解释】:少:年轻;更:经历。 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 指经验不多。 【出处】:《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示例】:母谓汝夫妇~。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近义词】:羽毛未丰、初出茅庐【反义词】:饱经风霜、少年老成【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成语】:风流云散【拼音】:fēng li yn s224。 n【解释】:象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 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 【出处】:三国魏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示例】:今则天各一方,~,兼之玉碎香埋,不堪回首矣。 ◎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近义词】:烟消云散、如鸟兽散【反义词】:风起云涌、风云际会【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指朋友亲人的分散【成语】:登峰造极【拼音】:dēng fēng z224。 o j237。 【解释】: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 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 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示例】:到了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可算~。 ◎朱自清《经典常谈文第十三》【近义词】:叹为观止、空前绝后、超群绝伦、无与伦比【反义词】:屡见不鲜、平淡无奇【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到达极高的境地【成语】:不情之请【拼音】:b249。 q237。 ng zhī qǐng【解释】:情:情理。 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不情之请,惟君图之。 ”【示例】:我想这是大年夜,他在暖暖融融的屋里,说说笑笑正热闹,叫他冲黑冒寒送我,是~。 ◎杨绛《冒险记幸》【语法】:偏正式;作分句、宾语;形容不合情理的要求,客套语【成语】相得益彰【拼音】xiāng d233。 y236。 zhāng【解释】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示例】由于它的内容太卓越了,朴拙的形式并不造成不良影响;相反的,却使它们~。 ◎秦牧《茅台花雕瓶子》【近义词】相辅相成【反义词】势不两立、两败俱伤【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成语】:倚马可待【拼音】:yǐ mǎ kě d224。 i【解释】: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 比喻文章写得快。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示例】:请日试万言,~。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文章写得快【成语】引而不发【拼音】yǐn 233。 r b249。 fā【解释】引:拉弓;发:射箭。 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 比喻善于启发引导。 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出处】《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示例】共产党对于这些东西的宣。高考语文常考成语分类汇编(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按要求组合信息。 根据 题 目要求,既然是说四点理由,那么就要从四个不同 的 方面来筛选,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和“幸福”含义相关。 本 题 解答误区在不能准确捕捉文段 的 主要信息,误把冗余信息、次要信息当作主要信息,从而导致压缩后要点概括不全面;语言组织不合理,导致压缩后 的 文字不能准确表达语意。 如易将文中 的 “ 闲暇时,与友人一起 K歌,购物,喝早茶,逛花市,看粤剧,尝粤菜,观羊城„„
【成语】:不忍卒读 【拼音】:b249。 rěn z d《 汉 典 網》【解释】:卒:尽,完。 不忍心读完。 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出处】: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闽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联,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成语】:大相径庭 【拼音】:d224。 xiāng j236。 ng t237。 ng【 汉 典 网】【解释】:径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明沈受先《三元记团圆》:“夫妻和顺从今定,这段姻缘夙世成,琴瑟和谐乐万春。 ” 【成语】:不可理喻 【拼音】:b249。 kě lǐ y249。 汉 典 網 【解释】:喻:开导,晓喻。 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褐盖》:“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示例】:他们简直~,一定要进去,终于被我们的人赶出来了。
句, 否则是同位从句。 newspaper [5njU:s9peip[] n. 1.(C) (=paper) a paper printed and sold to the public usu. daily or weekly, with news, notices, advertisements, etc. 报纸 a daily newspaper 每日发行的报纸 a newspaper
9. I’m sure he is to e to the meeting on time. A. likely B. probably C. possible D. probable 30. He made clear to his workmates that he would leave the pany. A. it B. that C. them D. this 31.
原料。 图 8 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 图 9 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图8 图 9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6 分 )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4 分 )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6 分 )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12 分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