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常考知识点强化训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生成不仅仅来自一个反应途径 B.当人体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产生渴觉,并合成抗利尿激素 C.羊水使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摆脱对外界水的依赖,增强了对陆生环境的适应能力 D.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 6. 在右图所示的过程中,哪 一事件在 2~ 11 阶段没有 发 生 ( ) A.细胞体积减小 B.细胞会逐渐衰老 C.细胞有丝分裂 D.细胞分化 7. (6 分 )下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 DNA 含量变化 (甲曲线 )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 (乙曲线 )。 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细胞中 DNA解旋主要发生在。 (2)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在。 13 (3)EF段形成的原因是。 (4)该细胞主要在 段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5)从曲线的 点开始,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 Y染色体;单个细胞中可能含两个 Y染色体的时期是 段。 8. ( 8 分) 血液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组织,它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1) 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 pH 的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其中的 物质。 (2) 血液在体温调节中有重要作用。 如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热量大量增加,通过 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使皮肤的 ,也使汗液的分 泌增多,散热量增加,从而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3) 血液具有防御功能。 血液中的白细胞能吞噬分解外 来 的微生物,这属于 免疫。 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在 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能导致结核杆菌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的细胞称。 (4) 血液中的葡萄糖是重要的供能物质,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的激素主要是____________ 等。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把摄取糖 与声音刺激多次结合以后,单独的声音刺激就能引起几乎与摄取糖时同样的血糖含量变化,这说明了调节血糖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在。 9.( 10分) 右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据图回答: ( 1)甲图中 f 表示的结构是 ,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 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 2) [③ ]的名称是 _________。 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的细胞器 [ ]_________。 缩手反 射时,兴奋从 A传到 B的信号物质是。 兴奋不能由 B传到 A的原因是。 (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 B 细胞产生 ,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 4) [① ]结构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 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膜 _______(填 14 内或外)为负电位。 10. 材料:一向被认为很脆弱的性染色体的自我保护能力比人们想象的更强。 6月 19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告说, Y 染色体内部存在一种独特的结构,使它能够自我修复有害的基因变异。 Y染色体从 3亿年前包含有 1500个基因,退化到现在只掌管几十个基因,给人的感觉就象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但新的科学发现却为 Y染色体迎来了新的春天。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1)下列生物体中无 Y染色体的有( )(多选) ( 2)人的下列正常细胞中可能含有两个 Y染色体的是( )(多选) ( 3)有一个 44+ XYY的患者,其性别为 _________,从个体发育过程看,原因是 ___________;从生殖过程看,原因是 _____________。 ( 4) Y染色体的某些区段中有 8个回文序列,其中有 6个带有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这些基因编码蛋白质的过程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 15 高三生物强化训练( 9)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D A A B B 7. (1)BC(或 AC) (2)AD (3)着丝点分裂,原先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4)CD (5)D FG 8. (1)缓冲 (2)下丘脑 血管舒张 ,血流量增大 (3)非特异性 特异性 效应 T 细胞 (4)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大脑皮层 9.( 1)感受器 d 胞体膜或树突膜 ( 2)突触小泡 ② 线粒体 递质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 3)兴奋或抑制(缺一不给分)( 4)轴 内 10.( 1) ABD ( 2) AC ( 3)男性 受精卵中多了一条 Y 染色体 一个正常卵细胞与一个异常精子结合 ( 4)基因→ RNA→蛋白质 高三生物强 化训练( 9)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D A A B B 7. (1)BC(或 AC) (2)AD (3)着丝点分裂,原先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4)CD (5)D FG 8. (1)缓冲 (2)下丘脑 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 (3)非特异性 特异性 效应 T 细胞 (4)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大脑皮层 9.( 1)感受器 d 胞体膜或树突膜 ( 2)突触小泡 ② 线粒体 递质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 3)兴奋或抑制(缺一不给分)( 4)轴 内 10.( 1) ABD ( 2) AC ( 3)男性 受精卵中多了一条 Y 染色体 一个正常卵细胞与一个异常精子结合 ( 4)基因→ RNA→蛋白质 高三生物 强化训练( 3) ,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发 育,结果产下一只羊羔。 这种克隆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 别的家畜 2. 给含氨( NH3)较多的土壤中耕松土,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其原因是 A. 改善土壤通气,根呼吸作用加强 B. 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使根瘤菌繁殖加快 C. 改善土壤通气,硝化细菌繁殖快,有利于土壤中硝酸盐增加 D. 增加土壤中 N2的含量 16 3.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某种氨基酸培养胰腺细胞,最后测出细胞分泌带有放射性的胰岛素,如果用仪器测试放射性物质在细胞中出现的顺序,这个顺序应该是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中心体 ④染色体 ⑤高尔基体 ⑥细胞膜上的载体 ⑦细胞膜 ⑧细胞核 A.①③④⑧⑦ B.②③⑧④⑤ C.⑦⑥②⑤⑦ D.⑦②⑧④⑤ 4.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过程,不能说明的是 A.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分工明确,又紧密联系 B. 生物膜结构有一定的联系性 C.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联系 D.分泌物的排出是主动运输 5.生物膜在结构上没有直接相连的是 A.内质网膜与外层核膜 B.内质网膜与细胞膜 C.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 D.内质网膜与线粒体外膜 6.科学家已能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羊合成并分泌抗体。 相关叙述 不 . 正确的是 7.一般情况下,下列的细胞中分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 ①卵细胞 ②受精卵 ③胚胎干细胞 ④造血干细胞 ⑤神经细胞 A.⑤①②③④ B.⑤③①②④ C.⑤①④②③ D.⑤①④③② 8.运用下列各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生物新品种,操作过程中能形成愈伤组织的是 ①植物细胞培养 ②植物体细胞杂交 ③动物细胞培养 ④转基因植物的培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自然界中有一种含有叶绿体的原生动物 — 眼虫,这说明植物的细胞器同样可以在某些动物细胞中存活。 某同学提出问题“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之间可以实现杂交吗。 ”他尝试设计出下列具体的实验方案。 结合实验方案回答: 实验原理:根据眼虫的特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之间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杂交的。 实验步骤如下: ( 1) ①中选的植物材料细胞中,必须有的细胞器是。 17 ( 2)③过程所用的酶是 和 ( 3) ④过程除了用电激之外,还可以用 、 等做诱导因素。 ( 4) ⑤过程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的条件有 、 、 等。 ( 5)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强调所用的器械的灭菌和实验人员的无菌操作,原因是 ( 2 分)。 ( 6)在⑤⑥过程中,通常要添加血清,原因是。 ( 7) 如果让动植物杂交种批量培养生产,可以用 技术。 10. 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的生理作用,与正常状态相比,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多将会导致尿量减少。 请选择合适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 以验证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 实验材料和用具:正常实验用的小白鼠 2 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抗利尿激素溶液、注射器等。 ⑴实验步骤:(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及给药后的作用时间不作实验设计要求) ① 将 2 只实验鼠分别标记为甲和乙,并将它们培养在温度和湿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给予等量的食物和水。 ② ; ③ ; ⑵实验结果的预测: ; 实验结论: ; ⑶若甲、乙在一定时间收集的尿液量大约相等,其原因有哪些。 (请至少说出一种合理的解释) , 高三生物强化训练( 3)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C C D C C D B 9.⑴叶绿体 ⑵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⑶病毒 聚乙二醇(振荡、离心、生物、化学因素等) ⑷无菌、无毒的环境 营养 温度和 pH 气体环境 (其中 3种) ⑸ 组织培养中用到的培养基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利于培养物的生长,然而各种杂 菌同样也可以在上面迅速生长,所以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现象经常发生。 培养基一旦被污染,迅速生长的各种杂菌不但会和培养物争夺营养,而且这些杂菌生长的过程中会生成大量对培养物有害的物质,导致培养物迅速死亡 ( 2分) ⑹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通常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 ⑺动物细胞培养 10. ⑴②给甲注射适量的抗利尿激素溶液,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一段时间后,分别收集 18 两鼠的尿液并计量。 ⑵实验结果的预测:收集到的尿量甲明显少于乙 实验结论: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 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 ⑶收集尿液与注射抗利尿激素溶液的时间间隔太短;或取尿次数太少且时间间隔太短;或注入抗利尿激素溶液量过少,对实验结果影响太小等(其它合理答案均可给分) 高三生物强化训练( 3)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C C D C C D B 9.⑴叶绿体 ⑵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⑶病毒 聚乙二醇(振荡、离心、生物、化学因素等) ⑷无菌、无毒的环境 营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